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真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诸葛亮草庐中门联,此联揭示了他的理想追求和德操,即有道德修养的人,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诸葛亮为人忠厚宽恕,从不居功自傲。他在《自勉》中说:“骄者招毁,妄者稔祸”,总是虚心请教,见贤思齐,从善如流。处理国家大事时善于集众思,广忠益,听得进不同意见和建议。他几次发布鼓励将士直言极谏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评自己的过失和缺漏。在他执政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他都决不委过他人,而自省自律。对于指出其过失和提出治理国家建议的人,他总是给予鼓励并赞赏这种忠于国家的精神,说大家如果都能这样认真、勤勉,“则亮可以少过矣”。他提出为官者要严于自律,以身作则,“上枉下曲,上乱下遂”、“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矣”(《纳官第四》)。

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廉洁清正,他临终前给刘禅上呈的奏表中说:“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臣家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也”(《三国志•诸葛亮传》)。他清廉的风范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令贪官汗颜,令清官受鼓舞,令百姓肃然起敬。

诸葛亮深知“推天道以明人事”的道理,他通过观察天象以预知未来,有先见先知之明,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往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在军中闲暇之时,还写了著名的《马前课》,这是对天下未来形势的预测,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几部预言之一。这部预言非常简洁明了,只有十四课,每一课预言一个历史时代,而且每一课都按顺序排列。每一个历史时代过去后,人们回头一看就会发现其预言惊人地准确。他作此文以示后人,天运循环,明者当遵循天道、天象行动以明趋避。

诸葛亮的高洁品行得到世人的景仰,人们一代一代传颂他的故事,这种深切的怀念,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衰减。唐代的孙樵写道:“武侯死殆五百载,迄今梁汉之民,歌道遗烈,庙而祭者如在,其爱于民如此而久也”(《刻武侯碑阴》);元稹写道:“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凜凜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裴度写道:“煦物如春,化人如神。劳而不怨,用之有伦。……入海际天,知公德音”。诸葛亮既有儒家的君子风范,又有道家的仙风道骨,在他身上,凝聚了历代文人士大夫及黎民百姓对崇高道德人格的期盼:淡泊明志,躬身行道,对百姓的爱之深、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