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人生感悟:隨緣與惜緣

文/貫明

世間萬事皆有緣。古時候的修煉人為了廣結善緣,可以用一雙草鞋,一支禅杖和一缽雲遊四海。餓了向路人討口飯吃,累了就借一宿,他們稱此為「化緣」。雖然這樣的人生有些清貧,卻也游哉悠哉。每天可以賞閱不同的美景,無憂無慮,四海為家。邁著悠閒的腳步,伴隨著無慾無求的心境,遊遍名山大川。

紅塵人世中的緣有很多種,在茫茫人海中能夠成為相識相知,固然是一種令人珍惜的緣。但是人生中更多的緣是在上、下班的人潮中擦肩而過的行人,在落雨的那一刻在屋檐下同時避雨的路人,還有在昏淡的路燈下等候同一班車的夜歸人,他們也同樣是有緣人。即使是在大海中游蕩的兩條魚,能夠在水中偶然相遇,也是因為在它們的生命中有緣。

人生當隨緣。隨不是跟隨,而是順其自然。緣不能以強求而得之,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緣,也不是每一個尋覓的人都可以抓住緣。常言道:「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萬里之外,異國他鄉,陌生人即使只是相視一笑,這也是緣。在人生旅途中,我們不斷的與人相遇,而後大多數會成為生命中的過客,也有一些成為相識、相知,甚至相惜。人生有太多的不可知,一個念頭,一次決定,往往就可能擁有或錯過一份緣。接受了是因為緣,而捨棄了也是因為緣,一切只是因為有緣注定,生命如此,生活也是如此。

人的緣分是一種因果關係,人生的緣分不論是惡緣、善緣、情緣、官緣等等都是多生多世所結來而所感報的結果。高山流水是一種緣,怦然心動是另一種緣,茫茫人海中,相遇是緣起,相識是緣續,相知是緣定。卓文君為了司馬相如,別豪門赴街市,當爐賣酒不言貧富;溫莎公爵不惜放棄王位,捨棄江山,終於攜得美人歸,皆因有緣。而鐘子期與俞伯牙,不需任何介紹與表白,只一曲高山流水,弦響天地間,空前絕後,震撼心靈,這是一種心靈與心靈的碰撞,是知音遇知音的相惜,是潇灑物外無慾無求的緣分。

人心向善時才能結善緣。在與他人相處時,縱然只是瞬間也要把內心的善良傳給對方,這就是最好的惜緣。因此,在隨緣的人生中時刻不忘記勸善,就能為未來的人生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隨緣是一種智慧。萬事隨緣,保持一顆平常心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只要擁有一顆隨緣之心,無論天空中是陰雲密佈,還是陽光燦爛;生活的道路上無論是坎坷還是暢達,心中就會擁有一份永恆的平靜和恬淡。不管一個人的壽命長短,在歷史的長河裡,都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都是匆匆的過客。在有限的人生中,懂得隨緣、惜緣就能生活得更豁達,更灑脫。

我願意為你拆一座亭子

政治家福克斯在美國的歷史上十分有名,他以誠實和信用立身,團結了許多公民。

但當時政壇上充滿了欺騙,公民對政治並不感興趣,他們認為政治就是撒謊,沒有人比政客更會撒謊了。所以,仍有許多公民對福克斯的演說持懷疑態度。

一次福克斯受邀參加某大學的演講,大學生問他:「你在從政的道路上有沒有撒過謊?」

福克斯說:「從來沒有。」

大學生在下面竊竊私語,有的還輕笑出聲來,因為每一個政客都會這樣表白。他們總是發誓說自己從來沒有撒過謊。

福克斯並不惱,他對大學生說:「孩子們,在這個社會上,也許我很難證明自己是個誠實的人,但是你們應該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誠實,它永遠都在我們的周圍。我想講一個故事,也許你們聽過就忘了,但是這個故事對我很有意義。」

有一位父親是位紳士。有一天,他覺得園中的那座舊亭子應該拆了,於是想讓工人把亭子拆了。而他的孩子對拆亭子很感興趣,他對父親說:「爸爸,我想看看怎麼拆掉這座舊亭子,等我從寄宿學校放假回來再拆好嗎?」

