[摘要]:對北京市五個城區部份法輪功修煉群眾進行袪病健身功效統計學調查,有效調查人數12,731例。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法輪功袪病總有效率為 99.1%,完全康復58.5%;體質增強80.3%;精神狀況得到改善96.5%。調查說明,法輪功在袪病健身方面功效顯著,是有利於人們身心健康的好 功法。

    氣功是中華民族傳統的健身項目之一,淵遠流長,我國人民習練氣功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法輪功自1992年傳出後,修煉人數迅猛增加,「修者日眾,不計其 數」。鑑於法輪功在提高身心健康方面的獨特功效,已經為廣大修煉者所認識,同時為了讓更多的群眾和各界人士對法輪功有一個真實、正確的瞭解,我們對北京市 五個城區部份法輪功修煉群眾的修煉效果進行了宏觀的調查。(1998年10月)

    1.調查範圍

    調查範圍包括:北京市西城區、崇文區、東城區、宣武區及朝陽區,共200多個煉功點,採集到14,199名法輪功修煉者的修煉前後身心變化的對比資料。

    2.調查內容和方法

    2.1 調查內容:姓名、性別、年齡、修煉時間、修煉前後身體健康狀況、修煉前後體質狀況、修煉前後精神狀況以及年平均節省醫藥費。

    2.2 調查方法:本著自願原則,以被調查者自己填表的方式進行調查。填寫之前講明注意事項,在指定時間由專人收集、整理,彙編成冊。將所有調查表的內容全部錄入計算機。

    2.3 數據整理及統計處理:共收回14,199份調查表,制定有效記錄的統一篩選標準,即表中凡有漏項者,此表作廢。得到內容完整的有效調查表12,731份, 作為本次調查的最終有效數據。選用電子錶格處理軟件Office97 Excel 8.0(Microsoft)進行數據分析。

    3.結果

    採用Excel8.0軟件,分別應用兩種算法進行統計計算,得到相同的結果。結果如下:

    3.1 性別構成:男3,554人,佔27.9%,女9,177人,佔72.1%;男女比例為1:2.6。

    3.2 年齡構成:50歲以上的人佔67.5%,20~50歲青壯年佔30.8%,20歲以下青少年佔1.7%(見表1)。

表1, 各年齡段修煉人數

年齡段(歲)0~1011~2021~3031~4041~5051~6060歲以上合計
人 數441766081,0712,2413,4985,09312,731
%0.3%1.4%4.8%8.4% 17.6%27.5%40.0%100%

3.3 修煉時間分佈:根據開始學功的時間,推算出修煉時間年限,統計出修煉年限與修煉人數及百分比(見表2)。

表2, 修煉時間及修煉人數分佈

修煉時間(年) <0.50.5-11-22-33-44-5>5合計
人 數1,5271,6563,2363,4671,61874148612,731

百分比
12%13%25.4%27.2%12.7%5.8%3.8%100%

    將每年段學功的累計人數對時間作修煉人數增長曲線圖(圖1)。由修煉人數增長曲線可見,學煉法輪功的人數逐年遞增,增長迅猛,幾乎呈直線上升趨勢。

    3.4 修煉前後健康狀況比較:

    調查結果表明,修煉前患一種疾病的有2,547人,佔20%,患二種疾病的3,004人,佔23.6%,患三種以上疾病6,341人,佔49.8%,有病 人數合計11,892人,佔總調查人數的93.4%,見圖2。修煉後健康狀況變化見表3,完全康復6,962人,佔58.5%;基本好轉2,956人,佔 24.9%,修煉後袪病總有效率為99.1%。將三種不同程度患病者修煉後身體變化狀況,作健康狀況變化百分圖(圖3)。

表3, 修煉後健康狀況

完全康復基本好轉有好轉沒有變化合計有效總數
人 數6,9622,9561,86710711,89211,785
百分比58.5% 24.9%15.7%0.9% 100%99.1%
    3.5 醫療費用節省情況:統計結果顯示,被調查人群每年總共可節省醫療費約4,170萬元,平均每人每年節約醫療費約3,270元。

    3.6 修煉前後體質狀況比較:表4顯示被調查人群修煉前後體質狀況。經計算,修煉後體質得到增強者9,871人,體質改善率80.3%;其中「體力精力強盛」者從修煉前3.5%增加到修煉後的55.3%。圖4比較了修煉前後被調查人群體質狀態的分佈百分比。

表4, 修煉前後體質狀況

難以從事勞動可從事一般勞動正常勞動體力精力強盛合計
修煉前人數1,7885,7994,70044412,731
百分比14.4%45.5%36.6%3.5%100%
修煉後人數1711,4424,0857,03312,731
百分比1.3% 11.3% 32.1%55.3%100%

