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崇高的翅膀

上帝召開一個會議,瞭解自從賜給了動物們的翅膀後,它們是如何使用的。
  
鷹說:我用翅膀,在天空上飛翔,在這個高度裡,一切獵物都逃不過我的眼睛,我因此而生活無憂。
  
鴕鳥說:我用雙腿在荒漠裡奔跑,翅膀從沒派過用場,它揹負在身上,已成了沉重負擔。
  
企鵝說:我已把翅膀變作了鳍,它使我和魚一樣,能夠在海洋的深處自由來往。
  
……
  
上帝忽然發現現場還坐著一個人,便奇怪地問:你沒有翅膀,來這兒幹啥?
  
人說:上帝啊,雖然你沒有賜予我翅膀,但是我的靈魂卻可以飛翔,它帶著我飛翔到任何腳步不能到達的地方。
  
上帝聽了後,感喟良久,說:我賜給了你們最珍貴的翅膀,你們卻浪費在身上;我沒有賜給人以翅膀,他們卻有了靈魂的飛翔,這是一切飛翔中最崇高的翅膀!

神賜給人類自由飛翔的靈魂,這是最珍貴的禮物。但願每個人都能珍惜它。

貪贓取禍 敬佛免災

宋代的著名學者洪邁在《夷堅志》中,敘述了當時因貪贓而取禍、因敬佛而免災的真實事件,至今仍有現實教育意義。特譯述如下:

宋高宗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尚書傅國華出任舒州太守。當時正是內憂外患、兵荒馬亂之際。他聽說武昌的匪盜猖獗,心想:武昌離我舒州很近,那些匪盜如果一下子打到我舒州來,就會把我多年所得的不義之財,一搶而光;特別是我出使高麗(今朝鮮)時,所收得的奇珍異寶,未曾交公,都納入私囊。這些財物太珍貴了,可不能丟失啊!

於是,他就和全家人帶上所有財物,乘船去江寧(今南京)避難,把偌大的舒州置之度外。到了江寧,把船停在長江裡。船夫說:「城外盜賊很多,不如把船通過閘門,開到城裡的水閘裡面。」 當時鎮守江寧的官員名叫宇文仲達,他與傅國華私交很深。經聯繫,宇文仲達便打開閘門,把船放進了江寧城裡。傅國華覺得:一家人和財物,都在船上;船在江中;這段水域又在城裡。真是上了多重保險,萬無一失!

不料,就在這天夜裡,一個名叫周德的人,發動了叛變,搶劫了傅國華的船,把他的全家人都殺死了。但卻放走了一位老女僕。而傅國華所管轄的舒州,卻安然無事。

世界上其實沒有純粹的偶然,發生在傅國華身上的如此一連串巧合,難說不是種種因果相連,一念之差會帶來不同後果,後果又會帶來更多的後果。

再說當時另有一個人,名叫顧彥成,他在兩浙(今浙江、江蘇、上海一帶)擔任漕運官,家住杭州。平時辦事勤勉,又敬信神佛。他有一個仇人名叫陳通。陳通想乘當時兵荒馬亂的局勢,發動兵變。但由於顧彥成去浙江一帶視察工作未歸,就壓下心中怒火,專等顧彥成巡視歸來後起兵,以便把顧彥成全家一併滅掉。

等了好幾天,顧彥成回到杭州,當地有許多官員和百姓去迎接他。這個場面被陳通親眼所見,於是陳通決定:就在今晚起事,首先殺掉顧彥成一家!

但是,顧彥成回杭州後,略作安頓與休息,就到城外一座寺廟裡去拜佛,並且是帶了全家去的。他的行動又很簡樸,很多人都不知道。所以,當晚陳通帶著士兵來搜捕他家時,竟撲了個空。陳通還以為是誰走漏了風聲,給顧彥成通風報信了。其實不是。

顧彥成在城外的寺廟裡做完佛事後,才得知城內發生了兵變。他於是連夜趕赴別處,躲過了這一劫。

顧彥成一家人,都深信:這是神佛保佑了他們,才得以安全的避開此難。顧彥成的親友們聽說了這件事,也都開始敬奉神佛了。

【讀古詩品人生】郊行即事

郊行即事

程颢

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矶。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語譯】

在長滿了鮮花綠草的原野裡任意行走的時候,春天的腳步也進入了遠處的山崗,把四面八方渲染成一片碧綠。我興致勃勃地追逐著繁花盛景,穿梭在綠意盎然的楊柳小巷中。被流水困住了,我就坐到河流中長有青苔的石堆上休息休息。不要推卻杯中的美酒和友人慇勤相勸的心意,我只擔心風吹花落的時候美景不再。何況在清明時難得有這麼好的天氣,就不妨盡情的到處走走,但可不能流連忘返喔!