父親答應了。孩子上學後,工人卻很快把舊亭子拆了。

孩子放假回來後,發現舊亭子已經拆除了,他悶悶不樂。他對父親說:「爸爸,你對我撒謊了。」

父親驚異地看著孩子。孩子說:「你說過的,那座舊亭子要等我回來再拆。」

父親說:「孩子,爸爸錯了,我應該實現自己的諾言。」

父親很快召集來了工人,讓他們按照舊亭子的模樣重新在原地造一座亭子。

亭子造好後,他叫來了孩子,對工人們說:「現在,你們開始拆這座舊亭子。」

福克斯說,我認識這位父親和孩子,這位父親並不富有,但是他卻為孩子實現了自己的諾言。

大學生們問:「請問這位父親叫什麼名字,我們希望認識他。」

福克斯說:「他已經過世了,但是他的兒子還活著。」

「那麼,他的孩子在哪裏?他應該是一位誠實的人。」大學生們問。

福克斯平靜地說:「他的孩子現在就站在這裡,就是我。」福克斯接著說,

「我想說的是,我願意象父親一樣,為了自己的諾言為你們拆一座亭子。」

言罷,台下掌聲雷動。

善惡一念間【二十六】

編者按:古云「福禍無門,惟人自招」,我們的祖先一直相信善惡有報。其實有心人在中國大陸做一個小統計就會發現,在直接參與迫害法輪功學員的部門,重病發病率、非正常死亡率都遠遠高於其它同類部門。難道這都是偶然的嗎?《明慧網》公佈了上萬例有據可查的因緊隨中共流氓集團迫害法輪功而遭惡報的人。我們將陸續選登一些實例,希望引起讀者深思,特別希望如有親人、朋友從事此類工作的讀者,能將法輪功的真相告知親友,並勸他們替自己的未來著想,善待法輪功學員。

四川宜賓公安局雷榮遭報溺水死

二零零零年,四川省宜賓大法弟子為堅持自己的信仰,到北京上訪護法,二十二人被邪惡的宜賓公安非法關押在拘留所十五天,雷榮打、罵、凍大法弟子,還把個別大法弟子綁在電線桿上打,幾天不准吃不准睡覺。

二零零八年四月二十四日,任四川省宜賓縣公安局戒毒所(戒毒所和看守所合一的)所長的雷榮在游泳時溺水而亡,死時大概四十多歲。二零零八年四月二十六日上午十一點多鐘,在沒有哀樂、沒有向外貼訃告的情況下,雷榮被悄悄出殡。雷榮迫害大法弟子,不反省罪過而繼續作惡,終遭惡報。

甘肅省慶陽市肖金鎮派出所指導員韓勇遭惡報死亡

甘肅省慶陽市肖金鎮派出所指導員韓勇(小名:芬娃)屬西峰區後官寨鄉後官寨村西莊隊人。2000年,任肖金鎮派出所指導員以後,緊跟邪黨專門迫害大法弟子,手段之殘忍達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把上訪的大法弟子綁架到街道遊街後,在西峰電影院門前進行批鬥。辱罵、毒打大法弟子是司空見慣的事,非法給大法弟子辦「學習班」,勞教,判刑,關押看守所、戒毒所等。大法弟子給他講真相根本就不聽,還說不相信有惡報,對看守所非法拘留期滿的大法弟子不放,辱罵毒打後又非法關押戒毒所迫害。

善惡有報是天理,當韓勇正賣力的時候,卻患上了肝癌,飽受病痛的折磨後,於2006年死去,年僅45歲。

靠撕真相材料掙錢 遭惡報死亡



周忠雨,湖南省衡陽祁東縣官家咀鎮石龍橋村人。自2006年以來,受當地610辦和派出所指使,诋毀大法,撕毀大法真相標語。派出所以撕毀每張標語2元錢為代價「獎勵」他,他財迷心竅,騎著摩托到處竄,見到真相標語就撕。他的親戚(大法弟子)好意勸告他不要撕毀真相標語,否則會遭報應的。他不但不聽勸告反而回答說:「我只要有錢就行,你們多貼,我就多撕,多掙錢」 。

