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人生的三層樓

文/豐子恺

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

「人生」就是這樣一個三層樓。懶得(或無力)走樓梯的,就住在第一層,即把物質生活弄的很好,錦衣肉食、尊榮富貴、孝子慈孫,這樣就滿足了。這也是一種人生觀。抱這樣的人生觀的人,在世間佔大多數。

其次,高興(或有力)走樓梯的,就爬上二層樓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這裡頭。這是專心學術文藝的人。這樣的人,在世間也很多,即所謂「知識份子」、「學者」、「藝術家」。

還有一種人,「人生欲」很強,腳力大,對二層樓還不滿足,就再走樓梯,爬上三層樓去。這就是宗教徒了。他們做人很認真,滿足了「物質欲」還不夠,滿足了「精神欲」還不夠,必須探求人生的究竟。他們以為財產子孫都是身外之物,學術文藝都是暫時的美景,連自己的身體都是虛幻的存在。他們不肯做本能的奴隸,必須追究靈魂的來源,宇宙的根本,這才能滿足他們的「人生欲」。這就是宗教徒。

【讀古詩 品人生】九日藍田會飲

杜甫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髮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語譯】

年紀大了的人對秋天特別的傷感,現在只好勉強寬慰自己,打起興致來與各位盡情歡樂。吹落的帽子重新戴在又短又少的頭髮上,讓我有些難為情,只好腼腆地笑著,請求旁邊的人幫忙把帽子戴正。藍溪的水,是遙遠的千百條澗水匯聚而成的,藍田山高聳入雲,同時也是兩座寒冷的山峰之一。不知道明年的這個聚會有誰還會健在呢?趕快睜開醉眼把避邪袪災的茱萸仔細地端詳一番。

【品讀】

詩中吹帽典出《晉書‧桓溫傳》。指晉人孟嘉擔任桓溫征西參軍,九月九日隨桓溫登龍山,當時僚佐都穿戎裝,剛好一陣大風吹起,將孟嘉的帽子吹落,可是孟嘉沒有感覺到。等孟嘉去如廁的時候,桓溫便命人作文嘲笑他,並放在他的椅子上。孟嘉回來看到之後,立即作文響應,據說文情並茂,因此「孟嘉落帽」便成為文壇佳話,可惜這篇文章沒有流傳下來。

據記載,這首詩是詩人四十七歲擔任華州司功參軍時,到藍田崔氏家參與重陽節聚會所作的感懷詩。通篇充滿了對年華老去的悲怆之意,其實四十七歲還正是春秋鼎盛之時,應對未來尚有期待,於理不應該有老去的感覺,除非是歷經滄桑,度日如年才會如此嗟歎。就詩的寫作技巧來說,自然是無懈可擊,而且用「落帽」的典故符合詩人參軍的經歷,因此不會覺得突兀,但卻把原來的意思作了一個反轉,手法高超讓人佩服。

詩中的每一聯都與「老去悲秋」的主題相呼應,也是難得一見的作法。艱難曲折的坎坷生活讓詩人對自己的未來不再具有信心,「明年此會知誰健?」讀來令人不勝唏噓。其實詩人是在十二年後才過世的,也還是一段不算短的人生旅程,假如天天煩惱生命何時結束?那麼大概也就沒有什麼作為了,只能在老病窮困中過其餘生了。相對於孔子在相同年齡時「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的豪氣與「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精神相比,相差真是不可以道里計。以杜甫的才華來說,他可以活得不知老之將至,他在詩歌的創作上成就卓越,但是在人生際遇上的處理卻乏善可陳,因此痛苦地生活在顛沛流離之中,直到生命的結束,令人婉惜。

據說孟嘉還在江州武昌的時候,豫章太守褚裒久聞其名,當他回家經過武昌時,特地去問庾亮:「聞孟從事佳,今在此不?」庾亮說:「試自求之。」於是褚裒左右看了很久,指著孟嘉說:「此君小異,得無是乎?」果然被他找出來了,當時被傳為佳話,一則稱讚褚裒識人的高明,同時也替孟嘉被賞識而高興。能識人與被人賞識都是值得高興的事,但是識人的人要有心,才能從細微的差異中發掘出真人才,被人賞識的人要有真才實學,成之於內,形之於外,如此一來才能「相賞莫相違」。

