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好言一句三冬暖

鮑伯·胡佛是美國著名的試飛駕駛員,他在空中表演的特技,令人歎為觀止。一次,他從聖迭戈表演完畢,準備飛回洛杉矶。可是,在距地面九十多米高的空中,剛好有兩個引擎同時失靈,幸虧他反應靈敏,技術高超,飛機才奇蹟般地著陸。

胡佛緊急著陸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檢查飛機用油。正如他所預料的,他駕駛的那架螺旋槳飛機,裝的卻是噴氣機用油。

胡佛立即召見那位負責保養的機械工。年輕的機械工早已痛苦不堪,一見胡佛,更嚇得直哭。因為他的過失險些送了3個人的性命。

這時,胡佛並沒有像大家預想的那樣大發雷霆,他只是伸出手臂,抱住維修工的肩膀,信心十足地說:「為了證明你能幹得好,我想請你明天幫我的F—51飛機做維修工作。」

從此,胡佛的F—51飛機再也沒出過差錯,那位馬馬虎虎的維修工也變得兢兢業業,一絲不苟。

心地高潔的人深深懂得有過失的人的心理,往往能在別人出現過失時,善解人意,自我克制,出人意料地說出寬慰別人的話,使有過失的人恢復自信和自尊。

挫折和成功,同屬人生的一部份,就像峽谷和高山同屬地球的一部份那樣。經常會有人在挫折面前意志消沉,自暴自棄,有的甚至悲觀厭世,走上絕路。當遇到挫折和打擊時,每個人都需要從他人那裏獲得理解和慰藉。而真誠的理解和慰藉的確是起死回生的良藥。

日本一位國會議員,因沒有成功地推進國防建設而在競選中慘敗。落選後,自然有人說些「深表同情」之類的好話;更多的人還忙著幫他總結經驗教訓,大談「既有今日,何必當初」。議員當時心煩意亂,根本聽不進那麼多唠唠叨叨,那些唠叨使他更加心煩和沮喪。但是有一位素不相識的人給他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那人充滿信心地望著落選議員的眼睛,快快活活地對他說:「要忍耐,先生,看下一回。」然後轉身離去。

這位議員事後說:「不知怎麼回事,我總覺得這位不速之客的那句話是一道陽光。他分明告訴我,他相信我一有機會就會再幹,而且會幹得好。」下一回,這位議員果然當選了。他當選後說:「我第一個要感謝的就是那位信心十足地望著我的眼睛、快快活活地對我說『下一回』的先生。像那樣在我身上發生作用的話語,以前還從未有過。」

口頭上說「我同情你呀」是一回事。要真正能給受挫折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並在他身上產生實際的慰藉,就一定需要有對他人最深的理解、最大的同情和最堅定的信任。

哲學家卡萊爾說過:「偉人往往是在對待別人的失敗中,顯示其偉大。」

「好言一句三冬暖」,請記住我國先哲在洞徹人類心靈之後留給我們的這句至理名言。

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曾國藩
曾國藩本是小山村的一書生,他靠著堅忍刻苦,修身齊家,終於成為一代名臣大儒,官居一品。他曾力挽狂瀾,使沒落的清朝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局面。曾國藩曾在家信中多次勸誡弟弟們要重視道德操守的修習和刻苦修習學業,他認為這是興家立業的唯一方法。他在給弟弟的一封信中說道:

「我們這些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件事靠得住。進德,是指孝、悌、仁、義的品德;修業,是指寫詩作文寫字的本領。這兩件事都由我做主,得進一尺,便是我自己的一尺;得進一寸,便是我自己的一寸。今天進一分德,便可算是積了一升谷;明天修一分業,又算剩一文錢。德和業都增進,那麼家業一天天興起。

對於富貴功名,曾國藩則採取「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態度,他在信中告誡弟弟道:

