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讀古詩品人生】答人

答人

太上隱者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

【語譯】

偶然來到松樹底下,找塊石頭安穩的睡上一覺。
因為山中沒有日曆,只曉得冬去春來,但卻不知道現在是何年何月。

【品讀】

這是太上隱者回答人家問話的詩。據《古今詩話》記載:「太上隱者,人莫知其本末,好事者從問其姓名,不答,留詩一絕雲。」

讀了這首詩之後,會不會讓你想到作者—「太上隱者」就是一位修道有成的神仙,不然怎麼會寫出這樣不帶人間煙火的詩句來呢?「偶來松樹下」是一種隨性的逍遙,無心的邂逅,「高枕石頭眠」是一份安之若素的自在,心中坦蕩,無憂無虞。「山中無歷日」是一種超然的灑脫,跳出人間的羁絆。「寒盡不知年」則是與天地一體,融入時間的長流中,何年何月已不具任何意義了。

這首詩的詩題是「答人」,就是答覆人家問話的意思。可以想見,當人們在山中遇到這位隱者時,一定會問些是何方人氏?為何到此?高壽若干?等問題。於是隱者以詩句來回答他們,並署名太上隱者,告訴他們他是一位年紀很大的隱者,會到這個地方,完全是一種偶然,覺的要休息了,就隨意找塊石頭躺下。至於年齡有多大?隱者的回答很幽默,他說:因為山中沒有計算時間的曆書,雖然曉得冬去春來,但是不知道現在是何年何月,所以也就無可奉告。雖然答覆的話是平淡無奇,可是卻一語雙關,蘊含著極深的意義。他告訴人們要想過像他那樣的生活,就要行為自在,心中無懼,不受塵俗干擾,那麼瞬間也是永恆,年月日也就不具任何意義了。

古代教子名言

中國是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一直以重視「家教」著稱於世,古人教育子女要修身明德,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後世留下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諸葛亮教子「志當存高遠」。

五十四歲時他給八歲的兒子諸葛瞻寫了《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的子女後來都淡泊名利,忠心報國,為國家社稷做出貢獻。

寇母教子「修身為萬民」。

北宋寇准自幼喪父,家境清貧,全靠母親織布度日,寇母常常於深夜一邊紡紗一邊督導寇准苦學成材。後來寇准進京應試,得中進士。喜訊傳達家鄉,寇准母親正身患重病,臨終前她將親手畫的一幅畫交給家人劉媽說:「寇准日後必定做官,如果他有錯處,你就把這幅畫給他!」

後來,寇准做了宰相,為慶賀自己的生日,他請來了兩台戲班,準備宴請群僚。劉媽認為時機已到,便把寇母的畫交給他。寇准展開一看,是一幅《寒窗課子圖》,畫幅上面寫著一首詩:「孤燈課讀苦含辛,望爾修身為萬民;勤儉家風慈母訓,他年富貴莫忘貧。」這赫然是母親的遺訓,寇准再三拜讀,不覺淚如泉湧。於是立即撤去壽筵。此後潔身愛民,秉公無私,成為宋朝有名的賢相。

徐勉誓將清白留子孫。

梁朝時中書令徐勉,一生身居高位,他嚴於律己,行事公正而謹慎,節儉不貪,不營置家產。他的門客和老朋友中有人勸他為後代置點產業,他回答說:「別人給子孫留下財產,我給子孫留下清白。子孫如有德能,他們自會創家業;如果他們不成材,即使我留下財產也沒用。」徐勉經常教導子女要重品行操守,他的子女後來都成為遠近聞名的賢士。

可見重德向善是古代家庭教育的核心,而正確的教育培養出的美德才是父母最應該給予孩子的,這樣才能使下一代明辨是非,選擇正確的人生之路。

《紅樓夢》——並不殘缺的醒世巨著

本次人類文明小說創作中最偉大的成就就是《紅樓夢》,歷史將證明這一點。

《紅樓夢》的絕世成就,不只是表現在鮮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故事結構的佈局安排上,以及社會風貌全面而真實的展現上,《紅樓夢》的最主要成就在於其深厚、玄奧、凝練、豐滿的主旨表達上。然而這一切又都是相容為一的。

