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能墮落一點嗎?

記得那是一個落花時節,當淒風苦雨的春天好不容易離開的時候,大自然的蔥茏綠色已將各種花色給掩蓋了。下午四點多鐘,一輛出租車在他的門面停下來,他下車了,可能是在陰暗的光線下時間久了,望著湛藍的雲天,他下意識的瞇起了眼睛。他終於告別了幾個月的囚籠生活,回家了。

這時從一所學校那邊跑出一隊十三、四歲的中學生,歡天喜地的,看到他,象看到了久別的親人一樣。不過,學生們沒有向他敬禮,只是滿臉純真的向他獻了幾束鮮花。一位女生用非常純正的普通話說:「老師,我代表全班六十三名同學看望您。」另一位女生說:「老師,我好想您,希望您早點給我們上課。」旁邊幾位男生沒有說話,表情相對嚴肅,還不時偷偷看著老師淺得不能再淺的頭髮——他們的老師過去留著的是潇灑的邊分頭,而現在卻被剪掉了,成了剛發芽的「黑草」。

他沒有說話,只是對學生們點點頭,眼眶潮溼了。學生們走後,接著是親戚、朋友、同事來看望他,學校的校長也來了,上級的領導老趙、老彭也來了。

老趙:老方,我們知道你是好人,工作上勤勤懇懇,平時與人為善,不煙不酒,不抹不賭,可是你為什麼偏偏煉什麼功呢,共產黨不容的東西,你千萬不能惹他,那是雞蛋碰石頭,這社會誰纏得過共產黨?

老彭:過去有一種說法,不抹不賭,不如豬狗,我不一定要你老方去抹去賭,你對那也沒有興趣。我認為那是一種人生觀,是人們看得開,知道享受。什麼主義、什麼信仰,我才不信那些鬼話。你看你現在差點坐牢了,有什麼好處呢?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你何必自找苦吃呢?你可能認為我是個庸俗之人,這社會不庸俗還不好過日子。你看現在一些過得好的,有幾個不庸俗?我也不是不想高尚點,這社會高尚有什麼好呢?你看那些當官的,你看著他道貌岸然,都是一肚子男盜女娼,把錢看得比命還重。

校長:是啊,老方,你現在煉這個功,信「真善忍」,有道理,我也知道「真善忍」好。可是上面不容啊,現在不僅你受罪,你的家人也跟著受苦,我們的日子也不好過,你知道這次為了你出來,我們跑了多少地方,看了多少人的臉色嗎?我有時想,只要你老方不煉功,你要是想找個小姐,想潇灑潇灑,那我出錢,公家出錢,只要你願意。只要你不惹共產黨,什麼都好說。

對於領導校長們連珠炮似的勸說,老方無語,領導們走的時候,老方一直送他們出門。

最後來看他的是他過去一位學生,如今這位學生也做了教師。一米七六的個兒,一臉真誠的樣子,是個帥帥的男生。他坐了一會,只向他的老師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老師,您還是墮落點吧。

他徹夜靜無眠。

想著來看他的親朋好友,領導同學;還有那些天真無邪的學生們;特別是那個做了老師的學生勸他墮落一點,這位新老師的學生們又能是什麼樣呢?這社會真的不需要信仰,不需要高尚,不需要正義和良知了嗎?共產黨製造的這種全民墮落的環境會給中華民族帶來什麼呢?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李白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陝西成紀(甘肅秦安東),隋末其先人流寓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他即於此出生。幼年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唐代大詩人,世稱「詩仙」。說起李白,幾乎無人不曉,人們讚賞他取得的輝煌藝術成就,更敬佩他一身浩氣,濟蒼生、報國家,矢志不渝的追求理想的精神。在國家面臨危難之時,他挺身而出;在官場腐敗的社會現實中,他明確做出了潔身自守,不苟合黑暗勢力,呼喚人間正義的選擇。

