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latest by_year by_month special_issues minghui.org
   

君臣之谊高云天

杜如晦
文/郑介文

杜如晦,字克明,好谈文史,有应变之才。唐太宗李世民为秦王时,召其为兵曹参军,不久又任其为陕州总管府长史。当时,李世民手下的臣僚,不少人都有才干,所以很多人被唐高祖李渊调走,另有任用。李世民为此很感惋惜。

房玄龄劝李世民道:“您的臣僚中离去的虽多,都不可惜;但是,杜如晦这个人,具有远见卓识,可称为王佐之才。如果大王甘心守藩,就不必用他;如果大王要经营四方,志在天下,那就非有此人不可。”李世民大惊道:“你要不说,我差点儿失掉他。”于是,李世民禀告父皇:请求批准杜如晦为自己府中的官员。

杜如晦跟随李世民征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时,成为他帐中最得力的谋臣,为众人所钦服。后以功累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并兼任文学馆学士。李世民命人为文学馆十八学士绘像,杜如晦名列其首。褚亮受命作赞,称赞杜如晦是: “怀忠履义,身立名扬。”

李世民称帝后,杜如晦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当时的台阁规模、典章制度,都出自二人之手,人们都把房、杜比之为汉初的良相萧、曹。贞观三年(629年)末,杜如晦患病,乞请离职。李世民见他无法治事,只得答应,俸禄仍然如旧。对他的病情,李世民极为关注,派送的名医良药,不绝于道。

贞观四年,杜如晦过世,年仅四十六岁。他病危时,李世民亲临府上,边抚摸他,边流泪,趁其未咽气,就加封其子。

杜如晦死时,李世民十分悲痛,为其停朝三日。李世民还沉痛地嘱咐著作郎虞世南道:“我与如晦,君臣义重。他不幸舍我而去,追念其在世所建的功劳,我未免肝肠欲断。你要体会我这种情怀,给他写一篇碑文。”

后来,有一次李世民吃西瓜,觉得味道甜美,不由得忆起了杜如晦。他心下悲痛,停口不吃,叫人拿着剩下的一半瓜,送往杜如晦的灵前祭奠。

他还曾赏赐给房玄龄一条黄银带,边环顾左右,边对房玄龄说道:“当年,你和杜如晦一起辅佐我,今天赏赐物品,却只有你一个人了。”说着又流下了泪水。接着,他又说道:“听说黄银乃是鬼神畏惧之物,我也给杜如晦送去一条吧。”说罢,命房玄龄亲自带上一条黄银带,送至杜如晦的灵前。

唐太宗李世民,如此恩遇亡臣,使其他大臣都大为感动。

(事据《新旧唐书》)

孔子示礼仪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文明礼仪之邦。“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孔子在礼仪方面更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论语·乡党》篇记述了孔子衣、食、住、行的生活情况,以及在各种场合下表现出的礼仪。

孔子在家乡,态度恭谨,好象不会说话似的。他在宗庙朝廷上,言词明辨,只是比较谨慎罢了。孔子在朝廷上,同下大夫交谈,和气而愉快;与上大夫交谈,恭敬而温和。君王临朝到来,孔子恭恭敬敬,既不过份紧张,也不懈怠。

孔子进入国君的宫门,弯身恭敬的样子,好象不容他直着身子进去似的。他站立时,不挡在大门的中间,走时不踩门槛。通过国君的座位时,神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说话也好象气不足似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以后,又显的恭敬谨慎。

斋戒沐浴时,一定要换上干净的内衣。斋戒时,一定要改变平时的饮食习惯,居处也要改变地方。

吃饭时不谈论问题,睡觉时不说话。即使是吃粗粮、菜汤,吃前也一定要先拨出一点祭一祭,而且一定要像斋戒一样恭敬认真。

坐席摆的不端正,不坐。

同本乡人一起饮酒的仪式结束后,要等老年人都离席了,才能离席。

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回来,问道:“伤着人了吗?”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睡觉时,不直挺着躺卧。家居时,也不必像参加祭祀、接见宾客时那样过份讲究容貌仪态。

