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藝術傳神】心靈之舞

盧兆琦先生及家人:神韻的每一個瞬間都非常難得。
(明慧記者荷雨台灣高雄採訪報導】神韻紐約藝術團在台灣高雄的首場演出落幕後良久,台灣知名畫家、詩人、南風油畫學會理事盧兆琦先生還帶著感動停留在座位上,不捨離去。擅長將詩意具化為油畫、有敏銳獨到觀察的他,稱神韻是他所看過的最具東方人文藝術之美的演出,是一台「心靈之舞」。

用最美的肢體語言表達對悠遠東方文化的嚮往

盧先生對神韻的最深感動是,這群年輕的成長在西方世界的華人子弟,是如此專注的投入自己的身心,用最美的姿態、最美的肢體語言,來表達他們對悠遠、深厚的東方文化精髓的嚮往。

他指出,在當今的流行藝術中充斥著太多的犬馬聲色,有太多的不純,覺得現時世界太混亂、想尋求心靈寧靜的朋友都該來觀賞神韻,因為她是絕對難得一見的純正的文化藝術演出,她的每一個舞蹈、每一個肢體語言、每一個音符都在展現著人間淨土。「我在每一個節目中都差點忘了規矩,在不能鼓掌的時候都非常想鼓掌,因為我覺得神韻的每一個瞬間都非常的難得。」

源自生命的舞蹈讓人心懷希望

從事繪畫藝術與寫作工作已二十五年的盧兆琦先生說,「我習慣用職業的眼光,從色彩啊、線條啊,從舞台的整體設計結構等等專業的角度、或是人文的視角去賞玩、體味戲劇。我發現神韻最美的,除了每位演員的青春年華之外,還展現出非常精美的服飾、能絲絲入扣的配合與推動舞蹈劇情的天幕,這些共同營造出神韻精準、完美的專業舞台效果,這是非常難得的。」

「除了服裝美、人美、佈景美之外,每一個演員都那麼嚴謹、認真,我覺得說他們是在用生命舞蹈也不誇張,我這裡稱其謂『靈之舞』罷。我真的非常感動,儘管今天我已鼓掌無數,我還是要再次為這些年輕人鼓掌!」

在談及觸及心靈的晚會第一幕《萬王下世》時,盧先生說:「當萬王之王駕著天馬,我們在神話裡聽說的天馬,從人頭頂凌空呼嘯而過,飛越觀眾席,那精彩、傑出的聲光效果簡直就讓神話成真,這是極其罕見、震撼人心的。有人講過,紅塵是一個最好的修行道場,而神韻則具體呈現出人間淨土般的一個美好的境界,讓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懷抱著希望。」

折射五千年文化輝煌文化的全息視窗

要在一個小小的舞台上,在短短的兩個半小時內,完全表達出我們中國五千年、以至更久遠的歷史與文化,那是極不容易的。「而神韻則撷取了其中最好的部份,象一個個小小的切片,又像一個個小小的視窗,她把我們五千年豐富輝煌的文化全息的折射出來了。看了神韻,我很高興、也非常榮幸我是一個華人!我終於可以在這個舞台上,看到這樣的一個令我們引以為榮的演出,這真令人感動。」

激濁揚清的真、善、美的盛宴

盧先生稱神韻晚會是帶給觀眾真、善、美的盛宴。「她在整個節目的安排上剛柔並濟,譬如,她既有非常振奮人心的大唐鼓,也有象滿清格格舞、水袖和扇子舞等極盡東方人文之美的非常柔美的舞蹈。不管是在聲光效果上,在色彩上,在舞蹈造型上,還有專業的舞蹈基礎上,神韻晚會的每個細節、每個演員都呈現出非常完美的整體表現。」

盧兆琦先生認為神韻也充分的發揮了藝術的激濁揚清功能,「她透過舞蹈展現出善與惡的標準、正與邪的較量,把那樣的一種堅持真理與信仰的高貴精神淋漓盡致的呈獻出來了。我以前已從新聞中知道法輪大法被壓制,我覺得信仰是應該被尊重的,更不用說一個正面的、能啟發和滌蕩善化人心、讓人心靈滿足的信仰。從正義和道德層面上看,我覺得人跟人和平相處才能激發出更光更亮的效果。」

