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警察的誓言

在自由社會,警察效忠的首先是人民的利益。如美國警官的誓言是這樣的:「作為一名警官,我最基本的職責是為人民服務,保衛他們的生命和財產,保護無辜的人不受冤屈,保護弱小者不受欺壓,打擊暴力,維護和平的社會秩序,尊重憲法賦予每個公民的自由、平等及享受司法公正的權利。

我將保證我的私生活乾淨清白;在面對嘲諷、蔑視和危險時,我將保持鎮定與勇氣;我將嚴格自律,待人和善並永遠樂於助人。我將在我的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中永遠保持誠實,我將做一名遵守法律和內部規章的模範。除非工作需要,我將嚴守機密。

我將永遠不會因個人的感覺、偏見、憎惡或友誼而影響我的執法。我絕不向暴力和犯罪妥協,我將文明執法,絕不帶有任何邪念、恐懼和恩惠。我絕不濫用武力,絕不收受賄賂。

我的警徽是我向公眾許下的諾言的象徵,我將時刻佩戴它,努力去實踐我的諾言,在上帝面前,我將把我的一切奉獻給我所崇敬的事業。」

中國警察首先需要效忠的是「黨」。中國警察誓詞如下:「我宣誓,我志願成為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我保證忠於中國共產黨,忠於人民,忠於法律;聽從指揮;嚴守紀律,保守秘密;秉公執法,清正廉潔;恪盡職守,不怕犧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願獻身於崇高的人民公安事業,為實現自己的誓言而努力奮鬥!」

在中國,很多時候,「黨」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發生了矛盾,警察只好成為「黨」的鷹犬,這是警察的恥辱,也是中國的悲哀。

巴頓將軍的宿世因緣

巴頓將軍
輪迴的思想本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已經深入國人的骨髓。如今西方人不僅認識了輪迴,而且也開始了深入的探究。

美國陸軍上將巴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盟軍的著名將領,以骁勇善戰著稱。有人說巴頓生在這個世上就是為了打仗的,而巴頓自己恐怕比別人更認同這一點。

少年時代的巴頓就認為自己將來鐵定成為戰爭英雄。據說他很相信輪迴轉世,他認為自己在前世曾經為迦太基名將漢尼拔效力、曾經是古羅馬戰士、拿破侖的部下、東羅馬貝利撒留將軍的騎兵等等。總之,歷史上能打仗的角色他好像都當過。

如果你覺得這些不過是巴頓的信口開河的話,下面的故事可能就不同了。

當時巴頓率領部隊在北非沙漠地區與德軍交戰。一次,一位法國軍官開車帶著巴頓到前方查看作戰情況。在路上,巴頓忽然要求司機轉向。法國軍官很迷惑,說戰場不是在那個方向。而巴頓卻堅持那就是戰場,但不是當今的戰場。結果在巴頓引導下他們來到了两千年前的古戰場。法國軍官感到迷惑,問巴頓如何知道這裡的,巴頓卻答覆說自己曾隨羅馬大軍到過這裡。巴頓的家族有著善戰的傳統。包括巴頓在內的家族成員很多都宣稱曾經明確目睹祖先的靈魂。巴頓對戰爭的領悟,究竟是祖先的庇佑,還是來自前世的經歷?將軍如果在世,不知將會有何種高論。

暴風雨中的寧靜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夜裡,一對海鳥在海面上輕盈的飛翔著;在一個風雨交加的颱風夜裡,在一棵大樹裡,一隻母鳥安詳的蹲在鳥巢裡孵著小鳥。如果把這種景象想像成兩幅圖畫,讓你來評選出其中一幅象徵寧靜祥和的畫,你會選哪一幅呢?

風和日麗的夜裡,感覺好寧靜;海鳥輕盈的在海面上飛翔著,感覺好祥和,真的是一幅寧靜的景象!一個風雨交加的颱風夜裡,真是驚心動魄,好不嚇人噢;在一棵大樹裡,一隻母鳥安詳的蹲在鳥巢裡孵著小鳥,好溫馨感人噢!

