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中國有了歷史,人體修煉就成了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乃至與中國文化血肉相連。

伏羲氏是三皇之一,出世的年代比軒轅黃帝還早。《三皇本紀》上記載說:伏羲按照天地自然的法則,根據自身、鳥獸以及身外之物的特點製作了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因此八卦從一開始就具備了溝通天地自然的奇異神通。大約三千年以前,中國的歷史正好走到殷商末年,淫亂無道的纣王聽信了崇侯虎的讒言,將西伯侯姬昌囚禁在了羑裡。西伯侯每日無事,彈琴之餘將伏羲的先天八卦推演為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內含天地造化之妙、陰陽不測之機。姬昌駕崩後,次子姬發繼位,自號武王,拜姜子牙為軍師,率八百諸侯會於孟津,商郊牧野一場大戰,開創了周朝八百年基業。周武王尊姬昌為「周文王」。因六十四卦為周文王所推演,故名《周易》。

《周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至為深遠。我們知道的歷史上的預言,如諸葛亮的《馬前課》和邵康節的《梅花詩》都是從《周易》推演出來的。《史記孔子世家》說,「孔子晚而喜《易》,《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因此《易經》也被稱為儒家的「群經之首」。

到春秋末年,諸子百家競相爭鳴,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陰陽家、名家、農家、小說家和雜家等相繼出現。被唐玄宗尊為「大聖祖玄元皇帝」的老子就在這時留下了「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的《道德經》。

在孔子誕生前幾年,迦毗羅衛國太子悉達多在古印度出世,十九歲時為求清淨寂滅的解脫而放棄王位出家尋師訪道,後在一株菩提樹下歷經六年苦修,降魔成道,創立佛教普渡眾生,號釋迦牟尼佛。至東漢永平年間(公元65年),漢明帝派蔡景等十幾人到西天求取佛經,在月氏國(阿富汗)遇到東來傳教的兩位印度高僧大德——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就一起將佛像和佛經用白馬馱至洛陽。漢明帝龍顏大悅,在都城洛陽外為兩位印度高僧建立寺廟,因紀念白馬馱經而名之曰「白馬寺」,至此佛教中佛、法、僧三寶在中華方始齊備,白馬寺也被佛教稱為「釋源祖庭」。

從那時起一直到無神論在大陸被以暴力推行,中華大地上一直是儒、釋、道三教並存,以此為核心的修煉文化貫穿中華文明始終,而儒家的《易經》,道家的《道德經》和佛家的經書都包含著對宇宙的深刻洞見。(節選自電視系列片《回歸》解說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