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五千年,出現了無數的忠臣義士。通讀中華史書,尋讀最有風骨氣節的詩文名句,可以發現一個人的文品和詩品都是與他的人品相對應的。君不見青史留名的民族英雄岳飛在《滿江紅》中吟出了「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那樣氣壯山河的瑰偉妙詩;文天祥在《過零丁洋》一詩中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樣吞吐天地的千古絕句;明朝忠臣于謙則在《石灰吟》中寫下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那樣铿锵有力、擲地有聲的不朽名句。這些具有高尚氣節的正人君子,都能夠坦然對待生死福禍,在面對生死考驗時,他們都能義無反顧、無所畏懼的為道義捨身成仁。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兩句名吟出自於明朝于謙的《石灰吟》,意思是說,就是把我全身弄得粉身碎骨,我也全不怕,即使拼著生命的危險,我也要保持我一生的清白在此人間。原句是「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了自己不畏艱難、堅貞不屈,甘為民眾的利益作犧牲的高尚精神,表達了清白自守的高風亮節,展示了詩人的遠大理想和坦蕩的胸襟以及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于謙自幼就以文天祥為楷模,他曾稱讚文天祥:「殉國忘身,捨生取義。氣吞寰宇,誠感天地。正色直辭,久而愈厲。難欺者心,可畏者天。寧正而斃,弗苟而全。」那種英雄惜英雄的仰慕之心躍然字句上。在這首詩中,于謙藉詠石灰的被燒成粉碎,變成一團白粉,來比喻仁人志士的清高亮節,視死如歸。即使被百般凌辱折磨,仍永不屈服,仍不改變其操守,仍要留他那頂天立地、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富貴不淫的清白人格在人間,這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異曲同工之妙。
于謙創作這首詩時年僅十七歲。他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在杭州西子湖畔的吳山三茅觀中埋頭讀書。在他座位旁懸掛著他自己撰寫的文天祥畫像讚,桌案上擺放著他自己手抄的唐人陸贽奏疏卷冊。他思考著古今治亂興亡的道理,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順手寫下了這首脍炙人口的《石灰吟》。永樂十九年(1421),于謙考中進士,被任命為山西道監察御史,從此走入仕途。他沒有忘記少年時的誓言,居官清正,不徇情,不受賄,沒有多久,便以「廉幹」聞名了。宣德初年,于謙受命巡按江西。他到任後,平反冤獄,打擊豪強,為民請命,安撫流離,政績卓著,很快便得到明宣宗的重視,親自手書于謙之名授與吏部,超遷于謙為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這時他年僅33歲。
于謙不攜家眷,獨自一人前往任所,冬春兩季在山西,夏秋兩季到河南,正如他詩中寫道的:「三晉沖寒到,中州冒暑回。山川元不改,節候自相催。」《明史》中說:「謙至官,輕騎遍歷所部,延訪父老。察時事所宜興革,即具疏言之。一歲凡數上,小有水旱,辄上聞。」他就這樣,無論冬夏,不分寒暑,在巡撫任上辛苦忙碌了19年。明代的巡撫是朝廷外派的大員,對地方官吏,甚至省級大官都有生殺予奪的大權,可是于謙從不因自己的地位而講求排場,他為官嚴正,但卻從不作威作福,相反,他卻總是輕騎簡從,不讓地方官吏迎送。
于謙不僅這樣體知下屬,而且對上司也從不奉迎。正統間,宦官王振專權,索賄納賄之風盛行,官吏們為求仕進,爭獻金銀求媚。據說凡晉見王振者必獻白銀百兩,若獻銀千兩,便可得賜酒食。于謙每次入京辦事,卻從不帶任何禮物送人。有人勸他說:「即不橐金往,寧無一二土物充交際耶?」于謙聽罷,笑著舉起兩袖答道:「吾唯有清風而已。」正因為這種廉正不阿的作風,于謙難免會得罪權貴。專權的太監王振就曾誣陷于謙,並將他下法司論死。後來繫獄三個月,才得釋,降職為大理寺少卿。事情傳出,山西、河南百姓官吏赴京上書,周、晉二王也上書請留于謙巡撫兩省。就這樣,于謙在巡撫任上先後十九年,直到正統十三年(1448)才調任兵部左侍郎。
正統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在也先率領下擾邊。王振挾明英宗親征,結果在土木堡兵敗,英宗被俘,瓦剌軍隊直攻到北京城下。正當滿朝慌亂無措之時,于謙挺身而出,力主戰守,領導北京軍民,戰勝瓦剌,保衛住了北京城。于謙有保社稷之功,但他並不居功。因于謙薦用的總兵官石亨,自知功不如于謙卻得封世侯,心中不安,上疏薦謙子於冕。于謙得知後說道:「國家多事,臣子義不得顧私恩。且亨位大將,不聞舉一幽隱,拔一行伍微賤,以裨軍國,而獨薦臣子,於公議得乎?臣於軍功,力杜僥倖,決不敢以子濫功。」于謙的這些做法,與那些貪官污吏、佞幸之徒格格不入,深遭他們的怨恨。石亨和太監曹吉祥等人,利用景泰皇帝病危之機,擁立英宗復辟,誣陷于謙,將他殺害了。于謙的家亦遭籍沒。他雖然身居高官多年,又曾受知於景泰朝,但「家無餘赀」。只有正室門鎖甚嚴,打開看時,裡面放的全是御賜蟒衣、劍器。于謙被害後,石亨以其黨羽代任兵部尚書,未及一年,贓累巨萬。明英宗也不得不慨歎道:「于謙被遇景泰朝,死無餘赀……」幾年後,石亨、曹吉祥等人先後以謀反伏誅,于謙的冤案終得昭雪。後世的史家給于謙極高的讚頌,稱讚他「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
縱觀于謙的一生,他以自己的切身行動實踐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豪言壯志,表裡如一,铮铮鐵骨。他那視死如歸的崇高氣節,在人世間的忠臣義士和正人君子的心中豎起了一盞長明不熄的心燈。當今社會物慾橫流,很多人已經很難理解那些現實中不屈服於暴力、為堅守信仰、真理和內心的正義與良知而視死如歸的高尚之士,有人勸他們「現實點」、「政府不讓煉就算了」、「不要雞蛋碰石頭」等等。然而不論如何,過去五千年中華文明的精粹卻是那些堅守良知、道義、氣節的高尚者留下的,而未來歷史的輝煌也將由他們開創。(轉自《正見網》,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