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請願作為下情上達的手段而被眾多開明的君主所認可,並在一定範圍內起到了興利除弊的作用。如果把中國古代的請願和現代的上訪相類比,那麼在古代歷史上還曾經有過多次「集體上訪」呢。下面我們就來看幾則這樣的故事。
東漢時期,桓帝永興元年(153 年),冀州刺史朱穆被桓帝冤枉,朱穆被判作苦役。太學生劉陶等數千人到宮廷向桓帝上書請願,為朱穆喊冤。桓帝后來赦免了朱穆。桓帝延熹五年(162年),皇甫規平羌有功,因宦官徐璜、左悺向其敲詐貨賂不遂,誣陷其侵沒軍饷,判其服刑苦役。於是,太學生張鳳等三百餘人一起請願,詣宮廷上書為皇甫規鳴冤,皇甫規又因而得以赦免。
北宋末年,宋欽宗聽信投降派的謠言,把丞相李綱和大將種師道撤職。太學生陳東帶領了幾百名太學生,擁到皇宮的宣德門外,上書請願,要求朝廷恢復李綱、種師道的原職,懲辦李邦彥、白時中等奸臣。東京城的老百姓得知後,也都來到宣德門,聚集了幾萬人。宋欽宗在宮裡派人傳旨說:「李綱用兵失敗,朝廷不得已把他罷職;等金兵一退,馬上讓他復職。」學生和百姓們不肯答應,都衝進朝堂敲打「登聞鼓」(有急事上奏時候敲的鼓),把鼓皮都打破了,抗議的呼聲震天撼地。後來,宋欽宗派人召李綱進宮,並且當眾派人宣佈,恢復李綱、種師道的職務,幾萬人這才在歡呼聲中陸續散去。
明朝崇祯9年10月,傅山在三立書院讀書期間,山西提學使袁繼鹹被山西巡按御史張孫振誣陷,押解北京,傅山與薛宗周等聯絡三百餘人聯名上書,赴京為袁訴冤請願。經過長達七、八個月不屈不撓的抗爭,終於取得正義人士的支持,袁繼鹹冤屈得伸,官復武昌道,張孫振受到「谪戍」的處分。這次請願的勝利,震動了全國,傅山得到崇高的讚揚,被稱為「山右義士」。
現代社會中,公民有言論的自由,請願是合法的表達民意的方式之一,請願可以促進社會合意與社會共識的形成,進而維護社會的穩定,所以請願根本不會危害社會穩定。以「損害國家形象、在國際國內造成了極壞影響」為藉口拒絕承認請願權更是經不起推敲的。
在歷史上,那些打擊和平請願民眾的政權都是最為殘暴的政權,那些不惜踐踏法律,蔑視人權,對民眾請願肆意誹謗、殘害的統治者,必定加速其政權走向滅亡。對於一個政府來說,向徒手的學生與平民開槍,不僅踐踏了為政之德的最低底線,也越過了維護社會秩序的法治界限。
漢朝、宋朝的學生和平請願,沒有流血,獲得成功;歷史走到今天,越來越多的和平請願者,在自诩為「光明、偉大、正確」的中共的天下,在粉飾太平的掩蓋下,遭受著非人的酷刑折磨。中共不但殘害人民,而且面對暴行毫無悔改之意,並且仍極力撒謊、掩蓋和加劇迫害,這就是中共的「尊重人權」「和諧社會」的真實面目。與歷史相對照,封建的帝王無論其昏庸與否,但都不失人性,而中共的殘暴是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完全滅絕人性和喪失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