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可鉴
截止7月11日,武汉肺炎病毒已造成全球556,211人死亡。肆虐全球近半年的武汉肺炎病毒目前仍然看不到尾声,在各国呈现出了不同的波峰曲线。而最新研究表明,武汉肺炎病毒已经出现明显变异,一种名为“D614G”的武汉肺炎病毒突变会使病毒变得更可怕。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免疫学教授丹尼·奥特曼称形势“非常非常可怕”,并表示“疫苗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
7月2日,发表在著名期刊《细胞》杂志上的最新研究表明,目前全球流行的武汉肺炎病毒已经变种。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北卡罗来纳州的杜克大学研究人员以及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小组,通过合作对武汉肺炎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9%病毒样本出现了D614G变异,这个发生在S刺突蛋白上的变异会使病毒掌握更多打开人体细胞大门的钥匙,更容易攻入人体,使病毒的感染力提高了3~6倍。
专家:第二波疫情非常非常可怕
同日,来自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的免疫学教授丹尼·奥特曼(Danny Altmann)在CNBC节目上中表示,只有10%~15%的病毒城镇感染人口可能产生免疫。“这是一种非常具有欺骗性的病毒,对它的免疫力非常混乱,而且抗体的生命周期很短。”
丹尼·奥特曼认为第二波武汉肺炎疫情会到来,且形势“非常非常可怕”,他并表示“疫苗并不是那么容易得到”。
7月9日,CNN报道美国传染病专家福奇在当天国会山主办的一场活动中说:“不夸张地说,它(新冠病毒)真的是一场完美的风暴,是一个传染性疾病,是公共卫生人员最可怕的噩梦。它是一种传播能力惊人的病毒,它传播的速度真的很令人吃惊。”
“从那些无症状的人到那些最终进入重症监护甚至死亡的人。因此,如何使该病毒真正得到控制,这成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福奇补充说道。
历史上哪些疫情第二波更凶险?
6月27日,《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Richard Horton)博士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一篇题为《疫情第二波》评论文章,称上世纪的西班牙流感让人们有理由对第二波疫情产生致命的恐惧。
爆发在一个世纪前的1918年春~1919年春的西班牙大流感,让当时的人类胆战心惊:疫情传播速度极快。两个年头内感染全球5亿人,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近1/3;传播范围达到太平洋群岛及北极地区;病死率高,约1.7~5千万人死亡,致死率介于2.5%-8%之间。
1918年6~7月爆发首波疫情;9~11月为第二波,并发症频率高,死亡人数最多。之后还有1919年2~3月的第三波。病死模型独特。死亡曲线呈独特的W形,除儿童、老人病死率高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死亡高峰人群:约20~40岁青壮年,占据整个大流感死亡人数的50%。据推测,小于65岁的病死者占死亡总人数的99%。
1918年6~7月爆发首波疫情;9~11月为第二波,并发症频率高,死亡人数最多。之后还有1919年2~3月的第三波。病死模型独特。死亡曲线呈独特的W形,除儿童、老人病死率高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死亡高峰人群:约20~40岁青壮年,占据整个大流感死亡人数的50%。据推测,小于65岁的病死者占死亡总人数的99%。
西班牙大流感三波高峰每波仅几周,来去匆匆,突发突止。2004年,美国学者约翰·M巴里在其《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一书中写道:“(1920年)这场流行病可能已经过去,而我们对这种疾病的控制并不比1889年疾病流行时的人们熟练多少。这是个耻辱,却是事实。”
近百年中,人类因对于第二波疫情疏于防范而导致惨痛教训的还有1968年的香港H3N2流感。
1968年上半年,香港爆发了由H3N2病毒引起的流感,当时的公共卫生专家判断,人群对N2抗原已具有普遍的抗体水平,因此相信H3N2亚型流感病毒不会造成大面积的流行,但这种判断其后被证实是错误的。
1968年下半年,H3N2病毒N2抗原逐渐发生变异,变成恶魔级病毒,“香港流感” 蔓延至亚欧美洲广泛肆虐,在全球夺去了超过100万人的生命,疫情至1970年才逐渐平缓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