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紹翁
應嫌屐齒印蒼苔,
十扣柴扉九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語譯】大概是討厭我在深綠色的青苔上留下腳印,所以十次敲門有九次得不到響應。但是滿園子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你看!已經有一枝紅色的杏花伸出牆頭來了。
【品讀】標題中的不值即不遇,此處指無人應門的意思;屐齒:以木做底的鞋子稱屐,屐齒就是鞋底下用來避免與地碰觸的兩塊橫木,隱指腳印。
作者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南宋處州龍泉﹙今浙江省龍泉縣﹚人,也有說是建安﹙今福建建瓯﹚人。
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詩,寫詩人拜訪一個小花園,想欣賞那裏面春天的美景,雖然多次造訪,可惜沒人應門,無法如願,因此詩人難免狐疑,是不是主人不歡迎,所以用不響應來拒絕。但是為什麼不歡迎呢?於是就替園主想了一個「應嫌屐齒印蒼苔」的理由來解釋,原來是怕破壞景觀呀!這樣的理由其情可憫,對雙方來說都可接受。疑惑解開後,詩人心中的失望也就煙消雲散,代之而起的是一種無求的自在,心放下後,他反而發現了「一枝紅杏出牆來」的美景,似乎在向他說明,春光是無處不在的,既無法阻擋,也不必刻意追求。
另外從這首詩裡,我們學到對人要有一顆仁厚的心,遇到不如意的事,應該心存善念,往好的方面替人設想、解釋,尤其是求助於人的事,即使未能如願,亦應心存感激,萬萬不可把心中的不快全都發洩在他人的身上,如此一來就能保持自己心性的平和,不會做出損人不利己的事來了。試想,如果詩人當時心中不平,甩袖掉頭而返,那麼他會看到「一枝紅杏出牆來」的美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