【品讀】

程颢,字伯淳,北宋理學家,世稱明道先生,河南洛陽人。程颢與其弟程頤早年師事周敦頤,後來開創了「新儒學」,因二人長期在洛陽講學,世稱「洛學」。主張「天即理」,以識得仁者(義禮智信)之理為主,認為教育的目的在培養聖人。

這是詩人到郊外春遊的即興之作,全首充滿了詩人輕鬆愉悅的心情,讓人讀來也感染到那一份春的喜悅。中國的詩人一向是多愁善感,很少有這樣勸人及時行樂的詩。尤其出自理學大師之手,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理學」就是「道學」,一談起「道」就讓人有一種嚴肅的感覺,誤以為非板起面孔不可。其實,詩人平素所倡導的是「天即理」,要有「情順萬物」的修養,更主張「聖人之喜,以物之當喜;聖人之怒,以物之當怒。是聖人之喜怒,不繫於心而繫於物也」。因此當春天的郊外百花齊放、綠意盎然,到處充滿著生的喜悅時,詩人鼓勵大家順天而行,該歡樂的時候就要歡樂,這也是詩人理論的實踐。

這首詩的首聯「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寫的是全景,告訴人們春天已經全面降臨,可以到郊外盡興的走走。次聯「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矶」是描寫詩人自己的活動情形,這個時候的詩人已經溶入了春天的懷抱中,與大自然合而為一,可以隨興而行。為了欣賞美麗的花卉,不惜穿梭在楊柳夾道的小巷中。當受到流水阻擋去路的時候就找塊石頭坐下來休息休息,這種隨興、隨機的態度就是真正的情順萬物,天人合一。第三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是寫詩人與友人互動的情形,大有為了珍惜友情、美景即使小醉一番也在所不惜的氣概,可見詩人雖然是理學大師,但是生活並不膠柱鼓瑟,道貌岸然,與詩人「物來順應」的君子之學相契合。

末聯「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總結郊遊的感想就是好好享受清明難得的好天氣,盡情的到處走走,這種喜樂的心情來自於春天清新美好的氣息,是「物之當喜」,所以不受個人心情好壞的影響,否則就不是順天之理了。可是「人之情易發而難制」所以詩人最後還是不失大師的身份,叮咛一句「莫忘歸」,告訴我們不能流連忘返,過度放縱自己喔!

善惡一念間【三十一】

編者按:古云「福禍無門,惟人自招」,我們的祖先一直相信善惡有報。其實有心人在中國大陸做一個小統計就會發現,在直接參與迫害法輪功學員的部門,重病發病率、非正常死亡率都遠遠高於其它同類部門。難道這都是偶然的嗎?《明慧網》公佈了上萬例有據可查的因緊隨中共流氓集團迫害法輪功而遭惡報的人。我們將陸續選登一些實例,希望引起讀者深思,特別希望如有親人、朋友從事此類工作的讀者,能將法輪功的真相告知親友,並勸他們替自己的未來著想,善待法輪功學員。

四川廣安縣觀塘派出所惡警楊勇、梁耀遭惡報車禍死亡

四川廣安縣觀塘派出所警察楊勇,二十多歲;梁耀,27歲。此二人都是才到派出所工作不久,卻受邪黨毒害深重。楊、梁二人長期迫害大法弟子,經常闖入大法弟子家中非法抄家,毀壞私人財物,搶走真相資料,逼迫恐嚇老弱,態度蠻橫、氣焰囂張,狀如土匪。害得許多大法弟子流離失所,有家不能回。

然而,「善惡有報是天理,多行不義必自斃!」2008年7月17日,楊、梁二惡人同坐一車,行至道班至北店路段出了車禍,後轉至重慶大醫院治療無效,於2008年7月21日雙雙死亡。

誰聽從中共的謊言誰遭殃

威海經區長峰村委治保主任聽從中共的謊言,多次夥同經區公安、派出所惡警到大法弟子家非法抄家、砸窗戶、在大法弟子家播放污蔑法輪功的片子強迫大法弟子觀看,逼迫大法弟子簽名寫不煉功保證書。不久此人兩次遭惡報,腿骨斷裂,但仍不知醒悟悔改,於2007年底突然死亡,年僅50多歲。

