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思睿
從古到今,龍在華夏文化中佔據著重要位置。到了今天,仍然到處都可以看到龍的形象──龍的雕刻、龍的繪畫、龍的器皿,龍的裝飾,龍的旗幟……端午節划龍舟,元宵節玩龍燈。即便在海外,唐人街舞龍也是經久不衰的傳統節目。
古人說「風過留聲」。那麼龍是否真的存在?是否來過人間?如果是,是否也留下過痕跡?大千世界,奧秘無窮。讓我們一起抱著開放的心態,退一步欣賞一下這些資料:
(接上期六版前文)
五、營口墜龍
1、七十年前的骨片據「博訊」報導,2004年6月16日這一天,家住遼寧省營口市81歲高齡的孫正仁老人,帶著一件神秘的東西來到了營口市史志辦公室。匣盒被打開了,裏面呈現出五塊骨片。據老人講,這是龍骨,自己珍藏多年。
接待孫正仁的營口市史志辦副主任韓曉東回顧稱,「因為這龍在世上可以說都是傳說中的東西,突然間出了龍骨了,大夥都覺得非常新奇。所以都想一飽眼福,看一下龍骨到底是甚麼樣。我們到省檔案館查閱70年前的《盛京時報》的時候,打開這個報紙,看到這條消息時我們首先是驚訝。」
1934年8月14日,《盛京時報》以「蛟類涸斃」等標題報導,並附有一張骸骨照片。文中提到「本埠河北葦塘內日前發現龍骨,旋經第六員警分署,載往河北西海關前陳列供眾觀覽,一時引為奇談。」
曾經到西海關陳列展覽參觀的北京漫畫家李濱生老先生,兄妹三人在少年時都目睹過所謂的「龍骨」展覽,80年代中期,根據自己的記憶,李濱生在《營口日報》寫下了當年的所見所聞:「記得那一年我十歲,在70年前,在西海關露天展覽圍的一圈是錨,舢板下固定船的錨用那個間斷著圍起一個圈,用繩子攔著,地下洒著白灰,因為人很多也擠不進去……重點都看頭,它很長,有兩三丈長,十米左右,立著。脊梁骨朝上不像魚。奇怪的是頭上有角,任何水族沒有角。」
居住在營口市的肖素芹老人,提供了墜龍還有生命的目擊證據:「我9歲那年看到的,我在馬身上站起來,我爸扶著我,我站著看的。看到龍眼睛半睜不睜,它尾巴回過來綣著,兩爪子在前邊,你看兩爪子就像龍爪一樣一樣的。」
另一位見證人,80歲的楊順義老人在童年時也曾親眼目睹當時的情形,他帶著史志辦的工作人員來到了當年怪獸最後擱淺的地方。楊順義回憶道:「當時看到擺放的地方都是三角骨頭,一百多塊,有一或兩個角記不清了,就在這裏。人們說是天上掉下來的龍。」
骨片的捐獻者孫正仁老人在當年親眼目睹這個「怪物骨骸」時只有十一歲。
營口市史志辦副主任韓曉東在查閱1934年8月12號《盛京時報》時,發現這個動物不但頭上長兩隻角,而且腹部還長四隻爪子。在它擱淺的位置自己還挖了一個長十七八米,寬七八米的一個坑,而且在坑邊上還有清晰可見它當時用爪子撓的印。顯然,龍在最後時刻曾經掙扎過。
隨著「營口墜龍」成熱點,CCTV《走進科學》欄目製作《破解七十年謎團》,試圖用科普的形式以給觀眾一個滿意的說法。最終該節目選擇了動物專家們化驗認定的結果,稱孫正仁老人提供的骨片為「須鯨」。
2、央視「須鯨說」遭質疑
央視的《破解七十年謎團》播出的當晚,營口一位80多歲的老人柴壽康對「須鯨說」提出質疑。隨後,營口的黃振福、張順喜兩位老人也提出質疑。當年這3位老人都親眼在營口看到過「龍」。
蔡壽康老人告訴記者,七十年前,他9歲,當年他住在營口市河北中小街,也就是當年人們在葦塘中發現「龍」的地方附近。但他當年看到的「龍」,比葦塘中的更「活龍活現」。
「是否是當時一種幻覺,或者是雲彩像龍?」媒體記者再三提出疑問。蔡壽康老人說:絕對不是,我們當時看得非常清楚。對看到的「真龍」,三位老人做了這樣的描述:也就是15秒左右的時間,當時是陰天,那條「龍」是灰色,在雲中動彈,動作和蛇一樣,和現在畫上畫的一樣,頭如牛頭,頭上兩隻角,是直的,嘴上有胡須,兩個長須,大眼睛凸出,身長大約10多米,身上有鱗,四隻爪,和現在的鱷魚爪一樣,尾巴像鯉魚尾巴。
蔡壽康老人昨日告訴媒體記者,2002年,他曾經給北京動物館寫過信,也給中央電視台10頻道寫過信,全都反映當年他和小夥伴們看到「真龍」的經過,但北京動物館和中央電視台都沒有給他回信。
三位老人表示,中央電視台10頻道播出的「破解七十年謎團」之後,我們感到很遺憾,因為把當年營口出現過的龍說成是「鯨魚」,太草率,輕易下結論太早,中央電視台沒有任何根據說明世界上沒有龍,因為我們不是一個人(而是多人都)親眼看到過龍。再說,當年給「龍」蓋席子的還有那麼多人,當年曾親眼見過 「龍」的肖素琴老人也健在,中央電視台也採訪她了,片子裏也有,如果當年出現在營口遼河北岸的龍是鯨魚的話,肖素琴老人不用站在馬背上看,因為鯨魚的高度和馬差不多。
東北新聞網2004年11月1日「營口「龍骨」揭開謎底」文章說:「在讀者見面會上,有人提出,如果是須鯨的話,為甚麼會有鱗片呢?須鯨屬於哺乳動物,是沒有鱗片的。 」
對於持續的、大量的質疑,2005年CCTV10台《探索發現》欄目製作專題片《龍影遺骨》,保持了開放結論,不再保留須鯨為認定結論。到2008年時回放過9次。在該片中,史志辦韓曉東提供了關鍵證據,須鯨的脊骨為58節,該動物的當時報導是28節,相差太多,而且十米左右的須鯨的骨頭大得多,肯定不是一個物種。
「營口墜龍」,經歷七十年的歷史沉澱,在多重目擊證人、官方媒體佐證、現代科學對於哺乳動物無鱗的認識、脊骨關節數量不同等種種論據的支撐之下,有力地證實了營龍墜龍的真實性。(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