如果讓我來評選寧靜的佳作,我會選擇後者。因為在驚濤駭浪的環境裡,母鳥還能保持慈善祥和、坦然不動,那種感覺才是真正的寧靜。

如果把環境轉換一下,海面忽然刮起大風浪,海鳥還能安詳的在那兒飛翔嗎?會不會嚇的驚惶失措,到處亂躥。

古諺云:「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沒有在艱苦的環境下錘煉,如何能磨練出堅強的意志呢!所謂「真金不怕火煉」,經過錘煉過後的人不怕環境險惡。

歷史上,有許多修煉人:例如基督徒在遭受古羅馬帝國兩百年的迫害後,依然屹立不搖;當今法輪功學員在中共邪惡政權的高壓迫害下,不畏強權,依然堅持著對真理的信仰,本著大善大忍之心在向世人講清著真相。在險峻的環境裡,法輪功學員沒有暴力、沒有氣恨,只有用真、善、忍的法理,來融化世人那顆冰凍塵封已久的心,體現出的就是風雨中的寧靜祥和。

「善人橋」的故事

從前有位陰陽先生,慕名來到道教圣地穹隆山遊覽。時值盛夏,赤日當空。天氣炎熱似火,他從山上「雙膝泉」往下走,來到鎮口一所茅屋前,已走得汗流浹背、口渴難熬。忽遇一位老婦,便拱手求水解渴。老婦答應立即燒來,請他稍等片刻。先生急於解渴,便說:「門後缸裡的涼水便可。」 說完伸手用杓舀水。老婦轉身抓了一把稻糠灑在水缸裡,先生不悅,但也不便發作,舀水後耐心吹開稻糠飲之。飲畢,三句話不離本行,與老婦攀談起風水之事。老婦順便請求他指點造新房的好房基,先生卻故意選一絕地,指手畫腳地告以坐落方位,然後告辭離去。

數年以後,先生舊地重遊,頓見堂堂新屋煥然改觀,正在猶豫,忽見老婦從屋內走出,認出當年這位先生,熱情地邀他入室請坐,說道:「多虧先生指點,選中佳地造屋,自此田桑茂盛,閤家康泰,日子過的紅火,正愁沒處謝先生,不意見先生竟再次駕臨。」於是設宴款待,命家裏人一一向先生致謝。先生卻疑慮滿腹,甚感歉疚,默然不語。老婦見狀,覺得詫異,忙說:「我們這山裡人待客,一向真心善意,記得那年先生來此,我一時沒有茶水招待,怠慢先生讓您喝涼水。當時,擔心您熱的氣喘吁吁,突然急飲冷水,會出毛病,所以在水面上灑了稻糠,使您耐心吹糠慢飲,免於狂飲生病,當時未便說明,實在抱歉。」一席話使先生愈感羞愧,心想,自己以怨報德,太不應該,於是吐露真情,說道:「其實風水並不靈驗,曆來善有善報,勤勞致富,今後我要改行務正,做個像您一樣誠實善良的人。」於是捐資修築了這座小橋,題名「善人橋」。

不為物累

北宋大臣呂蒙正,在太宗、真宗兩代三任宰相。他為人直樸寬厚,以正道自恃,深有眾望。特別是他為官清廉,生活儉樸,從不受身外之物的拖累,更是令人擊節讚歎。當時,有個朝臣家裏收藏了一面珍奇希罕的古鏡,自稱能照二百里。這人想通過呂蒙正的弟弟將這面古鏡送來做個見面禮,以求日後得到重視、提攜。一天,他的弟弟找個機會故作不經意地提起了這件事。呂蒙正笑著說:「我的臉只不過碟子大小,哪裏用得著能照二百里的鏡子呢?」他的弟弟也便不好意思再說下去。聽到這件事的人,都十分歎服呂蒙正不為物累的賢者風範。