古人廉儉美德故事四則

一、陸績的鬱林石

吳國的陸績,擔任鬱林太守時,十分廉儉。罷官後,他乘海船回家。船上沒有裝載任何寶貝及值錢的東西,就連一般人家的器物都很少。船太輕了,如果遇到大風就會翻船。不得已,就搬來一些大石頭壓船。回到老家後,家鄉父老鄉親,無不為之感歎。人們把這些壓船的大石頭,收集起來,作為一代廉吏的紀念物,大家都叫它為 「鬱林石」。

(出自《傳載》)

二、齊明帝的竹筷子

齊明帝吃飯時曾經用竹筷,對衛尉應昭光說:「你知道我用竹筷的用意嗎?」應昭光回答說:「過去夏禹穿著破爛衣服,還有人散佈流言說:「夏禹王拿著象牙筷,豢養動物。這是古代先哲留下的教訓。現在您聖明樸素,有古人遺風。太平盛世,用竹筷子最好。」

(出自《談薮》)

三、唐玄宗話惜福

唐肅宗做太子時,曾經侍奉他的父皇唐玄宗吃飯,在給皇帝準備的御膳中,有熟食羊前肢。皇帝示意太子去切割。太子割完了,手上還沾有許多油漬、肉渣兒,就拿餅給擦乾淨了。皇上一直觀察他,有些不高興。太子就連餅與油漬一起都吃了。皇上很高興,對太子說:「對於福氣,就該如此珍惜!」

(出自《柳氏史》)

四、肅宗穿舊衣

韓擇木在奏折中,誇獎唐肅宗的節儉,說:「陛下的女樂歌妓,沒有華麗奢侈的服飾;飲食中,也沒有美味珍馐。」肅宗這時就伸出自己的袖子,讓大家看,並說:「我自己穿的衣服,都洗過多次了,也是舊的。」

1955年諾貝爾化學獎錯發?

中央電視台誣蔑法輪功創始人更改生日、稱自己是「釋迦牟尼轉世」,但實際情況是文革中政府把生日寫錯了,後來把錯的改回來而已。

為了配合「生日問題」的造謠,《人民日報》1999年7月29日第一版報導,現年80歲的老人潘玉芳聲稱1952年為李洪志先生接生(實際上李洪志先生是出生於1951年),並對 47~48年前的一件日常往事「記憶猶新」,記得當時的日期。為了進一步诋毀李洪志先生,為了證明老人記憶確鑿,報導中還稱,當時還注射了「催產素」。

然而,催產素應用於臨床,是1953年以後的事。不知這位老人1952年採用什麼先進技術製造的催產素?根據《哥倫比亞百科全書》(The Columbia Encyclopedia, Fifth Edition, Copyright 1993,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記載,科學家於1953年發現了催產素的分子結構,同年,在實驗室成功地合成了催產素。首次人工合成催產素的美國科學家Vincent du Vigneaud於1955年因此而獲諾貝爾化學獎。中共為了造假竟然可以讓催產素早發明一年!難道1955年諾貝爾化學獎該頒發給中國老人潘玉芳?!

神祐孝婦

清代名臣紀曉岚,曾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個討飯行乞的婦女,她對婆婆特別孝順。有一次,她自己餓的跌倒在路旁,但她手裡討來的一碗飯卻捧的緊緊不肯撒手。她嘴裡還不停的叨念說:「婆婆還沒吃飯呢!」

有人關切的過來幫助她,並詢問她一些情況。這位討飯的婦女說,當初她隨婆婆出來討飯,只是謹慎的跟隨在婆婆身後,聽從指揮而已。

有一天晚上,她和婆婆蜷縮在一座古廟的廊下過夜。半夜裡,她聽見殿堂之上有人厲聲吼道:你這混蛋!為什麼不避開那位往田裡送飯的孝婦?害的她受了陰氣,發冷發熱,頭昏腦脹!

