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画像
相传王羲之有一次来到了神奇秀丽的天台山,山光胜景使他的书法也得到润色,但他对自己所写的字还不满足。忽见来了一位鹤发银髯的老人,笑呵呵的对他说:“你的字写的不错呀!”王羲之说:“哪里!笔力不足,请您多多指教。”老人拿起笔写了一个“永”字,说:“我看你志坚心诚学写字,让你领悟一个笔诀。把这个‘永’字写好,书法的真功夫就在其中。”老人给他一笔一笔讲解笔划和架子结构,并告诉他写字要净心、要永远保持高洁的心境。王羲之顿觉心明眼亮,连连拜谢先生教诲之恩,再看时老人已飘然离去。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处?”只听空中隐隐约约的传来:“卿的书法感动我,我乃天台白云……”王羲之得白云先生指教后,练字更加勤奋,就住在山中一个岩洞里静心抄写了道经《黄庭经》,这是一部道家修道之书,他的书法笔势也更加开放俊明,结构严谨。

一次,晋元帝要到北郊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辞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匠雕刻。工匠在雕刻时非常惊奇,字迹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众人赞叹说:“王羲之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成语“入木三分”即源于此。)

王羲之始终保持质朴的本色,虔心信道、修道,他的美文妙笔《兰亭序》、《十七帖》等,堪为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灿烂的瑰宝。他以纯正的心感受天地造化自然万物之美,探索宇宙的深奥精微,印证到书艺上,在《书断》中说:“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在《兰亭》诗中说:“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在给友人的信札《十七贴》中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和尊道爱民的思想。他这样总结作字“凡书贵手沉静,含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认为静心凝神,心正气和,才能写好书法。

王羲之书品亦如人品,清秀超逸,精妙绝伦。李白称赞说:“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王右军》)唐太宗李世民评价王羲之书法尽善尽美,称其性格“以骨鲠称”,骨鲠意即耿直、正直,并亲笔撰写了《王羲之传论》,提倡天下学习他的字体,尤其隶书。王羲之身处乱世,能够坚守信仰和节操,不事权贵,人们认识王羲之的书法之美,更重要的是认识到作为文人应具有的正气和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