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局研究員汪成民和中國河北省青龍縣副縣長劉志新曾於1996年在紐約聯合國介紹預報地震經驗。
為什麼這一奇蹟,到唐山地震發生二十年之後,才公諸於世?汪成民帶著沉重的心情介紹說,他當年作為中國國家地震局華北組組長,在地震前兩週發出了事後被證明是極為正確的預報。可是,由於當時的中國仍然處於文革的動亂之中,大規模疏散人口這種決策,要層層通過常委會討論,一些地方因此耽誤了寶貴的時間。還有一些地區不太重視這個消息,沒有認真對待。只有青龍縣在得知這一預報後,立即採取了措施,因此全縣四十七萬人在震前全部撤離到安全地帶。
青龍縣副縣長劉志新說,早在一九七四年,該縣就收到了中央六十九號文件,預報「華北和渤海地區地震形勢緊張,要立足於有六級以上地震突然襲擊的可能」。該縣因此專門成立了地震辦公室,向全縣宣傳地震預報預防知識。最值得一提的是該縣當時年僅二十一歲的科級幹部王春青。
地震前的七月十七日和十八日兩天在唐山組織了一場會議——「全國地震群測群防經驗交流會」。時任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室京津組組長的汪成民要求在「交流會」上發言,但是,當時主持會議的國家地震局局長查志遠不同意,只允許他在晚間的座談會上談,並強調告訴汪成民,他的話不能代表國家地震局。汪成民利用七月十七日和十八日晚間座談會時間,向到會者通報,「七月二十二日到八月五日,在唐山和灤縣一帶可能發生五級以上地震。」
代表青龍縣委來開會的縣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青春聽到汪成民的預警後,一散會就趕緊往家鄉青龍縣趕,到家時已是七月二十一日夜,他當夜整理好記錄,第二天就向縣裡做了報告。
青龍縣縣長冉廣岐聽到王青春的報告就馬上行動,責令縣裡通過廣播、會議、及其他一切可能的形式介紹地震知識,防震方法,還把防汛和抗震結合起來,每個公社安排一名書記,一名工作人員負責人具體落實防汛抗震工作。
青龍縣自己建立的地震群測點(群眾監測)也已經測出地震警告。同時,該縣群眾陸續發現許多異常現象,包括泉水溫度升高、井水變渾、雞亂飛、豬撞牆、老鼠大白天成群結隊搬家不避人、天上出現閃光、地下有沉悶的隆隆聲,等等。
最後,冉廣岐在7月25日向縣三級幹部800多人作了震情報告,要求必須在26日之前將震情通知到每一個人。當晚,近百名幹部十萬火急地奔向各自所在的公社。
青龍縣是一座群山環抱的縣城。二十七日,馬路兩邊大喇叭裡廣播著「隨時發生地震」的警告。大大小小的商店沿街搭起了簡易棚賣貨,每個攤位前都有人爭先恐後地採購。
七月二十八日凌晨三時四十二分五十四秒,地震來了,一時間地動山搖,青龍縣十八萬間房屋倒塌,是重災區,但是,由於早有預防,距唐山市僅一百一十五公里的青龍縣,全縣四十七萬人口沒有死一個人。
讀者可參看張慶洲《唐山警世錄——七二八大地震漏報始末》瞭解更詳細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