心靈與身體健康

文/周正

一個人內心世界的活動對其身體健康有多大的影響呢?這是古往今來人們所探求的問題。在現代社會中,這也是許多人包括醫學界人士所談論的話題之一。美國的《新聞週刊》(Newsweek)在11月10日出版了一期題為「上帝與健康」的專刊,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

報導中說,現在美國半數以上的醫學院有「精神與藥物」等課程。據《新聞週刊》的民意測驗,72%的美國人希望能與醫生談論信仰,因為他們相信祈禱會帶來健康。

《新聞週刊》介紹說,在醫學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一個人心理(或靈魂)上的改變,與其體內細胞中的變化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同樣大。在過去,醫生偏好於藥物的發展和技術的提高。而現在,他們則開始認真地對待、並重新認識人精神領域的重要性。在這方面的研究也越來越多。美國有個投資者每年出資三千萬美元贊助科學實驗來探索上帝的存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 也計劃提供350萬美元用於「身體與心靈」的研究。最近,在哈佛醫學院召開了一場題為「精神與健康」的研討會。討論議題是寬容別人對身體健康的益處。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神經學家Andrew Newberg介紹說,「醫學界人士對此領域的認可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許多人就像我一樣,對觀察到的這些現象確實很感興趣。」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令人振奮的成果。芝加哥的研究人員Lynda Powell查閱了約150篇在這方面的論文。她發現經常去教堂的人比不去教堂的人活得時間長。即使在除去其它的影響因素後,去教堂的人死亡率要比不去教堂的人降低25%。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Harold Koenig則認為,如果人們在醫療中忽視精神領域的因素,那將是不負責任的。

儘管如此,許多研究人員發現用現代醫學或科技手段來探索精神領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一個人信仰或祈禱的虔誠程度很難用儀器來測量。不僅如此,一個人的信仰往往也會伴隨著不抽煙、心情開朗等其它優點。這些因素與人的身體健康也有關係;從而使得定量化研究變得複雜。

此外,真心修行的人往往對世間的名利看得較淡,不太願意向人顯示。法新社在11月24日報導了一位76歲的印度老人,據傳說已經有68年不吃不喝了。印度 Ahmedabad的一家醫院花了一年多時間勸說他來做一項為期10天的實驗。實驗後,這位老人依舊回去隱居山林。在10天裡,研究人員用攝像機拍下了他每時每刻的活動。醫護人員證實了他在這期間確實是沒吃沒喝任何東西。而現有科學對此則無法解釋。

這說明人心靈與健康的關係十分重要又有待探索。而研究這一領域則需要一些觀念的更新。伴隨著近年來東西方社會中氣功、打坐的流行,也許人類社會、道德,和生活方式將面臨著很大的轉變。

詩歌二首



冥冥之間神的呼喚,天賦使命風口浪尖。
彈指一揮雲消霧散,造化因緣捨盡何難!
佛道神人過往雲煙,洪微穹蒼寥若寂然。
大夢已覺回首怅然,歸鄉心安天高雲淡。



風沙冰雪氣候寒 昔日故人可安然
回首當年併肩日 笑看冬過待春還

秋去冬逝春已回 遙望萬里淚花飛
獨自踏上共行路 背影依稀人未歸

【生命奧秘】瀕死體驗在中國──唐山地震調查

1976年7月28日,在中國北部一個叫唐山的小城,一場24萬餘人死亡,16萬餘人重傷的浩劫在這裡發生。中國的醫務工作者曾對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遇難脫險的一些人作過調查,他們多是被房屋倒塌砸傷埋在廢墟下的倖存者。

倖存者當中的半數以上的人回憶說,遇險時不但不害怕,反而思維特別清晰,心情格外平靜和寬慰,無任何恐慌感;甚至有的人在這危難之際,還有某種歡樂或愉快的感覺,並覺得思維過程異常迅速,浮想聯翩。此時,生活往事有如播放影視,一幕一幕快速地翻轉浮現於腦際,飛逝而過,且內容多是令人愉快的情節,如童年嬉逗趣事、婚戀場面、工作佳績、獲獎喜悅等。這種現象被稱為生活回顧或「全景回憶」。

