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善念結佛緣》啟迪人心 通往返本歸真路

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下午場的新唐人聖誕晚會的觀眾
(明慧記者綜合報導)神韻紐約藝術團、神韻巡迴藝術團表演的新唐人聖誕晚會在紐約百老匯和美國各地都贏得了觀眾由衷的讚歎。其中,許多觀眾表示喜歡那些表達了善與良知的舞蹈節目,如《善念結佛緣》、《覺醒》等。

舞蹈《善念結佛緣》刻畫了兩個受現代意識影響奇裝異服的年輕人被佛點化,得到佛法開始修行。一位觀眾說,我看到《善念結佛緣》這個小舞劇中,兩個小混混似的年輕人被一本書中的道理所轉變,我很喜歡這個情節,我不知道這是一本什麼書?我真希望能從節目手冊裡找到這本書的名字。

非營利組織經理:對孩子們很有意義

在一家非營利組織做經理的漢米爾頓(Bonite Hamilton)散場後許久還未離開。她說這是她看過的最好的演出,她很高興晚會溶匯了中西各種不同的文藝形式。她最喜歡的舞蹈是鼓舞。然而,最令她感到觸動的是講述兩個年輕人在廟裡被教導變好的故事(《善念結佛緣》)。

帶著兩個孩子來看晚會的漢米爾頓說,她喜歡《善念結佛緣》是因為「這個舞蹈教育人們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對孩子們很有意義」。

製片經理:破迷覺醒,返本歸真

十二月二十日,K&C製片公司的製作經理克里格•馬爾曼(Craig Mahlman),製作督導肯特•奎恩(Kent Quain),和六、七位朋友專程從費城趕來紐約觀看新唐人聖誕晚會。

他們說神傳文化的概念在演出中演繹的如此優美,非常好:「演出所傳達信息和價值人人能懂,是帶給所有世人的。無論你信仰任何宗教,無論你居住在何方,(這場演出)不迴避任何人,包容一切」。

當提到《善念結佛緣》節目中那兩個「壞小子」,肯特忍不住哈哈大笑,說太喜歡了,繼而他又轉為非常嚴肅:「看看他們自己的覺醒,人們對這樣文化的覺醒。幾千年的古老文化,使得現代的小子,都能扔掉那些變異的行頭,回歸正道,這是今天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做的事情,我們都需要返回去,從此覺醒。回到我們傳統的過去,而非沉迷於當今的現實和不可預知的將來。」

「是什麼在障礙著我們?讓我們清除障礙,清除它!覺醒吧!」肯特用手勢有力地在空中一揮:「覺醒吧!看看你身邊這樣美好的文化」。

自由撰稿人:希望得神佛指點,做真正的好人

在紐約為多家報紙寫作的自由撰稿人迪普•辛(Deep Singh),十八日攜十四歲的女兒和十七歲的兒子前來觀看了新唐人聖誕晚會。

迪普說,「節目實在是太精彩了,我要給幾個報紙寫些東西。那天,看過節目,我和孩子一樣都很興奮,寫作思路似乎打開了」。他花了幾天的時間,寫觀後感。「我寫神韻演出的第一篇文章是介紹聖誕晚會中的節目《善念結佛緣》,因為我自己和兩個孩子都非常喜歡這個節目。」

迪普十四歲的女兒南希(Nancy)表示,她喜歡這個節目中,神佛展現的那一剎那,「讓人感到神佛的真實存在」。哥哥明途(Mintu)十七歲,則表示,「看到兩個年輕人在神佛的指引下,改掉壞習氣從新做人的那段,心中很感動。我希望所有的年輕人都來看這場戲。」兩個孩子還特意表示,他們覺的每個節目都非常好,可能是因為羨慕節目中的年輕人有機會和神佛結善緣,就對這個短舞格外印象深。

「我和孩子們都希望,能像節目中的年輕人一樣,得到神佛的指點,做個真正的好人。」細心的迪普,還特意詢問記者:神佛交給兩個年輕人的書是什麼。

管理服務主任:《善念結佛緣》讓人啟迪選擇未來的路

來自大巴爾的摩地區的一家四口麥克、桑迪、馬蘭達和瑪麗莎(Mike, Sandy, Miranda and Melissa Ricasa)看過演出後表示節目很美。兩位女兒馬蘭達和瑪麗莎,一個是小學四年級,一個是二年級。姐妹倆異口同聲表示,最喜歡《善念結佛緣》。

馬蘭達和瑪麗莎覺的現在很多人都找不到生活的目標,就應該像這個節目中一樣,尋求人生真谛。

來自巴爾的摩市市長辦公室的儲先生(Hosea Chew)是管理服務主任(Director of Administrative Services)。他覺的這個表演非常美,而且觸動了他的心靈。他說:「我差點哭了。」他最喜歡的節目是《善念結佛緣》。他說:「你可以看的出,新舊的美妙平衡,就像把兩段不同的材料紡織在一起,變成了一個很棒的新材料。在《善念結佛緣》中,剛開始兩個現代青年穿戴是現代的休閒打扮,背景是古代的佛像,穿著古代服裝。後來現代青年讀到了自己的過去。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的過去,我們很難知道自己的將來。」儲先生認為,這個節目表現了現代人一樣可以擁有傳統的理念。而且這兩個現代人過去吃了很多苦。他們的過去也啟迪他們選擇未來的路。

總裁Steven Brant:啟發人性

從小穿梭於碧肯劇院的管理系統總裁Steven Brant表示:「晚會美極了!比《貓》更精彩!」(編註:《貓》是百老匯最負盛名的音樂劇)