孔子见到穿孝服的人,即使平日极亲密,也一定把态度变的严肃起来。见到戴冕的人和盲人,即使十分熟悉或卑贱的人此时也一定以礼相待。

遇到盛大筵席,一定把态度变的庄重,站起来表示恭敬。遇到雷震风吼、老天发怒的时候,一定把神色变的庄严。

(出自《论语》)

棒打公主车

北魏孝庄帝年间,中书舍人高道穆升为御史中尉。有一次,高道穆外出执行公务,在前面开路的士兵遇上了北魏孝庄帝元子攸的姐姐寿阳公主。

寿阳公主不肯让路.手持棍棒的士兵呵斥她,她置之不理。高道穆一怒之下,命令士兵用棍棒把寿阳公主的车砸烂了。

寿阳公主向元子攸哭诉了这件事,要求惩处高道穆。元子攸说:“高中尉是一个清直的人,他做的是公事,我怎么能因私情责怪他呢!”

后来高道穆来见元子攸,元子攸又向他表示歉意的说:“公主走路冒犯了中尉,我深感惭愧。”

高道穆一听,连忙摘下帽子向元子攸谢罪。元子攸笑着说:“我因为这件事而感到对不起中尉,中尉何必向我谢罪!”

(出自《资治通鉴》)

守礼义重人伦的晏子

中国古代春秋后期齐国有一位名叫晏婴的名相能臣,他字“仲”,谥“平”,后人习惯上多称他为“晏子”或“平仲”。关于他的事迹,历史上留下了相当多的记载。其中晏子使楚,不辱使命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这样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都把晏子定位为一个机敏的大臣。然而晏子不仅仅有他聪明的一面,他还是一位守礼义重人伦的君子,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晏子虽然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生活节俭,谦恭下士,所以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吸引的人很多。一天,晏子下朝回家,正在房内休息,忽然一个年轻漂亮的婢女轻轻推门进来吐露相思,表示她久慕晏子,愿献身以终生服侍。晏子一听,便严肃的规劝她千万不要妄生杂念。那婢女又羞又愧,只好低头匆匆离去。

还有一次,一天,齐国大夫田无宇路过晏子家门口,看到晏子站在大门外,便凑上去打招呼。这时,只见屋内走出一位颤颤巍巍的老妇人,满脸皱纹,满头白发,身上穿着粗布做的衣服。田无宇等那妇人走后问晏子,刚才那位老妇人是谁。晏子说是自己的妻子。田无宇听后哈哈大笑,问晏子身为国家高官,却为何同一个老太婆厮守在一起?晏婴回答道:“我曾听人说,抛弃年老的,是为不守礼义;年老纳娶年少的,是为淫乱。何况是见色忘义,因富贵而失人伦,简直可称得上是大逆不道。难道你希望看到我有淫乱之行,不顾人伦而另娶,做那些倒行逆施、寡廉鲜耻的事情吗?”这一席话,说的田无宇面红耳赤,无地自容。

齐景公有一个心爱的女儿想要嫁给晏子,景公就到晏子家去饮酒。酒喝到畅快的时候,景公看见晏子的妻子,说:“这就是你的妻子吗?”晏子回答说:“是的”。景公说:“真是又老又丑。我有一个女儿,既年轻又美貌,请让她嫁给先生充实先生的居室吧。晏子离开坐席,恭敬的回答说:我的妻子现在是又老又丑,我与她一起生活已经很久了,所以也赶上了她既年轻又漂亮的时候。她年轻的时候托身于我直到老年,漂亮的时候托身于我一直到变丑。她将终身托付于我,而我也接受了她的托付。君王想把女儿恩赐给我,而我怎么可以辜负我妻子的托付呢?”晏子拜了又拜,辞谢了。

