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传统文化
选编:宇祥
汉光武帝为太子刘庄选老师,想选求一位品德高尚、通晓经籍之人,经人推荐,找到学识渊博,为人正直的桓荣。
太子刘庄向桓荣学习《尚书》等,对老师一直很尊敬。九年后,由于桓荣的悉心教导,刘庄成了当时出色的经学家之一。
太子刘庄后来即位,为汉明帝。明帝深敬桓荣,“犹尊桓荣以师礼”,尊敬老师一如既往。他曾亲自到老师家拜访,请桓荣面向东面而坐,因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此即“西席”的由来,因此后来人们亦将老师尊称为“西席”。
明帝为老师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在老师坐定后,为他设几杖,明帝亲自手捧经书,带着百官及学生侍立在老师面前,恭恭敬敬地听桓荣讲解经义。在学习中,有人向明帝请教,他总是很谦逊地说:“太师在这里。”
明帝每次去登门探望老师,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辇步行前往,以表尊敬。闾中人们看到这种情景都肃然起敬。遇到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使者慰问或亲自到他家问安,有时拉着老师的手,流下眼泪,安慰老师要静养,争取早日康复,并赐给他床茵、帷帐、衣被等,好久才离开。桓荣去世时,明帝穿上孝服,亲自临丧送葬。(选自《后汉书》《资治通鉴》)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千古帝王,莫不有师”,人不敬师是为忘恩,何能成道?
古之先哲圣贤以身作则,虚怀若谷,其尊师重道的风范堪为后世楷模,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