    3.7 修煉前後精神狀況比較:調查結果表明,修煉前精神負擔重和較重者佔52.4%(見表5)。修煉後12,287人精神得到改善,佔總人數的96.5%;其中 達到「樂觀豁達」程度的有7,202人,佔56.6%;「有較大改善」3,447人,佔27.0%;「有一定改善」1,638人,佔12.8%(表6)。

表5, 修煉前精神狀況

精神負擔重 精神負擔較重一般樂觀豁達合計
人 數3,0753,5985,31174712,731
百分比 24.1%28.3%41.7%5.9%100%

表6, 修煉後精神狀況

沒有變化有一定改善 有較大改善樂觀豁達合計
人 數4441,6383,447 7,20212,731
百分比3.6%12.8%27.0%56.6%100%

3.8 健康無病者修煉前後體質與精神變化比較:839位修煉前健康無病者佔總數的6.6%,對這部份人體質和精神狀況的分析結果如下:

    體質狀況變化:經計算,839人中,修煉後486人體質狀況增強,佔57.9%。

    精神狀況比較:839人中,修煉後精神狀況有改善者742人,佔88.4%(見表7、表8)。

表7, 健康無病者修煉前精神狀況

精神負擔重精神負擔較重一般樂觀豁達合計 
人 數7287523157839 
百分比8.5%9.5%62.3%19.7%100% 

表8, 健康無病者修煉後精神狀況

沒有變化有一定改善有較大改善樂觀豁達合計 
人 數97126167449839 
百分比11.6%15.0%19.9%53.5%100% 

3.9 身、心健康相關性分析

    將精神、體質、健康三方面在修煉後的變化情況進行橫向比較(圖5),做身、心健康相關性分析。圖5中精神、體質、健康三系列與修煉後身心變化各項程度指標的分類對應關係見表9。由圖5可見,疾病的康復、體質的增強和精神狀況的改善相互成正比關係。

表9, 精神、體質及健康系列與變化指標分類對應關係

A組B組C組D組 
精神系列樂觀豁達有較大改善有一定改善沒變化 
體質系列體力精力強盛正常勞動可從事一般勞動難以從事勞動 
健康系列完全康復基本好轉有所好轉沒變化 

4.討論

    (1) 袪病健身,真正使人達到健康的標準

    本次調查有效參加人數為12,731人。調查結果表明,93.4%的人在修煉前身體處於有病狀態;49.8%的人患有三種以上的疾病。通過學煉法輪功,修 煉者身體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總有效率達到99.1%,其中完全康復達58.5%。對比修煉前後體質狀況改變,80.3%的人修煉後體質得到增強;其中「體 力精力強盛」者從修煉前的3.5%增加到修煉後的55.3%。這說明法輪功在袪病健身方面有顯著功效。現代醫學對健康的概念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有一個健康 的機體,二是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學煉法輪功後12,287人精神狀況得到改善,佔總人數的96.5%。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對強身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一直在提倡全民健身運動。調查結果表明,學煉法輪功的人數逐年遞增,而且增 長迅猛,幾乎呈直線上升趨勢。法輪功擁有如此眾多的修煉者,能被這麼多的群眾認識和接受,這也說明法輪功在袪病健身上確有實效。

    (2)節省醫療費用和醫療資源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法輪功修煉者每年每人平均可為國家節省醫療費約3,270元,為國家節省了大量的醫療費用和醫療資源,給社會、家庭減輕了負擔,效益明顯。這說明法輪功是利國利民的好功法。

    (3)修煉者精神狀態改善是真正達到袪病的重要因素

    調查結果表明,有83.6%修煉法輪功的人精神狀態明顯改善。通過對修煉前後身體狀況、體質狀況以及精神狀況進行橫向分析比較,結果顯示疾病的康復、體質 的增強與精神狀況的改善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現代醫學模式認為,人的疾病是由社會因素、環境因素及生物因素三方面造成的;這三方面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通 過精神作用對身體造成影響的,從而導致疾病和不健康狀態。由此可見,精神因素在人的健康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法輪功修煉的一個突出的特點是要求修煉者 把提高思想境界放在首位。首先從提高人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上真正改善人的精神狀態,從而帶動外在身體達到理想的健康狀態。修心加上煉功,這對修煉者身心 健康的改善和增強是顯而易見的。

    通過學煉法輪功,修煉者普遍確立良好的生活態度,提高個人的道德修養,使社會人際關係、公共道德觀念得到改善,這些都積極地促進了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人類 精神文明的進步,必將創造良好的社會穩定環境,造就美好的心靈,使人們的身心達到真正的健康。人們心性的提高,必將帶來整體的昇華。

    另外需要特別提到的是,從這次調查的數據可以看到,法輪功修煉者中有相當一部份人在學煉法輪功之前身體是完全健康的,他們學功的目的完全是出於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並為法輪功深奧的功理所吸引。

    參加人員:(姓名職務 工作單位 職稱 等略去 *明慧編輯部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