就聽另一個聲音辯解說:當時我手裡拿著緊急檄文,慌裡慌張地沒看清是誰。

又聽前一位的聲音更加火冒三丈,罵道:混蛋!凡是忠臣孝子,頭頂上都有幾尺神光照耀,難道你是瞎子,沒看見嗎?接著聽到一頓鞭打聲和呼號聲,這樣鬧了好久才平靜下來。

第二天,婆媳倆來到村裡,果然聽說有位農婦往田裡送飯的時候被旋風所襲,現在還頭痛不止。當人們談論起那位農婦時,都交口稱讚她的賢淑與孝道。這位討飯的婦女為此深受感動,從那以後,侍奉婆婆唯恐有不週到的地方。

孝道是人倫的基礎之一,是神佛非常看重的。凡有大志者,皆應在貞、孝這兩方面做好。(資料來源:《閱微草堂筆記》)

一樁神奇的報應

以前,長州有個秀才名叫馬士麟,自小隨從父親在北樓讀書,閣樓窗外不遠處,是賣菊花的王老頭的露台。

一天早上馬士麟起得早,靠在閣樓窗前,張望四周景色。這時天剛微微亮,他見王老頭在露台澆完菊花,正要下露台去。這時有個挑糞的,想要上台幫王老頭澆花。王老頭推辭說不用。而挑糞的卻執意要上去,於是兩人便互相推讓起來。由於天剛下過雨,台坡有些打滑,王老頭用手推挑糞人的時候,挑糞人一不小心滑倒了,滾下露台摔死了。這一下,可把王老頭嚇壞了。無意中把人家推倒這可怎麼辦啊?他嚇得不敢做聲,悄悄開了後門,拖著死者把他放到一個河邊,再把那擔糞桶放到屍體的旁邊。然後悄悄回去,關上家門,躺下來,裝著沒發生什麼事的樣子睡下了。

馬士麟那時候剛十二歲,年齡雖小,但他對這事的全過程,卻看得清清楚楚。想著這事人命關天,不敢亂說,就關上了窗戶,裝作沒看見。天漸漸亮起來了,只聽得外面到處在傳:「河邊死了人!」裡保已經報了官。等到中午時,武進縣的知縣已經到了,檢查了一番說:「屍體沒有傷痕,應該是不小心失足跌死的。」於是官府就命人把屍體入棺加封,出告示找尋死者的親人,掩埋了事。

事隔九年,現在,馬士麟已經二十一歲了,入學做了生員。馬士麟早起溫習經書,他打開窗戶,見遠遠的巷口,有人挑著一擔桶,徐徐而來。仔細一看,正是當年死去的那個挑糞人。馬士麟大驚,以為他是來報王老頭的仇。過了一會兒,只見那個挑糞人走過了王老頭家門,並沒有進去;而是進了一個李家的大門。這個李家頗為富有,也算是近鄰,與王老頭家是對面。馬士麟覺得很疑惑,於是跟隨其後。跟到了李家門前,得知李家的娘子已經生下個公子了。馬士麟意識到一定是挑糞人來托生的。但奇怪:李家那麼富有,挑糞人是哪裏修來這樣的福氣呢?自此以後,馬士麟就特別留意李家小孩的一言一行。

又過了七年,李家的兒子漸漸長大了,他不喜歡讀書,而喜歡養鳥之類。而王老頭已經八十多歲了,依然和以前一樣健康。有一天,馬士麟又起早在窗邊四望。見王老頭正在露台澆菊花,李家的兒子也在自家露台上放鴿子。忽然有十多隻鴿子,飛到王老頭的花台欄杆上去了,李家小孩急了,尋了些石子,朝鴿子扔去,不料石子卻打中了王老頭。老頭被嚇了一大跳,一失神,沒站穩,從露台上滑了下去,過了一陣還不見起來,兩腿已經殭直了。小孩見到這個場面,嚇得個半死,不敢作聲,偷偷的關起窗戶回家了。天漸漸亮起來,王老頭的子孫見他還沒進來,就出房門來找,見王老頭失足摔死在露台下面。都非常難過,大哭一場,然後,把他安葬了。

後來馬士麟把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向幾個朋友講了出來。一個挑糞人,一個王老頭,他們之間的因果報應,是這麼的巧合,真算是天理公平了。而他們兩個當事人,卻都不知情。只有這個姓馬的外人,見證了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可見天下事,吉凶禍福都有來因。而且這些報應,都是對等、均衡的,沒有絲毫的差錯。只可惜那無窮無盡的報應,都缺少個像馬士麟這樣的明眼旁觀者,來從中見證罷了。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