李白少年時代就觀奇書,慕仙道,仗義疏財,常週濟他人,他寫了:「十五游神仙,仙遊未曾歇。」他欽佩有節操的人,寫胸懷大志的姜太公:「廣張三千八百釣,風期暗與文王親。」寫視功名富貴如草芥的魯仲連:「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他渴望實現「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遠大理想,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後相攜臥白雲。」

李白初到長安時,遇到了他一向仰慕的翰林學士賀知章,他從懷裡掏出一卷詩稿給賀知章說:「這是我最近寫的詩,請您指教。」賀知章打開詩稿,念完了《蜀道難》,他誇獎說:「這詩氣魄雄偉,真是驚天動地。」李白說:「還有一首《烏棲曲》。」賀知章忙催促說:「快念給我聽聽。」李白從容的誦完全詩後,賀知章流下了眼淚,他說:「這詩太感人了,鬼神聽了也會落淚的!你簡直是天上下凡的谪仙(被貶的神仙)啊!」因此後人又把李白稱作「谪仙」、「詩仙」。

賀知章極力向唐玄宗推薦李白,李白名聲遠播,學識震動朝野。當時番邦想侵佔高麗,唐玄宗令李白回書復番使,李白寫了著名的《嚇蠻書》,使番邦誠心納降,被任為翰林學士。

由於唐玄宗日漸昏庸,貪圖享受,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當道,朝政日益腐敗。李白性格傲岸不屈,他對國事的傾危深感憂慮和不安,他不願做阿谀逢迎的御用文人,用詩歌對李林甫、楊國忠等人的擅權和誅殺異己公開表示抗議,並尖銳的指出唐玄宗的過失,對險惡的政局發出正義的吶喊。

他為屈死的賢士仗義抗爭:「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君不見裴尚書,土墳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見此彌將鐘鼎疏。」(《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他為偏將郭子儀申訴、辯白,使其免於一死,後來郭子儀為平定安史之亂、復興唐室立下了汗馬功勞。李白的大志無法實現,更不願與奸臣同流合污,毅然辭官不做。唐玄宗雖聽不進納谏,但因欣賞李白才華,於是賜其金牌放還。他的朋友賀知章、李適之、崔宗之等人為他送行,大家互相勉勵。

李白遊山訪道,持御賜金牌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經過華陰縣時,聽說華陰知縣貪財害民,就倒騎著毛驢,在縣門前繞了三遍。知縣見了動怒:「竟敢調戲本官?」命令衙役把李白抓到堂上審問。李白道了姓名並拿出金牌,上面寫著「李學士所到之處,凡有不敬者,以違诏論。」知縣等人叩頭請罪,李白說道:「你等受國家爵祿,如何又要貪財害民?如果能痛改前非,我就免你違诏之罪。」知縣聽了,連忙謝恩。從此洗心滌慮,後來成為一位愛民清官。李白如此幾番,消息傳開,各郡州縣都以為朝廷差李學士出外私行觀風考政,無不化貪為廉,去惡從善。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渴望報國,準備參加李光弼的平叛軍隊,因戰亂未能成行。

李白心境高潔,始終追求著光明澄澈之美和纖塵不染的境界。如他描寫氣勢磅礴的高山大川和對人生的感悟:「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將進酒》)、「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早發白帝城》、「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

今天,一些人趨炎附勢,泯滅自己的良知,為獲取名利而拋卻了人本質上最美好的東西,這已經是在社會道德下滑中推波助瀾了。千百年來,李白一直受到人們喜愛,不能不說與他高潔的心境以及「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氣節直接相關。正如後人所稱讚的,李白「數十年為客,未嚐一日低顏色」,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為人之道。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善良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麼?雨果說的好:「善良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幾乎優於偉大的人。」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意、向善之美;與人交往,講究與人為善、樂善好施;對己要求,主張獨善其身、善心常駐。記得一位名人說過,對眾人而言,惟一的權力是法律;對個人而言,惟一的權力是善良。

我讀到國外的兩則小故事,心靈曾為之震撼。一則是說一場暴風雨過後,成千上萬條魚被捲到一個海灘上,一個小男孩每撿到一條便送到大海裡,他不厭其煩的撿著。一位恰好路過的老人對他說:「你一天也撿不了幾條。」小男孩一邊撿著一邊說道:「起碼我撿到的魚,它們得到了新的生命。」一時間,老人為之語塞。