一位唐山大地震時只有23歲的劉姓姑娘,被倒塌的房屋砸傷了腰椎,再也不能站起來。她在描述自己得救前的瀕死體驗時說:我思路特別清晰,思維明顯加快,一些愉快的生活情節如電影般一幕幕在腦海中飛馳而過,童年時與小夥伴一起嬉笑打逗,談戀愛時的歡樂,受廠裡表彰時的喜悅……

更有趣的是,近半數人有意識或靈魂從自身分離出去的感受,覺得自身形象脫離了自己軀體,有人將之比喻為「靈魂出殼」。他們強調自身功能的感覺是在身體之外的某處空間,而不是在大腦,並認為其生理的身軀是無活力和無思維的。甚至有的報告者還稱,在自己生理身體之外的半空中或天花板上,「看到」自身的形象。這種軀體外的自身形象也具有某些生命指征,如脈搏、呼吸等,有時還可返回到自己生理的身體中去,或同其以某種方式相連接,與自己生理的身體相比重量輕,但身高和年齡相同。也有稱當時自己生理的身體並非健全,如喪失聽力或缺少某個肢體等,而非真實的身體卻不存在這種缺陷。一被調查者這樣描述:「當時覺得自己身體分為兩個,一個躺在床上,那只是個空殼,而另一個是自己的身形,它比空氣還輕,晃晃悠悠飄在空中,感到無比舒適。」

約1/3的人有自身正在通過坑道或隧道樣空間的奇特感受,有時還伴有一些奇怪的嘈雜聲和被牽拉或被擠壓的感覺,稱為「隧道體驗」。有人還感到在這黑暗的坑道內行進已快到了盡頭,看見了光亮,「光明即將來臨」。某被調查者稱,當時「似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渺無人煙,走向哪裏?慌不擇路時出現一個大黑洞,走進去不覺得害怕,洞裡還濺起層層水花,走啊,走啊,在彷彿見到光亮時,我急速跑出了洞,又見到了天日……」

還有約1/4的被調查者體驗到,「遇見」非真實存在的人或靈魂形象。這種非真實存在的人多為過世的親人,有如同他們一起進入非塵世領域繼續生存;或者是在世的熟人或陌生人,貌似同他們團聚。其「靈魂」形象常被某些人描述為是一種「光輝」,另一些人則將其看作是宗教的「化身」。

同一次地震中的倖存者王某陳述說:「朦胧之中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只見眼前出現了一個穿長袍馬褂的男人。他一瘸一拐地走到我面前,雖然離得很近,但相貌卻怎麼也看不清楚,面部模糊一片。他帶我走進一個深不可測的黑洞,我眼前一片漆黑,只覺得身體在不由自主地跟著他走。行至黑洞的盡頭,我才發現眼前是一個金碧輝煌的地下宮殿。」

做調查的研究人員從唐山大地震的倖存者中得到81例有效的調查數據,他們將其歸納為40種類型:回顧一生、意識與軀體分離、失重感、身體陌生感、身體異常感、世界毀滅感、同宇宙融為一體感、時間停止感,等等。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都能體驗到兩種或兩種以上感覺的並存。

唐山大地震倖存者瀕死體驗調查中,雖只獲得81例有效的調查數據,卻是目前世界瀕死體驗研究史上採集樣本最多的一次。81例受研究者中,有47例在瀕死體驗前後性格有改變。瀕死體驗具有思維特別清晰感的人,性格多變得溫順;而「遇見」非塵世的人或靈魂、思維或行為不受意識控制和被審判感等體驗的人,性格多變得盲目樂觀或急躁。在「死而復生」之後,絕大多數人對當時的瀕死體驗記憶猶新,時隔一二十年仍刻骨銘心。這些來自中國的調查結果與世界其他國家學者的調查驚人地相似。

參考文獻:《大眾醫學》1993年第5期,p34-35,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