有句話叫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周忠雨想得不義之財,老天決不會放過他。2007年12月,周忠雨得了癌症,今年4月5日死亡,年僅29歲。

周圍的人都知道周忠雨個子又高又大,身體健壯如牛,可最健壯也鬥不過老天。周忠雨年紀輕輕,在無知中積極配合邪黨诋毀大法,造成遭惡報死亡,成為中共邪黨的犧牲品,大法弟子不是幸災樂禍,而是深感惋惜。在此奉勸仍然緊跟江、羅迫害大法與大法弟子的人,應懸崖勒馬,否則周忠雨就是前車之鑒。 

【讀古詩品人生】題淮南寺

題淮南寺


程颢

南去北來休便休,
白蘋吹盡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
一任晚山相對愁。

【語譯】

不管走南到北,我只要想歇息我就歇息,白蘋花吹盡後,楚江是一片秋天的景色。但我不是一個對秋意會感到悲傷的人,所以也就不管夜幕中的青山如何愁眼相對了。

【品讀】

作者程颢,字伯淳,北宋理學家,世稱明道先生,河南洛陽人。程颢與其弟程頤早年師事周敦頤,後來開創了「新儒學」,因二人長期在洛陽講學,世稱「洛學」。主張「天即理」,以識得仁者(義禮智信)之理為主,認為教育的目的在培養聖人。

詩中的「白蘋」為水鱉的別稱,一種水生植物,夏、秋間開白小花。這首詩是詩人秋天到揚州淮南寺遊憩時題在寺壁上的即興之作。由於詩人是一位理學大師,所以寫出來的詩充滿哲學的意味,不同於一般詩人偏重情緒的訴求,題在寺壁上也有把自己的體認告訴世人的意思,他以看到的景象為例,說明觀察事物不要被情緒迷惑,而應以順其自然的理性角度來認知,這樣才能發現世事變化的真意。

這首詩的第一句「南去北來休便休」是詩人看到行人來往,想到自己對行止的態度,強調南來北往或行或止,完全不受人為的拘束,行其當行,止其當止。第二句「白蘋吹盡楚江秋」是詩人藉由景物的變動說明天時的推移,當江上的白蘋不見了的時候,就是秋天的到來,年年如此。天時的推移是大自然的規律,同樣不受人為的影響。第三句「道人不是悲秋客」是詩人對自己的要求與肯定。他認為自己是一位修道的人,已認識到天地之理,不應該對萬事萬物的變動再起執著之心。所以第四句 「一任晚山相對愁」就是詩人對那一片秋色所作的最好的對應態度—順其自然。說白了,順其自然就是這首詩的主旨,從行動的自由、天時的推移到對應的態度,無一不是強調要順其自然。因為詩人體認到順其自然是宇宙的法理,也是醫治人間紛擾的不二法。自然就是清靜無為,沒有私心,沒有愛惡。凡事順其自然,就不會產生執著的心,做一些勉強的事。這樣一來反而能做出一些偉大的事,老子說:「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夜拒黃金

東漢弘農人楊震(字伯起)勤奮好學,知識淵博,他教了20多年書,從不接受州郡官府的徵聘。後來他想步入仕途,人們認為楊震年歲已大,步入仕途已晚,但他的志向卻越來越堅定。大將軍鄧骘聽到楊震的名聲後,聘他為幕僚。當時楊震已經50多歲。後來,他又先後擔任荊州刺史和東萊太守。

楊震在到東萊郡赴任的時候,途經昌邑,縣令王密是他從前舉薦的茂才。夜裡,王密揣著十斤黃金來送給楊震。楊震拒絕說:「老朋友瞭解王君,王君卻不瞭解朋友,這是為什麼?」

王密回答說:「半夜三更的,不會有人知道。」

楊震正色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能說沒有人知道?」

王密聽了,滿面羞澀,只好拿著黃金走了。

後來,楊震又調任涿郡太守。他為官公正清廉,子孫們吃飯穿衣很簡樸,出門全是步行。朋友們勸他為子孫置辦產業,楊震不肯答應。他笑著說:「讓我的後代被人稱為清官的子孫,把這當作遺產留下,不是也很豐厚嗎?」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