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藝術神傳】神韻開啟全新的舞台

陳永佳在首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中(2007年資料)
在2007年新唐人電視台首屆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的決賽中,來自台灣的著名舞蹈家陳永佳以古典舞的神韻和身法展示了古代劍客的俠義之風,表現出傳統文化中含蓄、外柔內剛的氣質,被評委稱讚為「相當完美」,榮獲了青年組冠軍。令陳永佳沒有想到的是,39歲的他能夠因此而走入了神韻藝術團,獲得了藝術生涯的真正巅峰和全新的人生理念。

2008年神韻藝術團在全球66個城市巡迴演出215場,吸引了超過60萬名觀眾前來觀賞,盛況空前。神韻的中國古典舞更是以純善純美的境界和神傳文化的內涵博得了各國藝術家的盛讚。陳永佳在這個國際舞台上、在回歸正統文化中走向藝術高峰。他編導及領舞的《筷子舞》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了蒙古草原男兒的陽剛與豪氣,那緊湊的節奏、剛勁勢不可擋的強大力量震撼了觀眾的心。陳永佳說,神韻藝術團讓人們瞭解什麼是真正的中華文化,意義很大。作為神韻藝術團的一名舞蹈編導,親身體會到了神韻把帶領人類回歸正統的使命。

「現在要回歸到正統的文化,對我來講挑戰性比較大。首先要放棄原來的現代藝術動作、編舞方式。現代舞走到了不講內涵而追求技巧的路子上。中國舞的內涵比技術動作更重要。有內涵的舞蹈藝術作品才能感染人,讓人回味無窮。」陳永佳說:「加入神韻之後,才體會到什麼是正統的東西。所有藝術都是來淨化人心的,是呈現美的東西。在中華文化裡,很多東西都體現了真善忍的內涵。」

陳永佳自加入神韻藝術團後,除了有演出任務之外,忙碌之餘,他還讀《轉法輪》一書,煉法輪功的功法,因此他的生活和心境有了很大的變化。

陳永佳說,「這一年來,精神層面考慮的比較多。當精神與物質需求有衝突的時候,能比較快的決定自己心靈上真正要的是什麼,心裏覺得比較踏實。修煉之後,對於一般人貪圖的追名逐利會看淡,看得開。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不快的事情,也不會像過去那樣耿耿於懷,現在會把那些不好的事情看成是好事,當成是一個提高自己心性的機會。」

最後陳永佳說,2008年度新唐人全世界中國舞舞蹈大賽、華人聲樂大賽、武術大賽、廚技大賽等9項賽事即將拉開帷幕。九個大賽也代表了中國文化中的不同領域,大賽讓世界上的更多人瞭解中國文化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方向。弘揚傳統文化是華人藝術家們的共同責任。希望更多華人藝術家能參加這些賽事。」

關於石油與進化論的謎思

人類在過去工業化發展的一百五十年中已消耗了一半的石油,保守估計地球上至少曾蘊藏兩千多億噸的石油。今天,科學家普遍認為石油是史前動物在高溫高壓下腐化而產生的。然而科學家們一直不解的是到底需要多少次的史前生物毀滅,才能產生今天這樣多的石油?石油是否僅僅由動物的腐化演變而來?

我們知道人體和動物的身體70%是水,在地表面只會腐爛掉。按現在的理論,只有在地下高溫高壓下碳水化合物才能分解成碳氫化合物,成為石油。全世界的人口是 70億,假設每人平均70公斤重,加上人類飼養的牲畜(野生動物分佈分散不計),不難計算大概可以產生3億噸原油。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的數據是全世界一年消耗大約29億噸原油。換言之把現在所有人類與牲畜完全轉換成原油,這3億噸只夠用一個半月的!

有人說史前的生物個體大,數量多。我們假設史前「龐大」的動物有大有小,平均每個一噸,仍按有效成份30%計算,要形成兩千多億噸石油得有近七千億頭史前生物,地球上怎麼裝得下?況且牠們都還有一個生存環境。若假設牠們的生存密度達到了人類今天的水平,即七十億頭。那麼就需要一百次的集中屠殺和深度掩埋才能生成兩千多億噸石油。

但是,考古的發現並不支持這樣的事件。科學家認為兩億五千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時恐龍時代展開,到六千五百萬年前小行星的撞擊地球而造成恐龍的滅絕。從寒武紀到白垩紀,目前只發現有六次大滅絕,其中最有意義的兩次災變是小行星撞擊造成的地表面滅絕。但是我們知道,在地表面恐龍滅絕只會腐爛掉,不能生成石油。