「至於功名富貴,都由命運決定,絲毫也不能自主。過去某官員有一個門生,是本省學政,他把兩個孫兒托他幫忙,當面拜作門生。後來那兩個孫兒在年終臨考時大病一場,到了科考又因父母故去而守喪,不能入學。幾年後,兩人才都入學,大的仍舊得兩榜。由此可見入學遲、早,入學時間都是生前注定。考的方面雖盡其在我,但取的方面聽其在天,萬萬不要產生妄想。六弟天分比諸位弟弟更高些,今年沒有考取,不免氣憤埋怨。然而到了這一步更應該多憂慮多努力發奮,加強臥薪嚐膽的工夫,切不可以因氣憤而廢棄學習。」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說的是人有成就事情的願望,並為之盡力了,成功與否這就要看上天的意願了。曾國藩所推崇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處世態度,其實與修煉界講的「隨其自然」是類似的。溯本追源,其實鑄就中華輝煌文明的佛家、道家和儒家文化都是不同層次的修煉文化,所以中華傳統文化又被稱之為「半神文化」。

現在是我們自己離傳統文化越來越遠,納悶古人為什麼大都用修煉中的標準來待人處世。其實在古時,上學時必讀的四書五經,做人必學的禮儀規範中都溶有修煉的因素在其中,修煉的文化和觀念深深融入了人們內心之中,無形中指導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言行舉止。

不同境界中的得失觀

文/智真

孔蔑是孔子的侄子,宓子賤是孔子的學生,兩個人都做了縣令。

一次,孔子前往孔蔑那裏,當時正值春季農忙時節。孔子在路上看到一些田地荒蕪,百姓站在田邊,樣子非常愁苦,孔子問道:「為什麼不去耕種?」百姓說:「因為半年之內沒有交足稅,按照規定受到不允許種地的處罰。」孔子聽了很憂慮。

孔子見到孔蔑後問道:「自從你出仕以來,有何收穫?有何損失?」孔蔑說:「沒有什麼收穫,卻有三樣損失。君王讓人做的事情就像一層一層的衣服一樣那麼多,政務繁忙整日憂心忡忡,哪兒有時間治學?所以雖然學習也不能夠領悟到什麼道理,這是第一個損失。所得到的俸祿少的像粥裡的米粒一樣,不能照顧到親戚,親友們日益疏遠,這是第二個損失。公務急迫,很多事不能遵照禮節去做,也沒有時間去探視病人,別人又不理解,這是第三個損失。」

孔子說:「我聽說,懂的為官之道的人,從『仁愛』思想出發,明德慎罰。用政令引導,用刑罰約束,這樣子做,民眾只想到如何免於刑罰,不會想到是不是可恥。用德行來教化,用禮儀來約束,民眾不但守法知恥而且能明理向善。可使責罰的事情不發生啊!指導思想正確,才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孔子又來到宓子賤那裏,看到當地物阜民豐,百姓誠實、有禮,孔子問宓子賤:「自從你出仕以來,有何收穫?有何損失?」宓子賤說:「沒有什麼損失,卻有三樣收穫。無論做任何事情,即使處理繁冗的公務,都以聖賢之理為指導,把它當作實踐真理的機會,這樣再學習道理就更加透徹明白,這是第一個收穫。俸祿雖然少的像粥裡的米粒一樣,也分散給親戚一些,因此親友關係更加密切,這是第二個收穫。公事雖然緊迫,仍然不忘記遵守禮節,擠時間去慰問病人,因此得到大家的支持,這是第三個收穫。」

他們寒暄問候的時候,城中傳來陣陣彈奏琴瑟、演唱詩歌的聲音,孔子笑著說:「治理縣城也用禮樂教化嗎?看來百姓們都很和祥,你是怎樣做的?」宓子賤回答:「您對我們講過『君子學習道理就應該愛護他人』,我既然跟您學習了禮樂等教化之道,當然要把它應用在實踐中。我以對待父親之禮對待老人,以對待子女的心腸看待孩子們;減輕賦稅,幫助窮困的人;招賢任能,對比我賢能的人,就恭敬的向他們請教治理的方法。」孔子高興的讚歎說:「子賤真是個君子啊!以仁德服人,以禮樂治世,遵守天命,百姓歸向於你,而神明也會暗中助你。你所治理的地方雖不大,但是你所治理的方法卻很正大,可以說是繼承了堯舜啊,可以治理天下,又何況一個縣城呢?!」

