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傳說中的白毛仙姑
「白毛女」的「生活原型」是民間傳說中的白毛的仙姑。傳說的故事情節很簡單,說在一個山洞裡,住著一個渾身長滿白毛的仙姑。仙姑法力無邊,能懲惡揚善,扶正祛邪,主宰人間的一切禍福。至於這仙姑到底身居何方則說法不一,山西人說在河北,河北人說在山西,反正就在晉察冀的一個洞裡。
扭曲:播種仇恨
1944年5月,「西北戰地服務團」的準備以白毛仙姑的故事編寫一個劇本。但是,中共御用文人,魯迅藝術學院院長周揚卻覺得民間傳說中的故事,還沒有超出俠義話本的範疇,而且傳說中還有不少「封建迷信」的成份。另一方面,從民間故事中,從還沒有定稿的戲曲劇本中,他看到了一種「新的東西」。儘管他還一下子說不準確這「新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周揚決定由「魯藝」創作並演出一部大型舞台劇,就以「白毛仙姑」為題材。創作班子很快搭了起來。新劇本也很快就寫出來了,主題當然已經不是民間傳說中的行俠仗義,而是反映「階級剝削」給勞動人民造成的「沉重災難」。
但試排幾場之後,周揚很不滿意。他認為無論從立意還是從藝術形式還是從表演格調,《白毛仙姑》都沒有走出舊劇的窠臼,「沒有新意」。為此,他明確地提出:「魯藝」要在「七大」召開之前,創作演出一部大型的新歌劇《白毛女》;要賦予新歌劇以新的主題,體現「勞動人民的反抗意識」,以鼓舞人民的「鬥志」。總而言之,要推翻傳統的「俠義」、「善惡」觀,灌輸仇恨,鼓吹以鬥爭思想確立的「善惡觀」。劇本幾經修改,確立了「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這樣一個「新主題」。
中共官員判「黃世仁」死
1945年4月28日,也就是中共七大召開的前一天,《白毛女》在延安中央黨校禮堂舉行了首場演出。第二天一早,中央辦公廳就派專人來向「魯藝」傳達中央官員的觀感,提了三點意見。其中特别強調了第三點:黃世仁罪大惡極應該槍斃,並且解釋道:「抗戰勝利後民族矛盾將退為次要矛盾,階級矛盾必然尖銳起來上升為主要矛盾。黃世仁如此作惡多端還不槍斃了他?說明作者還不敢發動群眾。同志們,我們這樣做,是會犯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的呀!」很顯然,「右傾機會主義」者們對打擊包括全國各階層組成的抗戰同盟,特别是支持抗戰的鄉紳階層尚有顧忌。然而眼看抗戰勝利在即,中共的下一步首要任務是要開展「階級鬥爭」,為奪取政權做準備,顧不得許多了。
在以後的演出中,黃世仁、穆仁智就被當場槍斃了。戲中貫穿了強烈的複仇思想——「千年的仇要報,萬年的冤要伸」。由於它的煽動性太強,竟然發生過士兵觀看演出的時候舉槍差點打死「黃世仁」的事件。
在中共奪取政權後,為了適應更加殘酷的政治鬥爭的需要,《白毛女》被多次改編,把原來有點「人情味」的東西都刪除了,變成了純粹的煽動階級仇恨的一出鬥爭戲。《白毛女》為中國人在此後多次的政治鬥爭中互相無情打擊、揭發、傾軋打下了黨文化上的基礎。(明慧週報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