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籃的花兒香」,原來是罂粟花「香」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唱一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地方,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這首歌,在大陸可謂家喻戶曉。「南泥灣開荒」更是大陸小學語文課文,影響了好幾代人。
數十年後被掩蓋的真相慢慢顯露出來,原來所謂的「南泥灣」的「大生產運動」是在種鴉片。
塔斯社記者、莫斯科駐延安的特派員彼得.弗拉基米若夫尤在他的《延安日記》裡這樣寫道:「到處在做非法的鴉片交易。例如,在茶陵,遠在後方的一二零師部,撥出一間房子來加工原料,製成鴉片後就從這裡運往市場……政治局已經任命任弼時為鴉片問題專員。當問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時,毛澤東沒有吭聲。鄧發代毛澤東回答說:『從前特區只是把鹽和鹼運往國統區。我們一掛掛大車滿載著鹽出去,帶回來的錢袋卻是癟的,而且還只有一個錢袋!現在我們送出去一袋鴉片,就能夠帶回滿滿的一車錢。我們就用這些錢向國民黨買武器,回頭再用這些武器來收拾他們!』」。

當時負責邊區政府事務的謝覺哉,則以自己的日記提供了佐證。謝覺哉在日記中把鴉片一律稱為「特貨」,說「就是特貨一項得的法幣占政府收入……儘夠支用。」 1944年4月9日又記,「據調查邊區內存的法幣不下二萬萬元,無疑是由特貨補足普通物品入超而有餘來的」。可見,經營「特貨」的收入,不僅足夠使用,減去開支,還有不下兩億元順差。「特貨」作為邊區政府的大宗收入來源,顯然成了中共軍隊在抗戰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經濟基礎,販賣鴉片到國統區可以腐蝕國統區抗日軍隊的鬥志,收入又可以購買武器「收拾」國軍。

知情的幹部對種鴉片感到不安,毛針對他們講了一次話。謝覺哉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五日記道:「毛說我黨犯過兩次錯誤,一是長征時亂拿人民東西(不拿不得活),二是種某物(不種度不過難關)」。有人說中共的歷史從開始就是一部欺騙的歷史,信哉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