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語譯】
西沉的月亮、啼叫的烏鴉以及滿天銀霜似的夜空,江邊上的楓葉、水上的漁火,讓我愁得難以入睡。姑蘇城外有一座寒山寺,半夜裡它的鐘聲清晰地傳到我客居的船上來。
【品讀】
這也是一首傳誦千古的名詩,凡是讀過的人,都被他所描述的情景所觸動。詩的上聯用西沉的月亮、啼叫的烏鴉、如霜的夜空、江邊的楓樹以及江上忽明忽滅的點點漁火等這些讓人感到憂傷的事物,來誘發我們的愁緒,讓我們不自覺地走入詩人所佈置的,雖歷千古卻依然鮮活的情境之中。我們可能從未認識過楓橋,但是當你讀了這首詩的時候,你的腦海中自然就會浮現出一幅你心目中的楓橋景象,他抓住了人們身處愁境時的心緒,觸目皆是讓你快樂不起來的景物,因而獲得共鳴,這就是詩人跨越千年時空的寫作功力。而更高明的是詩的下聯,詩人用「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來化解了他那原本化不開的愁。寺廟裡的鐘聲悠揚、平和、沉穩,深遠,具有警惕、自勵、覺悟、鎮定的法力,它能驚醒世間上的名利客;也能喚回苦海中的夢迷人,不過解鈴還須繫鈴人,只有自己才能解開自己心中的千千結。
寒山寺半夜傳來的鐘聲,讓詩人聽到了也悟到了,但是他卻不將悟到的結果寫出來,反而以平舖直敘不帶任何意念的「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作為結句,讓讀者去猜去感受。正因為這樣單純而又沒有結果的描述,所以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因為寒山寺的鐘聲而魂萦夢牽,都想親身體驗一下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感受。雖然歷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很多詠歎楓橋、寒山寺的詩詞,但是都沒有像張繼的〈楓橋夜泊〉那樣受到激賞,因為他寫出的是眾人的感受,解的是大家的迷惑。
為什麼人會有那麼多的愁呢?說穿了,就是有怕心,怕失去既有的,怕該來的不來,但是會不會失去?該不該來?其實在謎底揭曉之前,上天早已根據你我前世今生的總總作為,加減乘除後做了妥當的安排,就算你愁的是天下大事,也由不得你。凡事由天定,我們只不過按照安排好的進程去執行罷了,做我們該做的,得我們該得的,一切順其自然,必定神佛護佑。所以擔心不能改變事實,祈求也不會奇蹟出現,否則人人都「心想事成」,那麼這個世界豈不天下大亂?也就沒有善惡對錯了,只是人不知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