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6年中共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罪行曝光之後,中共為了應付巨大的國際壓力,從原來堅決否認死刑犯為器官移植來源改口為死刑犯為主要器官移植來源。即使這樣,死刑犯的器官數量能滿足那幾年器官移植爆棚的亂象嗎?  

【接上期第六版】  

五、2003年:器官移植市場「蘑菇雲」的升起 

5、國產的器官,出口的質量

中國這個階段的移植市場有很多反常的現象,除了上面提到的超短的器官等待時間,面向特定的小群體,數量規模反而大增等等之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特點,就是器官數量的增加並不是靠犧牲器官質量換來的。恰恰相反,這個時期的器官供體質量非常好。中國人都明白,大陸出口產品的質量是要遠遠好於國內市場的。這一波國際器官旅遊熱中,中國器官移植的大客戶是海外病人,給他們換器官,類似於出口產品,當然對器官質量的要求是很高的。

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國際移植(中國)網絡支援中心在其網站上的「問答」中,對於質量問題,是這麼說的:「在中國開展的是活體腎移植與各位在日本的醫院及透析中心聽說的屍體腎臟移植完全不同。」「腎臟移植最重要的是組織配型問題。進行活體腎移植前,首先要檢測供體腎臟的功能及供體者的白細胞,以確保移植用腎臟的安全性。為此可以說比起日本的屍體腎臟移植,這裏更為安全可靠。」活體,成為招攬海外病人的重要廣告。

海外的獨立調查機構曾以病人或者病人家屬的身份打電話到中國大陸的移植醫院,詢問器官情況,得到的答覆大都是「供體是健康的」、「一般在30歲」、「保證質量是最好的」等等。

也就是說,正因為等待時間短,器官質量高,才造成了大陸的國際器官移植旅遊熱。

6、快速催熱的免疫抑制劑市場

器官移植手術之後,由於人體免疫系統對於外來器官的自然排斥,患者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免疫抑制劑的市場規模也就成為了移植數量的一個外部指標。

2006年3月《醫藥經濟報》以「器官移植催熱近百億元的免疫抑制劑市場」為題,報導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直屬的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出的一個調查報告,聲稱當時國內免疫抑制劑市場規模已高達約100億元左右,其中真菌代謝產物的市場份額最高,達40.2%,其次分別為中藥類(佔34.6%)、化學製劑類(佔21.9%)、激素類(佔0.2%)和其他類(佔3.2%)。

美國的艾美仕市場研究公司(IMS)自2009年起開始發布中國的藥品銷售數據,包括免疫抑制劑。2010年IMS 中國市場研究人員曾在《中國醫藥報》發表一篇文章,稱「2009年中國免疫抑制劑市場規模為23億元」。

黃潔夫之流利用IMS的數據在國際上做文章來抵賴強摘法輪功學員器官,其實IMS的數據採集渠道顯然是嚴重低估了免疫抑制劑的市場規模。這有幾方面原因。IMS依靠樣本醫院和樣本藥店去採集數據,在一個數據造假是常態的中國,很難說對方會給IMS這樣的外資企業真實的數據。藥品有西藥、中藥,原研藥和仿製藥,銷售有醫院藥房和醫院外的零售藥店,包括周邊藥店和網上藥店,醫院內部甚至還有「私人藥房」,中國的藥品銷售市場一直很混亂。

再有就是藥價。中國人消費水平決定了藥物維持費太貴不現實。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移植中心主任嚴律南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說,「華西醫院通過合理使用藥物,降低了治療的費用,……,維持費用第一年控制在3萬元,以後每年平均1萬元左右。 」他說的維持費主要就是免疫抑制劑這些藥物消費。嚴律南帶著學生研究發現,黃種人在排異反應上有先天優勢,服用昂貴的抗排斥藥品可以減量一半左右,且不會產生排斥反應,甚至還減少了高血脂、糖尿病等併發症。

還有一點,中國作為器官移植旅遊的熱點,外國人做了器官移植,回國去了,那麼免疫抑制劑的消耗就不算在中國的頭上了,這會造成中國器官移植的數量比中國免疫抑制劑規模能支撐的更高。

這裏我們並不想去就IMS的數據進行討論,2006年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內部研究機構的100億元規模的數據顯示了那個時候器官移植市場的火爆。

7、2006年之後豐富的供體來源突然(暫時)消失

器官來源一般來說比較穩定,這也是前面我們提到的加拿大和美國的器官在十幾年中沒有太大的增幅,當然更沒有突然的下降。中國大陸在2003~2006年的瘋狂增長之後,隨著2006年3月活摘法輪功學員器官的指控在國際上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中國大陸2007年的器官移植大幅跌落。

活摘器官曝光之後,中共一方面予以否認,另一方面加快了對器官市場的整頓,對移植醫院實行準入資格,600多家醫院中,只有160多家醫院獲得資質。

移植醫院的減少是不是造成器官移植數量下降的原因呢?當然不是的,至少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準入醫院少了,醫院對於供體來源的競爭也應該大大減少。對於那些大醫院來說,如果供體來源沒有大的變化,供體應該更加豐富,但是,實際情況是,許多大醫院公開的器官移植例數急劇下滑。所以,問題出在供體的消失或減少,而不是醫院的多少。

2007年5月,中華器官移植學分會常委、全軍器官移植中心主任石炳毅對《科學時報》的記者稱:「我國器官移植的數量,在2006年達到了歷史最高峰,完成了近2萬例的器官移植手術;2007年1~5月份,與去年同期相比卻出現明顯的下降,主要問題仍然是供體短缺。」

《南方週末》2007年7月刊登的一篇文章更是生動地說明了這個問題。文章稱:「做移植手術的大夫抱怨供體突然短缺了。」「朱志軍是東方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他對記者說,從春節後到現在,近半年過去,這家號稱亞洲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總共才做了15例肝移植手術。而在2006年,東方器官移植中心創造出了一年完成600多例肝移植手術的紀錄。」 「『主要是沒有供體。』朱志軍無奈地看著手術數量直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