四川內江市原「六一零」主任陳德元已遭惡報

前任內江市「六一零」主任陳德元因緊隨邪黨迫害大法弟子,去年已得直腸癌,腸子被切除三分之二,從身體旁邊打洞排便,現已休息在家不能工作,且妻子也與之離異。四十多歲落的如此下場,真是神目如電,明察秋毫,善惡必報是天理。

甘肅慶陽市鎮原縣城關派出所所長苟會鋒遭報身亡



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城關派出所所長苟會鋒,男,現年三十九歲,於二零零八年六月十七日自己駕小車行到屯子至鎮原公路小岘子路段時,將車撞在了路邊的樹上,當場死亡。

在惡黨的悼詞中說:「苟會鋒在抓法輪功途中因公死亡」。我們希望還在為惡黨賣命的惡警們立即懸崖勒馬,立即停止對大法弟子的迫害;如不悔改,將面臨同樣下場。

莫為名利所驅

文/智真

名利乃身外之物,是帶不走的,人來時一身空,走時還是一身空。可是在世間的迷中,一些人受名利驅使,往往認為鑽營求取就會得到益處,卻沒有想過人生禍福皆有因緣,一切都在天理的安排之中。而妄心貪念僥倖的希求,不僅毫無益處,還會給自己造下罪業,因此而折福,到頭來隨業流轉,不得自主。何不認真體會古人所說的「取之有道,得之有命」、「一切福田,不離方寸」的道理呢?

據史載:唐朝時,新平縣官吏裴璞死了之後,他的外兄華元到隴右做客,在路上遇到了一位武官,後面跟有很多隨從。華元仔細一看,武官原來是裴璞,於是驚喜的問:「您不是已過世了嗎?怎麼又任武官了?」裴璞說:「我現在的職務是西川刷掠使,專門負責管理世間財務的盈縮增減。要曉得世人的一飲一啄,都是命裡注定的,何況錢財呢!陰司都有登記,所以一個人獲得的錢財,也都有一定的限制;若是超過了限制,就會被刷掠掉。或是被自己消耗浪費掉,或是遭遇橫禍,或是做生意投資虧掉,或是疾病消散,都是由我這個刷掠使來掌管。人們經過勤勞付出所得,也只是得到了本分中應有的,沒有一絲額外的;若是不勤勞,則連本分中所有的都會失去。其它事情也是一樣。唯有行善可以增加福報,你應該多做善事啊!」裴璞說完之後就不見了。

再如:宋代的劉颃文章寫的頗好,一心想早些取得功名,就來到終南山向诩聖真君叩問自己功名的事情。真君說:「你的文章雖好,但是命太薄了。你若能夠安分退守不營求,還可以保有餘年;若是過份的營求,必定會折損你的壽命。如果能多行善或許可以彌補缺失。」劉颃未能聽從真君的勸告,他想盡辦法也沒考中,結果因過份營求而生病死了。考取功名是要有福德的,怎麼可以用智巧的手段去求取呢?只有認真的積累德行,一切福份才會自然到來。

明朝的兩淮鹽運司耿九疇淡泊名利,為政清廉,凡是有請托辦的私事和禮物,一概回絕。平素不結交權貴,公事之餘就焚香讀書。他說:「為官者最親近的是百姓,若按官場請托的辦,百姓則會受害。凡事有是非曲直,豈能以私心而廢棄了公理?」他的廉潔之名,婦孺皆知。有一次耿九疇在水邊感歎的說:「水這樣清啊!」旁邊就有位小孩對他說:「 河水的清澈,比不上您操守的清廉啊!」耿九疇成為全國官吏和百姓的榜樣,後來被任命為掌管全國官吏風紀的都御史,後任尚書。他的兒子耿子裕遵守他的教誡,十九歲就考中了進士,後來任太子太保,吏部尚書,品行和他父親一樣廉潔。

自古以來有道德的人,都不會為金錢名利所動。恪守職分,修德向善,不僅可以戒除各種私慾貪念,保持清淨的心境,而且能夠使福報更加久遠。而執著名利,只會給自己增加苦報和罪業。因為人生在世,返本歸真才是做人的真正目的,道德和良知才是人生命本質中最美好的東西,是人生命中最重要的!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