不為物累,古代那些清正、耿介的大臣,大多都有這樣的胸襟,這樣的操守,這樣的修養。宋代有位侍讀,名字叫孫甫。侍讀,是為皇上、皇子講學之官,自然經常接觸皇上以及朝中的皇親國戚高官顯貴,於是就有許多人想親近他,以期尋個階梯向上攀附。有人為巴結他,送來一塊價值三千錢的名硯。他問:「這硯怎麼這樣貴呢?」那人帶著幾分炫耀幾分討好的口氣說:「硯,以石濕潤不幹為貴重,為上品,這塊石硯只要朝它呵一口氣,就會流出水來。」孫甫一臉正氣地說:「京城一擔水才值三錢,要這樣的石硯有何用處?」堅辭不肯接受這樣的饋贈。

呂蒙正自然清楚那面古鏡是個值錢的玩藝兒,孫甫也自然明瞭這塊名硯身價不菲。但是,他們更清楚,這般的物件再名貴,再值錢,若和自己的道德、人格、名節來比,也是一文不值。

在中華傳統文化的觀念中,道德和學識是使人獲得聲望和地位的來源。孔子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一個人的人品道德成為選官的重要指標。而中共執政的這幾十年,徹底摧毀了中華五千年的傳統文化。現在評判一個人的好與壞、成功與否是和道德脫鉤,而以人的富裕程度來衡量,誰有錢誰就有本事,哪管這錢是偷來、搶來、騙來、貪污受賄來的、出賣肉體來的或者出賣靈魂來的。「笑貧不笑娼」的結果是讓大家更加不擇手段地撈取財富,沉迷聲色之中。其結果,必定為物所役、所累,有甚者身敗名裂;更甚者因沉迷物慾而錯失了人來世間的真正使命――「返本歸真」。

無怒則無敵

在中國武術界中有句俗話:「練拳不煉功,到老一場空。」因此,古代的劍客俠士大多既練武又內修。一流的劍術通常來源於心性的修煉,心性越高其劍術也越超常。但是因為心性的修煉要難於劍術的修煉,所以心術不正或心態不穩之人不但不能修出超常的武藝,還可能會由於情緒不能自控而導致精神錯亂,根本談不上在對決中取勝。

歐瑪爾是英國歷史上唯一留名至今的劍手。他曾與一個與他勢均力敵的敵手比武,鬥了三十年仍然不分勝負。在一次決鬥中,敵手突然從馬上摔了下來,歐瑪爾趁勢持劍跳到他身上,一秒鐘就可以將敵手殺死。但是敵手這時做了一件事:向他臉上吐了一口唾沫。歐瑪爾頓時停手了,他對敵手說:「你起來吧,我們明天再打。」那個敵手死裡逃生,也怔住了,但是卻不明白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歐瑪爾說:「三十年來我一直在修煉自己,讓自己不帶一點兒怒氣作戰,所以我才能保持常勝不敗。但是你剛才吐我唾沫的瞬間,我的心中已經動了怒氣,這時如果殺死你,我就再也找不到勝利的感覺了。所以我希望調整心態之後我們明天重新開始。」

然而,這場爭鬥永遠也不會重新開始了,因為那個敵手從此變成了他的學生,他自己則在徹底消除了心中的怒氣之後,劍術更加出神入化,純正祥和的心態使他每戰必勝,所向無敵。

其實,做人的道理又何嚐不是如此呢?當一個人怒氣衝天的時候,暴躁的發洩或瘋狂就會使他喪失理智,從而抑制住他的智慧與能力,事情的結果必將向不利於他的方向發展。只有以純正祥和的心態做事時,才能使自己的智慧充分發揮,達到最佳的效果。由此可見,大發雷霆只不過是無能的表現,大忍之心是境界的體現,一個人如果能通過修煉徹底消除心中的怒氣,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