假設存在集中滅絕和深度掩埋,那麼就需要板塊的運動有突發性,像「揉麵」一樣地突然把動物埋掉。緩慢的地殼運動只會使屍體腐爛,最終成為骨骼化石,而地震和火山只能造成局部災變。但是目前地質學的發現認為板塊自有生物後是很穩定的,沒有全球性的突發性運動,而只有緩慢的地殼運動。何時有這樣龐大的力量?目前也難以解釋。

從種種對石油的成因分析,質疑了傳統理論認為石油是由動物的腐化演變而來的觀點,我們不禁再次思考生命的起源到底是怎麼回事?

以上的證據與發現幾乎都是對於我們不疑有他的「常識」的莫大衝擊。既然科學常識是有問題的,那麼人類一直以來所認為自己認知到的「宇宙真相」,離真正的宇宙真相,究竟相距多遠?

(转自洞见文化出版 《揭开史前文明的面纱》) 

神奇而又令人深思的奧斯莫的故事

陸文整理

上帝叫來他的秘書,要他把一個名叫奧斯莫的人的一生,按年月日的順序,寫成一本書。秘書說:「上帝,您不是早就把奧斯莫的一生,都編排好了嗎?他的檔案存放在天庭檔案館裡,您是要我再複印一份嗎?」上帝講:「天庭的文字,常人看不懂。我是要你用常人的文字,寫成一本書,放到人間某圖書館裡,讓奧斯莫在二十六歲時,讀到它。」秘書講:「是!我明白了。」

於是,《奧斯莫的生平》這本書出版了,但沒有一點兒吸引力,因為它看來只不過是一個名叫奧斯莫的極平常的人的平庸生活的記錄。這本書被收藏在某圖書館裡。在那裏,它積滿了灰塵。

直到有一天,一個也叫奧斯莫的印第安納州的中學教師,突然對他妻子講:「我今天要到某圖書館看看書。」妻子感到突然,問他:「自從結婚以來,從來沒見到你去圖書館。今天你是為什麼……?」他也講不出什麼理由,就是想去。因為一個人心血來潮,想要做什麼,這也是神靈的驅使。

奧斯莫來到了某圖書館,很快就在書架上看到了《奧斯莫的生平》這本書。書名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好奇地拿起這本書,吹去灰塵;開首的第一句話,使他大吃一驚:「奧斯莫於1942年6月6日,生在印第安納州奧本慈善醫院。雙親是芬蘭人。五歲時得了一場肺炎,幾乎喪生。此後便進入聖詹姆士學校。」奧斯莫讀到這裡,臉色蒼白,書幾乎從他手中掉落下來。他激動不安地將書合攏,想要知道此書是誰寫的。但是,封面上既未註明作者,也未註明出版者。他詢問了圖書館員,依然一無所獲。因為後者同樣不知道這本書是怎麼會來到圖書館的。

奧斯莫辦理了借閱手續,把書緊緊地夾在腋下,衝出圖書館,越過街道,向對面的咖啡館走去,想在那兒使自己鎮靜下來,然後再細細地研究這本書。在咖啡館裡,他又匆匆地浏覽了一下該書的頭幾頁。

頭幾頁講到了他同他妹妹之間的不愉快,講到了他在學習閱讀方面如何遲鈍,講到了在麥基諾島上的那個夏天,等等。至此,他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他開始更仔細地閱讀。他注意到,一切事件都按年月順序敘述,主人翁一生中的每一年,都構成獨立的一章,都用這樣的標題:「奧斯莫的第七年」、「奧斯莫的第八年」,如此貫穿全書。

這時他突然想到了一個主意,要把書翻到第二十六章,因為他剛剛過了二十六歲,想看看第二十六章寫了些什麼。剛翻到這一章.他就驚呆了,啊!那裏所說的一切全是真實的!例如,書中寫到,在他生日的那天,下著雨;他的夫人沒有送給他所暗示想要的雙筒望遠鏡;此後不久,他的薪水增加了,等等,奧斯莫暗自思量:怎麼會有人能以上帝的名義,在這些事情發生之前,就知道呢?因為這些都是新近發生的事情,而這本書已經積滿了灰塵。他繼續迅速地往下讀,讀到了這樣一個句子:「奧斯莫坐在圖書館對面的咖啡館裡,讀著一本書,汗濕津津地,完全忘記了(等他想起來已經遲了)他本應在四點鐘去理髮店接他的妻子。」哦,我的天哪!他已經全然忘卻了這件事。他猛然取出他的表,發現時間已近五點:太遲了。他想:妻子現在該是忿然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了。