因為《紅樓夢》的內容太豐富而浩繁,以至於出現了「紅學」。《紅樓夢》的主題也歷來被人爭論不休。《紅樓夢》的影響何以如此深遠而長久?把握不住主旨的話,也只能是在《紅樓夢》裡面兜圈子,也就談不上跳出「紅樓」來看「夢」了。特別是現代的人往往用所謂的「歷史局限性」來對《紅樓夢》橫評豎論,甚至以其理論來指導作「續」,真是枉費了心機。

一部文學作品主旨的高度是和作者的思想境界完全一致的。達到不了那麼高的思想境界也就領略不全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思想。《紅樓夢》的主題在第一回已經交代的相當明白了,在第五回又進一步的進行了揭示。曹雪芹對人生的徹悟是和佛、道兩家緊密相聯的,也就是說,曹雪芹是站在修煉的立場上看人的。當然在他的作品中,就必然離不開這至關重要的一點。這是認識《紅樓夢》的基礎和前提。作者在第一回中開宗明義寫到:「此回中凡用『夢』用『幻』等字,是提醒閱者眼目,亦是此書立意本旨。」跛足道人的《好了歌》與甄士隱的妙解,明確道出了修煉人對人生的看法。外人怎能明白兩人看似瘋瘋傻傻的對白。道人幾句話度化了甄士隱,可是有多少人在名利場中摸爬滾打、癡迷不醒啊。

在第五回中,曹雪芹已經對全書的人物和佈局作了高度凝練的概括和安排,可見作者對此書已經爛熟於心,完成此書根本不是問題。其實他是已經完成了這部作品的。他自己說的明白:「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在沒有完成作品的情況下就「增刪」,顯然是不可能的。是遺失?也是笑談。如果我們完全站在作者的思想境界上看待作者的用意,就更容易把握。

佛家把我們這個物質世界看作是最不真實的,所謂一切都是幻象,是夢幻。人生是最無常的。人沒有不追求幸福的,可是在佛家看來,人中的福是不能算作福的。人在人中本來就是苦的,所以才有修煉,目地就是解脫自己,昇華到天國去。在人中有圓滿的事嗎?人生本來就是殘缺的,即使獲得了世間的一切,也是殘缺的,因為人心的渴求是無止境的,它頂多在某一個狀態中停留。人心是不可能達到修煉者所講的「清淨」狀態的。所以,對於常人社會中的人來說,「完整」是暫時的,「殘缺」是永恆的。人就是人嘛,永遠在殘缺中追求完整。所以,做什麼事都要講一個圓滿的結局,其實是自己的感情在起作用。「有情人終成眷屬」,實質上就是人的一廂情願而已。即使真的如人所願,成就了美滿姻緣,也不是一個修煉者眼中的「美滿」。

誰人不想《紅樓夢》是完整的呢?怎麼寫了八十回突然就沒了呢?所以有好事者揣摩著書中人物的性格,順著整體情節的發展,演繹出不同的「續」來。站在曹雪芹的角度上看,把書中的一切安排都恰如其分的展現出來,他當然能夠做的到,他已經完成全書了嘛。為什麼這樣處理?不是他有意背離常理,非要搞個驚世駭俗的舉動。不可能,他的思想境界遠遠在一般人之上。他這樣做的用意,恰恰是他看透了世間萬象,甚至更久遠的東西,他都通曉了,他才這樣處理的。想看「全」的是人心,寫圓滿了倒不如在最主要的內容都已表達之後,就那樣齊刷刷的沒了。就像人類來了劫難一樣,瞬間就停止了。這,更有益於作品主旨的表達。

《紅樓夢》的偉大玄深,從曹雪芹對全書後半部份的輕輕一刪,就可窺見一斑。妄作之後續,實乃狗尾續貂,應全部扔掉。

其實曹雪芹的安排還有他獨到的匠心。讓我們慢慢道來。

(待續)

