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自49年奪得政權以來的第一場全國規模的政治大批判運動,大概就是批電影《武訓傳》了。

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日,《人民日報》發表了毛澤東親自撰寫的題為「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的社論,毛在社論中認為:《武訓傳》貶低了農民革命的作用,「用革命的農民鬥爭的失敗作為反襯來歌頌,這難道是我們所能容忍的嗎?承認或者容忍這種歌頌,就是承認或容忍污蔑農民革命鬥爭。」「不是以階級鬥爭去推翻應當推翻的反動封建統治者,而是象武訓那樣否定被壓迫人民的階級鬥爭,向反動的統治者投降。」「資產階級的反動思想,侵入了戰鬥的共產黨,這難道不是事實嗎?」「一些共產黨員自稱已經學得馬克思主義,究竟跑到哪裏去了呢?」

社論雖然文章不長,可殺氣騰騰,字字見血,火藥氣味極濃,掀起了中共執政以來第一場全國規模的政治運動。在社論的指引下一些極左文人,如所謂的「革命理論家」周揚、何其芳等紛紛披掛上馬,大寫批判文章,短短十天中,在報章上發表的批判文章多達百餘篇,繼之多達八百餘篇,立刻在文化界中,掀起了狂風惡浪,而且波及全民,原先推崇過武訓精神的人,無不站出來檢討自己,連周恩來也未例外。還有些人如郭沫若等,拿起筆來,反戈一擊,大寫批判文章。

為了證明社論的重要性、及時性和開展大批判的必要性,還專門組織了以江青為首的16人的調查組,調查組經過數月調查,寫出了一篇完全是捏造、謊言、捕風捉影、歪曲事實的《武訓歷史調查記》,其結論是:武訓是一個以興學為手段,被當時的反動政府賦予特權,為整個地主階級和反動政府服務的大流氓、大債主、大地主。硬把一個貧苦農民說成大地主,把興學集資說成是為個人致富,把一個從善積德之舉,說成是剝削危害他人,把一個無私奉獻的人,污蔑成為私為我。這份「調查記」在《人民日報》上分日連載,並被印發至全國機關單位、學校、部隊,組織討論學習,把思想大批判推向高潮。這篇「調查記」欺騙了許許多多的人,也毒害了許許多多的人。許多對武訓十分崇拜的人,在參加學習「調查記」之後,就對「調查記」深信不疑,因為絕不相信「中央」還會造假,還會耍流氓愚弄百姓,因此很多人對武訓的認識也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由崇拜而變為鄙棄。

武訓是山東堂邑人,生於清朝末年(1838-1896),出身貧寒,沒有上過學。武訓成年之後,有感於自身沒文化的遭遇,認為窮苦人要想擺脫貧困,過好日子,不受他人欺凌,必須要有文化,有知識,才能自救,因而他萌發了辦學意圖,要讓窮人家孩子能夠入學讀書。然而要辦學就必須籌集資金,對於一個窮苦人來說,這是一件十分艱鉅之事。於是他四方奔走,向富人求乞施捨,籌集資金,興辦義學。在向人求乞施捨的過程中,同樣也遭到一些人的白眼和鄙棄,但他並不因此而灰心洩氣,始終不渝的堅持著。他這種捨己為人的奉獻精神,堅韌不拔的奮鬥風格,摯誠純樸的情意,令他人為之感動,許多富人和其他勞苦人民,紛紛伸出支援之手,解囊相助。經過他畢生的努力,終於辦起了三所義學,使許多窮苦人家的孩子能夠免費入學讀書。

對武訓乞討辦學之舉,歷屆政權無不予以嘉勉和褒獎,清政府賜以「義學政」的稱號和「樂善好施」的匾額,還賜以最高榮譽的獎賞--黃馬褂。民國政府對其也是一直推崇和表彰的。知識界視其為平民教育的先驅楷模,廣大民眾奉其為武聖人,並為其興祠立像,崇拜至極。社會上普遍認為,武訓走的是教育救國的路,興學反映了下層農民樸素的改良主義意願,他是改良主義中的平民改革派,繼承和發揚了仁者愛人的思想,對社會下層表現出強烈的同情心和博愛精神。

但是,以搞鬥爭為樂趣的中共容不了武訓。直到如今五十多年來,電影《武訓傳》從未作過公開紀念放映過。仍然是被打入在冷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