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君子”是孔子论述的中心和重点。为了辨清“君子”的形像,孔子常把“君子”与“小人”比较而论,从道德修养、人格理想、义利观和行为观等方面区分了君子和小人,指出两者根本的区别。
君子讲道义不忧不惧
小人重利益患得患失
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与人为善,所以胸怀“坦荡荡”。
至于小人呢?总是患得患失,不是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是认为某事对自己不利,忙于算计,受各种利欲所驱使,常陷入忧惧之中,所以总是“长戚戚”。
至于小人呢?总是患得患失,不是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就是认为某事对自己不利,忙于算计,受各种利欲所驱使,常陷入忧惧之中,所以总是“长戚戚”。
孔子提出君子要讲诚信。诚实无妄,乃天之道,圣人与天地同心,要做到无人欲之私、坦然无欺、恒久不怠。“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即君子应恪守忠信,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君子还要敢于坚持正道,纠正别人不符合道义的做法,而不是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君子与小人的心胸和视野不辨自明。孔子称“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孔子称赞颜回的安贫乐道、子贡的聪明真诚、子路的憨厚勇敢、曾参的忠实坦荡等。
孔子称赞颜回的安贫乐道、子贡的聪明真诚、子路的憨厚勇敢、曾参的忠实坦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