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
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
怕有渔郎来问津。
【语译】
寻得桃花源好逃避秦王暴政,眼见桃花鲜红,又是一年春天来临。落花飞舞时别让它随流水而去,怕有渔夫来探问渡口所在。
【品读】
作者谢枋得,字君直,号迭山,信州弋阳(在今江西)人。谢枋得自幼颖悟,性好直言,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榜进士。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任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后与元军相抗,兵败隐入建宁(在今福建)。元朝多次求才征召,坚辞不从,被地方官强迫北送京师,终于绝食而死。
这首诗以桃花源比喻庆全庵,以秦比喻元。谢枋得晚年隐居在福建十二年,身为宋朝遗民不愿在元朝做官,所以深怕地方官又要找上门来。
南宋末年文天祥那传颂千古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后世许多忠臣义士的座右铭。而与文天祥同榜进士的谢枋得,也同样是一位舍身就义的爱国诗人。谢枋得曾团结民兵,保卫饶、信、抚三州。任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时,管理信州(在今江西),宋恭帝德祐二年(1276年),与元朝大军血战兵败,信州失守,谢枋得改变姓名,隐居到建宁唐石山(在今福建),后来在建阳市帮人卜卦维生,只取米、鞋而已,给他元朝的钱币,都推却不拿。人们发现他学识渊博,多请到家里为弟子教学,《千家诗》的前身就是谢枋得在此时编撰的启蒙课本。
《宋史》记载,谢枋得之妻李氏,美丽而聪慧,枋得兵败逃入福建后,李氏带着两个儿子躲藏在深山里。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元军追查至山中,下令:“如果捉不到李氏,就杀尽此地。”李氏说:“怎能因我而连累别人,我愿出来,事情到此为止。”至元十五年(1278),迁至建康(南京)囚禁,有人指着李氏说:“明天就为官署所有了。”李氏抚摸着两个孩子而哭泣,旁边的人说:“你将为官人之妻,为何哭泣呢?”李氏说:“我怎么可以嫁两个丈夫呢!”当晚就在狱中自尽了。谢枋得之母桂氏尤为贤良,自从枋得逃亡,媳妇和孙子被关在远方,桂氏依旧处之泰然,没有一句抱怨的话,别人问起,她说:“这是义所当然啊!”多年后谢枋得被推荐为宋臣人才之首,不断被下旨征召,最后被急欲邀功的福建行省参政魏天佑强行押至大都(北京),至元二十六年(1289),枋得绝食而死。
古人重气节,往往视信仰、正义、做人的准则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令人肃然起敬。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谢枋得把珍藏的岳飞端砚送给文天祥,端砚背面有岳飞刻字:“持坚、安白、不磷、不淄”,这八个字也表明了他们三人坚忍不拔的抗敌意志和不愿同流合污的清白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