然而,比起他在這一天中其它的收穫來,忘了接妻子而產生的苦惱,就算不了什麼了。他又斟上了一杯咖啡。現在,他起了一個念頭,想要數一數這本驚人的書,共有幾章。只有二十九章!不過,他想,這實際上沒有什麼關係。怎麼會有人將這些瑣碎的事情,無漏的都記錄下來,這倒真是令人費解的;普天之下,沒有人能夠預知這個人或那個人將活多久(奧斯莫沉思:只有上帝能夠知道這類事情。他原來不相信上帝,但現在相信了。)所以他繼續往下讀,他感到非常不安,甚至沮喪。最后一章寫道:「奧斯莫搭乘了從奧黑爾出發,飛往西北部的569次班機。該機在韋恩堡的機場跑道上墜毀,致使奧斯莫死於非命。同機喪生的還有許多人。這場悲劇還給奧斯莫一家帶來了一個損失:奧斯莫沒有在他的人壽保險寬限期結束之前辦理續期。」結局就是如此,整本書到此結束。

這就是為什麼這本書只有二十九章的原因。大概是哪一個白癡,認為他將要在一次飛機墜毀中喪生。奧斯莫想,我可不是一個白癡,我絕不會乘飛機飛往韋恩堡。我完全可以不乘那趟飛機。並且這樣一來,我還將辦理人壽保險的續期,繼續使自己的人壽保險有效。

(在三年以後,奧斯莫搭乘了一架飛往聖保羅的飛機。但在飛行途中,因為天氣突然發生雷雨變化,當駕駛員宣佈飛機將改在韋恩堡著陸時,奧斯莫勃然大怒。按照一個女乘務員的說法,他(指奧斯莫)企圖劫持飛機,使它改變航向,駛往另一個機場。民航局聲明,由於奧斯莫的反常行為,造成破壞,是這次飛機著陸時墜毀的重要因素。)

奧斯莫的異乎尋常的經歷,導致他由不相信上帝,改為信奉上帝了。當然,他沒有完全接受這種學說,因為直到最後,他還在徒勞無益地企圖反抗他的命運——這實際上是試圖改變上帝的安排。不過,關於他的整個以往生活的毋庸置疑的證據,仍然使我們都看到了:一切事情都是毫無差錯地按照書中所描述的情形發生了。

現在,為了使奧斯莫的經歷,同我們自己更有聯繫,讓我們談談這樣一些問題:

第一、奧斯莫過去不相信上帝,也沒看那本神奇的書《奧斯莫的生平》。他是按照自己的願意,自由地走了自己所選擇的生活道路?不是的。不管他信不信上帝,他都是按上帝所安排的路在走。包括他願意、還是不願意的思想,都是上帝的安排。細小到他突然要去圖書館,都是神的驅使。換句話說:他看了那本神奇的書和不看那本書,其結果也都是一樣的。

第二、由此可以推論出:我們一切人,都沒有看到上帝寫的我們的《生平》這種神奇的書,我們的一生也與奧斯莫一樣:都是由上帝所安排,「命中有時終會有,命中無時莫強求。」當然,神為了警示常人,讓人相信上帝的存在,誠信「為人莫做虧心事,三尺頭上有神靈。」偶顯神奇,也是必要的。

第三、奧斯莫以前沒看到那本關於自己的神奇的書,人在迷中,活得無憂無慮的,那樣倒也很好。他看了那本書後,想避免墜機那場災禍,反而增加了一件大憂慮。他想去改變它,因此給上帝也增加了一點麻煩:上帝為了維持原定的安排,便在空中改變天氣變化,使飛機中途妀變航向,然後還是降落到原先所安排的地點。所以,上帝不願常人知道神對人的具體安排,讓人永遠生活在迷中。也就是說:上帝不寫出一切人的《生平》是正確的。對任何人都有好處,對維持社會的平靜也有好處。所以,歷代的預測家,他們講出來的話,都是語焉不詳,若即若離,藏頭露尾,一鱗半爪。甚至預言家自己都知之甚少,原因就在這裡。(本文根據美國理查德•泰勒《形而上學》一書整理而成)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