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楊開慧深愛著毛澤東,但很多史料證明,毛卻拋棄了楊開慧。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徐友漁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一個故事。當時他們一代人作為文革結束、恢復高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進入高校,在批判「四人幫」時,為了貶低「毛主席夫人」江青的地位,上政治課用的黨史教材,強調毛在井岡山與賀子珍結婚一事,欲藉此說明「毛主席的夫人是賀而不是江」。但沒有想到,有的大學生把毛與賀結婚的日子(1928 年初),與楊開慧被殺害的日子(1930 年底)作了對比,發現住在長沙縣板倉娘家的楊開慧還在癡情地掛念著她的丈夫時,從一九二七年九月跨出楊開慧的家門的毛澤東,不足八個月就與賀子珍結為夫妻。得出的結論是:毛澤東在楊開慧還活著時就與賀子珍結婚,是犯了重婚罪!這一發現使當局好不尷尬,馬上停止講授有關內容,並立即收回這新編的黨史教科書。
事實上,毛澤東如果想要救楊開慧,那是舉手之勞,就看已經再婚的毛澤東願不願意了。一九三零年八月二十四日,毛澤東、朱德率部隊進攻長沙。楊開慧的家就在毛去長沙的路上,而且毛在長沙城外待了整整三個星期。毛澤東沒有做任何努力去把楊開慧和孩子送走,或者提醒提醒她。這其實很容易辦到,但即使是這樣的舉手之勞毛也沒有去做,狠心地放棄了給楊開慧一條生路的機會。毛撤退後,楊開慧就被駐守長沙的何健抓捕槍殺了。
在最後的三年裡的楊開慧,跟中共後來在宣傳中說的其實很不一樣。楊開慧既是那麼的愛毛,又對毛拋棄她和三個兒子,最小的才四個月,而感到非常的傷怨,還有對毛把她帶進去的共產主義信仰感到徹底失望。
1982年3月10日,在修繕楊開慧烈士故居時,從楊開慧臥室的泥磚縫中發現了楊開慧的一疊手稿,共七篇。第八篇是在一九九〇年再度修繕時從她臥室外的屋檐下發現的。手稿現珍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楊開慧在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日寫成的一篇文稿中流露了她為什麼參加共產黨:「我很想尋出一個信仰來……那時我同情下層生活的同胞,我忌恨那些穿華服,只顧自己快活的人!我熱天和下層生活的人一樣,穿大布衣。這個時候,大約是十七、八歲的時候。」這時的她愛上了毛,毛把她帶入了共產黨。如今,她懷疑她的信仰了。這篇回顧是這樣結尾的:
「現在我的傾向又入了一個新時期,我想在學問裡頭,得到一些滋潤物,把我已枯的生命貫(灌)溉扶持起來!或許能有一個新的發現,或許有一天我要叫著,我從前的觀念是錯了!唉!殺!殺!殺!耳邊只聽見這種聲音!人為什麼這樣獰惡!為什麼這樣殘忍!為什麼呵???我不能去設想了!我要一個信仰!我要一個信仰!來一個信仰吧!!」
這一段話可以解讀為楊開慧對共產主義信仰的暴力性已經厭惡了。她這時要的信仰應該不是共產主義了。湖南省博物館研究人員在發表的「館藏新發現的楊開慧手稿試讀」中,對於上面一段最能表達楊開慧心中掙扎的話卻沒有給出任何解讀。
楊開慧在文稿中表露最多最強的還是對丈夫的思念。「誰把我的信帶給他,把他的信帶給我,誰就是我的恩人。」。堂弟楊開明一九二八年六月作為中共巡視員去井岡山,楊開慧請他帶給毛一罐毛愛吃的辣豆豉。但是,毛並沒有回信。
何健為了報復毛澤東,而對在鄉下守著母親和三個孩子的楊開慧下毒手,那是非人性的。不過,被抓之後,何健並沒在共產黨的問題上做文章,而是要她在生命和毛澤東的關係之間作一選擇。楊開慧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死,而且臨死前不曾表現出任何對死亡的恐懼。這裡一方面是楊開慧對毛的感情(她並不知道毛早已有了新夫人),還有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是倫理學教授,她耳濡目染,對「從一而終」的觀念根深蒂固。為了名節,她寧願死,也不同意在報上宣佈與毛澤東斷絕關係。中共後來把楊開慧作為政治宣傳工具,特別是在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課中,渲染楊開慧是怎樣的為了共產主義信仰而死,如何高呼「打倒國民黨」「共產黨萬歲」的口號,實際上是不符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