从此,晏子不忘老妻,拒绝君王赐婚成为千古美谈。我觉得晏子对道德礼义与人伦的重视,是比他的机智更值得后人学习的地方,故而整理出此文献给大家。

另外,看看两千多年前晏子的高贵品行,再对比一下今日中共的那些官员,那些大大小小的党官们乱性败德的样子,就可知道中共说的什么“为人民服务”等等都是骗人的鬼话。面对这样一个道德败坏的邪党,任何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都会耻于与之为伍,都一定会退出它,远离它的。

(资料来源:《晏子春秋》、《史记》)

【善恶一念间】随中共参与迫害 替邪党送掉性命

追随邪党行恶狂 报应来时尸难全

郝庆春,男,五十五岁,河北三河市新集镇孟庄人,原来在新集镇计生办工作。二零零零年二月底,郝庆春和新集镇政府一伙人开车到本镇小王庄一法轮功学员家,要强行绑架这位学员去堕胎。这位法轮功学员修炼前结婚几年都没能怀孕,因修炼大法身体得到健康而怀孕,当时已四个多月,而且是第一胎。当家属质问为什么强制堕胎时,这伙歹人说:“因为你炼法轮功,就要强制流产。”二零零五年正月十四,在三河市杨庄镇公路上,郝庆春骑七十摩托撞在一辆大货车主机与挂斗的连接触,他被挂在大货车上拖走二十米远,脑袋留在头盔里与身体分开,肠子流了一地,全身除两大腿还算比较完好,其余面目皆非、支离破碎,惨不忍睹。他的儿子用铁锨和尼龙袋给收的尸。

湖北省枣阳市“六一零”主任冯金元遭恶报身亡


湖北省枣阳市新市镇“六一零”(中共为迫害法轮功而专门设立的非法机构,凌驾于公检法之上)办公室主任冯金元自一九九九以来跟随中共恶党,采取监控、跟踪、抄家等手段迫害当地法轮功学员,二零一零年元月初在家中突然得暴病遭报死亡,未查出病因。死时年仅五十岁。

为小利命丧他乡

山东诸城原市场街工商局家属院聘用的一张姓看门人,年龄四十七岁,老家东北人,来诸城打工,被当地迫害法轮功学员的“六一零”组织诱惑利用,参与监视举报法轮功学员。

二零一零年的中秋节前夕,张姓看门人突感身体不适,就去医院诊治,当天死在医院。

为一点眼前小利,昧良心害他人,结果自己命丧他乡,真正可悲可怜。劝世人:上天在审视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不要做助纣为虐的事,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潍坊昌邑带头迫害法轮功学员的恶人遭恶报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塔尔堡郭家上疃村的村民李宗喜,在二零零三年八、九月份,配合邪党恶人写了污蔑法轮大法的文章,并且想出了各种迫害法轮功学员的方法,带领村内其他干部签字,把法轮功学员送到劳教所进行迫害。

李宗喜在十月份遇车祸当场死亡。善恶有报是天理,跟着邪党恶人迫害法轮功学员的人,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立即停止作恶。

世恩夜待 仁慈化弟

明朝时候,有个人叫陈世恩,是神宗皇帝万历年中的进士。陈世恩的大哥是个举人,但他的小弟却是个游手好闲的人,经常早出晚归,在外胡混。起初陈世恩的大哥对这个三弟屡屡规劝,讲尽道理,但三弟就是不听,行为照旧。陈世恩看在眼里,便对大哥说:“大哥看来你这样的方法不大奏效,话说多了或轻或重也怕反而伤了兄弟间的和气,还是让我来试试吧。”于是,这天夜里,陈世恩便亲自守在大门外,等着弟弟深夜归家,弟弟很晚才回来时,他也没有一句责备斥骂的语言,反而开了锁迎弟弟入屋,还嘘寒问暖,问弟弟冷不冷、饿不饿,手足间真切担忧关怀的神情溢于言表。这样过了好几夜,三弟感到非常悔恨,便再也不出外胡混直到很晚才回家了。
index.html minghui.org mhradio.org minghui_subsites minghui_periodicals falundafa.org tianti_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