「這是一個既專業又華美的晚會,舞蹈技巧很高超,還有現場音樂同步配合,呈現出的就是理想與完美。」 Brandt先生還表示:「蒙古舞很有特色,帝國銅管也很棒。我認為最重要的節目是《善念結佛緣》,從中我受到很多啟發,我們需要更多平和的精神力量來改變這個世界。」
管理系統總裁Steven Brant表示,最重要的節目是《善念結佛緣》,從中我受到很多啟發
巴爾的摩市市長辦公室的儲先生說,《善念結佛緣》是他最喜歡的節目。他說這是新舊的完美結合,現代和歷史交匯

兩億年前「鞋印」化石的啟示

文/宇文龍

據報導,最近,烏魯木齊一退休教師30年來收藏的古生物化石上百件的展板,在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標本館展出後引起轟動。其中一件為兩億年前形成的「鞋印」化石,4件為長著胸鳍和尾鳍的鳥類化石。

「鞋印」化石是該教師於1997年在烏魯木齊市內的紅山上發現的。在一塊岩石板上,赫然印著一個26厘米左右的鞋印,清楚的顯示出這是一隻雙重封印的皮鞋印,而在這個鞋印的後半部份,還有一隻13厘米長的古鳕魚化石。

據退休教師介紹,通過化石背面的受力情況可以分辨出這是一隻左腳踩過的痕跡,古鳕魚化石生活在晚中生代二疊紀時期,證明該化石距今已有兩億年。

人類不是第一次發現這樣的化石。1968年,業餘化石專家威廉•J•米斯特在美國猶他州發現踩在生活於六億年到二億多年前的三葉蟲上的鞋印。1927年,一位美國業餘地質學家在美國內華達州的Fisher峽谷內,發現了一塊帶鞋印的化石。這塊化石的年代可以追溯到2.25億年前的三疊紀。當近期的科學家以顯微攝影重現這個遺蹟時,才發現鞋跟的皮革由雙線縫合而成,兩線相距三分之一寸平行延伸,而這樣的制鞋技術在一九二七年是沒有的。加州奧克蘭考古博物館榮譽館長Samuel Hubbard針對這個化石下了這樣的結論:「地球上今天的人類尚不能縫製那樣的鞋。面對這樣的證據,即在類人猿尚未開化的億萬年前,地球上已存在具有高度智慧的人……」

「鞋印」化石的發現對進化論可以說是一個有力的震撼,它似乎在訴說著人類不僅僅存在這次文明,而是多次文明的存在。

音樂的震撼

北宋趙佶《聽琴圖》
文/智真

琴、棋、書、畫是中國自古以來謙謙君子必須掌握的四種技藝,古琴是古代君子隨身攜帶必備的樂器,是聖賢和君子的象徵。古琴音樂融入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反映一種清和淡雅、溫柔敦厚的風格,追求寧靜高遠的境界。古人注重操守,凡事講求用心,學琴彈琴的故事往往給世人以啟迪。

春秋時鄭國的師文想學彈琴,他聽說著名的樂師師襄在彈琴的時候,鳥兒能踏著節拍飛舞,魚兒也會隨著韻律跳躍,心中十分嚮往,於是來到魯國拜師襄為師。

師襄教師文調弦定音,可是師文的手指十分僵硬,學了三年,竟彈不成一個樂章。師襄對他說:「你還是缺乏悟性,學琴不夠專心。」師文說:「我並不是不能調好弦、定准音,也不是不會彈奏完整的樂章。然而我所關注的並非只是調弦,我所嚮往的也不僅僅是音調節奏。我的真正追求是想用琴聲來表達我的心聲啊,在我尚不能做到使音樂發自於內心,再感應到樂器(內得於心,外應於器)的時候,我還不敢放手去撥弄琴弦。請老師再給我一些時日,看是否能有長進!」

師文靜下心來,每日潛心學習,用心體悟音樂表達的意境,不斷完善修養。過了一段時間,又去拜見師襄,師襄問:「你的琴現在彈的怎樣啦?」師文胸有成竹的說:「得心之矣,請讓我試彈一曲吧。」師文開始撥弄琴弦,他首先奏響了屬於金音的商弦,使之發出代表八月的南呂樂律,只覺琴聲挾著涼爽的秋風拂面,草木都要成熟結果了。

面對這金黃收穫的秋色,他又撥動了屬於木音的角弦,使之發出代表二月的夾鐘樂律,隨之又好像有溫暖的春風在耳畔迴盪,頓時引來草茂花榮,好一派萬象更新的春天景色。

接著,師文奏響了屬於水音的羽弦,使之發出代表十一月的黃鐘樂律,不一會兒,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凍,一派肅殺景象如在眼前。

再往下,他叩響了屬於火音的征弦,使之發出代表五月的蕤賓樂律,又使人彷彿見到了驕陽似火,堅冰消釋。

在樂曲將終之際,師文又奏響了五音之首的宮弦,使之與商、角、征、羽四弦產生和鳴,頓時在四周便有南風輕拂,祥雲缭繞,恰似甘露從天而降,清泉於地湧出。

師襄高興極了,稱讚師文說:「你的琴彈奏的太美妙了!使人有如身臨其境,感受到什麼是真正的美!」師文後來成為鄭國的一代樂師。

師文學琴的故事說明:無論學習任何技藝,不是光憑外在的技巧,而是在於領悟內涵。要像師文那樣深究其理,矢志不渝,提高修養和悟性。音樂藝術之高超,曲所存者不在弦,所志者不在聲,在於「得心應手」。形而下者,人人可達;唯形而之上的道,不是非常之人,就無法體會出這個非常之道。古琴的意義,遠遠超越了音樂,成為整個中國傳統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表達出道德內涵,是人與人心靈的溝通而產生的共鳴,是人們在用純正、美好的心靈感化四方。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