還有一則故事是發生在巴西叢林裡,一位獵人射殺了一只豹後,看著這只豹竟拖著流出腸子的身軀爬了半個小時,爬到兩隻幼豹面前,餵了它們最後一口奶後倒了下去。看到這一幕,這位獵人流著眼淚折斷了獵槍。如果說前一個故事講的是善良的聖潔,那後一個故事中獵人的良心發現也不失為一種「善莫大焉」。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稱善良為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聾子「聽到」。心存善良之人,他們的心滾燙,情火熱,可以驅趕寒冷,橫掃陰霾。善意產生善行,同善良的人接觸,往往智慧得到開啟,情操變的高尚,靈魂變的純潔,胸懷更加寬闊。與善良之人相處,不必設防,心地坦然。

播種善良,才能收藏希望。一個人可以沒有讓旁人驚羨的姿容,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銀」的日子,但離開了善良,卻足以讓人生擱淺和褪色——因為善良是生命的黃金。多一些謙讓、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讓人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美好和幸福,這是善良的人們嚮往、追求和實踐的,也是我們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所提倡和弘揚的。

不成人之惡

《論語》中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人們常說「神目如電」,「善惡分明」。要知道即使沒有親自參與,以旁觀者的身份促成了傷天害理的事,自己也難辭其咎,也是要承擔後果的。

古時候有個楊詢,他個性奸巧谄媚,善於揣摩別人的心意,一旦察知對方心意,就會加以慫恿,以博得歡心。丹陽縣令楊開,個性兇暴強橫,斷案主觀果決,和楊詢感情深厚,每件事都會和他商量。有時楊詢明明知道他的做法不對,卻不敢直言,深怕有所違逆,對楊開所做的一切一味贊成稱好。

有一天,天氣非常炎熱,楊開用杖刑處分公吏和四十多個囚犯,其中有二人當場被打死,楊詢竟然還稱讚他處分明快。

後來楊詢夢到自己到某個地方,有一位陰間判官譴責他:「成全楊開惡行的人,就是你。他的罪行應該連坐到你。」過了幾天,楊詢果然得惡疾而死亡。

前車之鑒,願今人戒之。

帶著一瓶「油」上路

從前有一位老人,無論走到哪裏,身邊總帶著一小瓶潤滑油。如果他路經一扇門,門上發出的輾軋的響聲來,他就給門軸上些油。如果遇到一扇難開的門,他就會給門闩上一點油。他一生都在這樣做,為他人的便利提供「潤滑劑」。瓶裡的油用完了再裝,裝上又一如既往地去做……

人生在世,許多人常歎善解我者難求,那麼,就學著去善解他人吧——及時發現那些不和諧的聲響,體察他人的心境,給人以及時的幫助,讓溫馨、祥和、慰藉來潤化人生,溝通心靈。

在生活中,當看到有人沮喪時,或許寥寥數句簡短的勸慰就能讓他重新看到新的希望;當朋友頹廢時,或許只是一句輕柔貼心的話,就能激勵他重新振奮;當有人孤立無助時,或許一個信任的眼神就成了莫大的關懷,讓他不再彷徨。

大作家狄更斯說:如果我能彌補一個破碎的心靈,我便不是徒然活著;如果我能減輕一個生命的痛苦、撫慰一處創傷,或是令一隻離巢的小鳥回到巢裡,我便不是徒然活著的。減輕別人的痛苦,分擔他人的憂愁,讓他或是她感動,我們便不是徒然地活著,生命的內容就不會蒼白無色。

帶著一瓶「油」上路,讓寶貴的善之苗在心中萌芽。人不但有被愛、被安慰的權利,也有愛人、安慰人的權利,心靈的倉庫裡早已存滿了愛與善的禮物,回贈出去一些吧,一點小小的善行,就可能為別人撐起一片晴天。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