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抟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绶縱榮爭及睡,朱門雖富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
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
【語譯】
有十年的時間,我追求名利,浪跡在世俗之中。但是過去那段山林生活,卻不斷地在夢中出現。紫色的印绶雖然崇榮,但是比不上無憂無慮的睡上一覺。紅色大門的人家雖然富有,卻不如安貧樂道的我自由自在。聽到大動干戈勤王的消息,就叫人發愁。聽到醉生夢死聒噪的笙歌,不由得令人煩悶起來。不如帶著舊書回到我原來隱居的地方,山野中的春天也一樣鳥語花香。
【品讀】
陳抟,字圖南,自號扶搖子,五代宋初道士,由於其出身低微,所以有關他的籍貫、家世、乃至生卒年月,史無定論。他曾在五代後唐明宗長興年間﹙約在公元930—933年﹚,舉進士不第,從此寄情山水,隱於武當山九室巖,後來移居陜西華山雲台觀,傳說每一睡,多百餘日不起。陳抟喜愛《易》學,著有《先天圖》,宋人講《易經》、氣數之學就是由陳抟開始的,他還寫了一本《指玄篇》用指頭屈算,推衍玄機,北宋太宗時賜號希夷先生。其它著作有《三峰寓言》、《高陽集》、《釣潭集》等,對北宋理學家邵雍、周敦頤頗有影響。
這是一首表達要跳脫世俗,不再追逐名利,回歸山林的詩,詩中把想要歸隱的原因,歸隱生活的優點,世俗間的紛擾、庸俗以及悟出的道理,交待的一清二楚,這表示詩人是理智的,是經過磨難後的覺悟,不是一時失意的決定,所以他的歸隱成就了他的一生,他走上修煉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他獲得很大的成就,是道教著名的神仙,在道教中居重要地位。又因為他能預測未來,發明用指頭屈算玄機的方法,所以舊時命相行業也尊奉他為祖師。
詩人的出生頗為神奇,傳說是一位漁夫打魚時,網起來的一個紫色肉球。漁人打算煮食充飢時,只聽得巨雷震響,球裂開了,露出一個嬰兒。於是嬰兒便隨漁人姓陳,取名抟,抟就是圓團的意思。陳抟出生後不會說話,直到四五歲時,一次在水岸邊遊戲,有個婦女召喚他過去餵乳吃後,才開口說話。陳抟長大後,聰明過人,閱讀經史百家典籍,一見成誦,尤其對《易》特別喜歡,十五歲時,詩、禮、書、數及方藥等書一覽無遺,無不精通。
陳抟花了十年在舉進士不第後,悟到自己不是功名中人,就不再追求功名利祿,有了歸隱的打算。父母過世後,陳抟說:「我怎能像世人那樣在輪迴之中生死呢?」,於是離開家鄉到泰山去尋訪神仙,從此走上修煉之路。有一年,陳抟遇見二位道友,他們告訴他:「武當山九室巖可以隱居。」於是,他便前往武當山九室巖棲隱,每天吐納服氣,不食煙火,僅飲酒數杯,靜默修煉了二十餘年。這期間,他撰寫《指玄篇》八十一章、《入室還丹詩》五十首,又作《釣潭集》一萬餘字,闡述道的精微奧妙。一天,陳抟深夜立於庭院中,見一神人呼喚道:「你道已修得,應當選擇歸成的地方了。」陳抟說:「您說歸成之地,想來秋天是萬物收斂結實的季節,那麼代表秋天的西方將是我歸隱的地方吧!」據說當時陳抟已七十多歲,隨即徙居西嶽華山,在山下尋得古雲台觀遺址,披荊斬棘,清除榛莽磚石,安居下來。平時,陳抟經常閉門臥睡,往往累月不起,因而「睡」名遠播。在常人看來,似乎陳抟一心貪睡,是個整天昏睡的懶道士。其實,陳抟的「睡」是一種修煉,與常人的睡眠毫不相干,是一種形似睡眠的一種道家內丹的功法,是道教的靜功。陳抟的「睡」與眾不同。據說時間短則月餘,長則數年(《貴耳集》)。這種睡法,世間再嗜睡的人也很難做到。所以,他的道友呂洞賓說:「(陳)抟非欲長睡不醒也,意在隱於睡,並資修煉內養,非真睡也。」 在道家內丹修煉上,他成就了著名的睡功,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睡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