宓子賤後來成為歷史上「仁政教化」的名人,一生實踐儒家倡導的「禮樂」之風和「匡時濟世」的理想,使德入民心,史稱「鳴琴而治」。

為人處世,即使面對逆境,是能夠堅持實踐真理,仁愛為懷,還是執著個人的東西、裹足不前?這是人的思想境界問題。正因為人生境界的不同,才使一個人處世態度、思維與行為方式產生了差異,最終導致了結果的不同。一切以善為念,正己化人,上合天理,下應民心,才會道路越走越寬廣,前程越來越遠大、光明……

【讀古詩 品人生】村晚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語譯】

池塘長滿了水草,池水滿陂塘,遠山銜住落日,余晖浸透了寒波。牧童回村時橫坐在牛背上,手拿短笛隨口吹著不成調的曲子。

【品讀】

作者雷震是宋朝人,生平不詳。詩中的陂是池塘、湖泊的意思。

那年仲夏,雨水充沛,水滿池塘而水草茂盛,傍晚太陽落入山中,彷彿山銜落日一般,夕陽余晖映照在冰涼的池水漣漪中,構成一幅鄉間晚霞燦爛、微波蕩漾的自然美景。這時牧童放牛回來,橫坐於牛背悠閒的吹著短笛,畫面更為精彩生動,富有鄉村野趣。這首夏日山村的夕陽牧歌描繪得生動逼真,牧童的天真爛漫、悠然自得,尤其令人感到親切喜悅。其實赤子之心之所以珍貴,就在於他的純真自然,知足常樂,沒有複雜的人心和慾望,而保有心靈的空無和自由,所以能逍遙自在,無所追求。

魏文侯與師經的歷史故事

在《韓非子》一書中,記載了一件發人深省的事:有一位道德高尚的樂師,名叫師經,這天,他正在給魏文侯(戰國時代的魏國國王,名斯,公元前445年至396年在位)演奏樂曲。

魏文侯聽得高興了,就隨口唱出了自己的心裏話:「我講的話句句都對,任何人都不可違背!」師經這位樂師,一聽這話,勃然大怒:這不是無道暴君之語嗎?他氣憤填膺,便用正在演奏的琴,向魏文侯用力的扔去。但是沒有擊中,琴撞在魏文侯的冕冠的玉串上,玉串被撞斷了,串珠散落在地。魏文侯大怒,回顧左右的臣僚,問道:「作為臣子,竟敢撞擊君王!該當何罪?」左右的臣僚回答:「應予烹殺(古代用鼎鍋將犯人煮死的一種酷刑)!」

於是,魏文侯下令,叫武士把師經挾持,帶下朝堂,去執行烹刑。師經剛下了一個台階,站住腳,問道:「讓我講完一句話,再去死,可以嗎?」魏文侯回答:「可以,你講吧。」師經說:「吾師、吾父,告訴我:昔日,聖君堯、舜,唯恐別人對自己言聽計從,而無人提出不同的意見;而暴君桀、纣,總要求別人對自己百依百順,唯恐天下人有不同的意見。我當時聽到您的言語,恍惚以為桀纣,便以琴撞之。臣確係欲撞桀、纣,非撞吾君也。」

魏文侯聽完師經的話以後,沉思了一下,對左右臣僚及武士說:「師經無罪。是寡人之過也。」吩咐:「把這把琴,懸掛到城門上,用來作為君王有錯,而應該被撞擊的憑證;那冕冠上的玉串,也不修復,繼續戴在頭上,用來作為我言行的鑒戒。」

筆者寫到這裡,不禁聯想到:為什麼中共要厚今薄古?為什麼要破「四舊」?為什麼要焚燬大量的文化典籍?為什麼要批判孔子、孟子?為什麼要破壞古代文化,踐踏民族美德?它的目的就是想永遠專制獨裁,想永遠打壓迫害人民,並從根本上毀滅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中共惡黨才是反華的大罪人,叛國的大奸賊啊!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