敬人者人恆敬之

一家生意興隆的點心店門口來了一個乞丐,衣服破爛,身上還散發著怪味。當他畏縮著走過來,周圍的客人都皺起眉頭捏著鼻子,露出厭惡的表情。夥計急忙叫乞丐滾開。乞丐卻拿出幾張髒兮兮的小面額鈔票,說:「今天我不是來乞討的,我聽說這裡的點心好吃,我也想嚐嚐。好不容易才湊到這些錢。」

店老闆目睹這一幕,他走上前十分恭敬地把兩個熱氣騰騰的點心遞給乞丐,還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說:「多謝關照,歡迎再次光臨!」

這是老闆第一次親自招呼客人,而這個客人卻是一個乞丐!店老闆事後解釋說:「買點心對其他客人而言,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這個乞丐為了品嚐我們的點心,不惜花很長時間才討來的一點點錢,實在是非常難得,我不親自為他服務怎麼對得起他的這份厚愛?」「既然如此,為什麼要收他的錢呢?」旁邊的孫子不解地問。老闆笑笑說:「他今天是作為一個客人來到這裡的,不是來討飯的,我們應當尊重他。如果我不收他的錢,豈不是對他的侮辱?要記住尊重我們的每一個顧客,哪怕是一個乞丐;因為我們的一切都是顧客給予的。」

這個店老闆就是兩次被《福布斯》評為世界首富的日本大企業家堤義明的爺爺。後來堤義明也要求自己的員工像他爺爺那樣,尊重每一個顧客。

「尊重」絕不是社交場合的禮貌,而是來自於人心深處對另一個生命深切的理解、關愛、體諒與敬重,最純粹最質樸也最值得回報。老人說,敬人者人恆敬之,誠哉斯言!

皇帝作惡,也遭現世報

文/陸文

北周時代的宣帝,在當太子時,他的父親武帝,對他的訓督十分嚴厲,專派宦官成慎,去監察太子。規定:如果太子有一點過失而不上奏,就把成慎處死。這樣以來,成慎只好經常匯報太子的各種違法之事。武帝先後打過太子一百多棍子。

太子後來即位了,稱為宣帝。宣帝有一天看了自己身上的疤痕,惡氣湧上心頭。問:「成慎在哪裏?」身邊的人回答:「成慎已經出朝,在外地任職。」宣帝便下令捕回。抓到朝廷後,宣帝就宣佈對他「立即賜死」。成慎跳著厲聲道:「那是你父親下令,要我做的。我沒有罪。你悖逆之餘,刑及無辜,鬼如有知,是不會放過你的!」

成慎被「賜死」後,不久,有個宮女打哈欠時,流出了眼淚。就因為這事,宮女被告發,說她「有所思念」,皇帝下令拷打。剛剛打她的腦袋,宣帝就大叫自己頭痛。再打宮女的腦袋,宣帝又覺頭痛。宣帝不悟:自己不該亂打宮女。反而更加憤怒的講:「她是我的冤家對頭!」便令人打斷她的腰。宮女死後,宣帝的腰,也痛起來。

這天夜裡,宣帝離開南宮,病漸沉重。第二天回南宮時,腰部痛得無法騎馬,只好乘車了。走到那位宮女被殺害的地方,有黑色的暈影,呈現出人形。當時有人說是血。就用水洗刷,但那個暈影,總是洗刷不掉。如此再三,依然如故。只好下令:挖除這裡的舊土,填上新土。但一夜之後,那個酷似人形的黑色暈影,依然存在!

這樣過了七八天,宣帝就滿身潰爛而死。下葬時,宣帝的床和其它的床,床腳都彎曲了,並且無法搬動。只有那位被拉折其腰而死的宮女的床,床腳是正直的,而且這床能夠搬動。於是,便用這張床,載著宣帝的滿身潰爛的屍體,一起下葬。這也是鬼神的意圖吧。宣帝之死,距離成慎的被殺害,只有二十來天。(事據《太平廣記》第一百二十九卷)

皇帝違背天理,濫殺無辜,也同樣會遭到報應。天理昭昭,神目如電。這個道理,對今天那些迫害善良的人來說,何嚐不是如此呢?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