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
南去北來休便休,
白蘋吹盡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
一任晚山相對愁。
【語譯】
不管走南到北,我只要想歇息我就歇息,白蘋花吹盡後,楚江是一片秋天的景色。但我不是一個對秋意會感到悲傷的人,所以也就不管夜幕中的青山如何愁眼相對了。
【品讀】
作者程颢,字伯淳,北宋理學家,世稱明道先生,河南洛陽人。程颢與其弟程頤早年師事周敦頤,後來開創了「新儒學」,因二人長期在洛陽講學,世稱「洛學」。主張「天即理」,以識得仁者(義禮智信)之理為主,認為教育的目的在培養聖人。
詩中的「白蘋」為水鱉的別稱,一種水生植物,夏、秋間開白小花。這首詩是詩人秋天到揚州淮南寺遊憩時題在寺壁上的即興之作。由於詩人是一位理學大師,所以寫出來的詩充滿哲學的意味,不同於一般詩人偏重情緒的訴求,題在寺壁上也有把自己的體認告訴世人的意思,他以看到的景象為例,說明觀察事物不要被情緒迷惑,而應以順其自然的理性角度來認知,這樣才能發現世事變化的真意。
這首詩的第一句「南去北來休便休」是詩人看到行人來往,想到自己對行止的態度,強調南來北往或行或止,完全不受人為的拘束,行其當行,止其當止。第二句「白蘋吹盡楚江秋」是詩人藉由景物的變動說明天時的推移,當江上的白蘋不見了的時候,就是秋天的到來,年年如此。天時的推移是大自然的規律,同樣不受人為的影響。第三句「道人不是悲秋客」是詩人對自己的要求與肯定。他認為自己是一位修道的人,已認識到天地之理,不應該對萬事萬物的變動再起執著之心。所以第四句 「一任晚山相對愁」就是詩人對那一片秋色所作的最好的對應態度—順其自然。說白了,順其自然就是這首詩的主旨,從行動的自由、天時的推移到對應的態度,無一不是強調要順其自然。因為詩人體認到順其自然是宇宙的法理,也是醫治人間紛擾的不二法。自然就是清靜無為,沒有私心,沒有愛惡。凡事順其自然,就不會產生執著的心,做一些勉強的事。這樣一來反而能做出一些偉大的事,老子說:「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大概就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