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邱少雲在投入戰鬥前被燒死,他隨身攜帶的武器(如手榴彈、爆破筒)在燃燒過程中為什麼不爆炸?邱少雲是如何做到至死不暴露目標?他的武器是怎樣處理的?文中隻字未提。
2.課文內容不符合戰爭邏輯。邱少雲埋伏的地點距敵人只有60多米,能聽到敵人的講話聲,這讓人疑問。烈火在邱少雲身上燃燒半個多小時,他周圍的冬草一燒都光禿了,居高臨下的敵人大白天為什麼不能發現目標?
3.文中數據表達模糊。一個「中午時分」就是幾個小時的誤差,「整個潛伏部隊究竟是多少人?在一個山坡的草叢中能潛伏一支多大的部隊?殲滅了全部敵人」,也不知道是多少。這些數字成年人都不知所云,何況是小學生。
課文中是這樣形容邱少雲的:「邱少雲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裡一動不動。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才漸漸地熄滅。這位偉大的戰士,直到最後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呻吟。」很多教師關於這一課文的教案中都會問學生這樣一個問題:「邱少雲在烈火中仍然做到紋絲不動,體現了他怎樣的精神?」「邱少雲在烈火燒身時是怎樣做的?他是怎樣想的?」
這篇課文給小學生一個強烈的印象,就是邱少雲能忍受被火灼燒長達30分鐘的巨大痛苦。人被火燒時,那種條件反射的動作是很難被大腦控制的(不信你自己試一試)。為什麼現在有教師出來質疑呢?就是因為課文中渲染的「紋絲不動」 太不合常情常理了。有人說,可能是在一開始沒多久就被煙熏昏過去了,但是,中共當然不能這樣報導,哪如何體現出英雄的“偉大”呢?
中共關於邱少雲的事跡報導也有很多矛盾之處。解放軍報登出的《為整體、為勝利而自我犧牲的偉大戰士邱少雲》,說「邱少雲身後有一條水溝,只要後退幾步,在泥水中打個滾,身上的烈火就可熄滅。」 而邱少雲所在的3班副班長兼1排排長的曾紀有,執行這次任務的戰地最高指揮官,他在《邱少雲的戰友講述被歷史遺漏的細節》一文中所說,與官方過去的報導就有很大的出入。據他回憶,這次行動只有52人,而不是《人民日報》說的500人;隊伍潛伏在後山腰,而不是敵前沿,也指出「半山腰哪來水溝,有水溝,在那寒冬也沒有水。」
有人說,我們需要英雄。不錯,但是人民需要真實可信的英雄。如果教材都能造假,我們還能相信什麼呢?我們又能對虛假教育下的未來寄予什麼樣的希望?
〖謊言揭秘〗邱少雲的故事合乎常識嗎?
湖北省安陸市鄉村教師廖忠明把小學教材「《我的戰友邱少雲》課文情節失真」的疑問向有關部門進行了反映,廖忠明說,至少有三處內容不符合軍事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