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地下钟乳石洞窟内的石笋与石柱,科学家分析其上的沉积物可以推测形成期间当地雨量的变化。
(据大纪元记者黄一山综合编译)近日即将刊载于科学期刊《Quaternary Research》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根据发现于圣城耶路撒冷附近洞穴中的石笋,经由考古分析其上沉积物成份,发现公元一世纪至公元四世纪期间,当地经历了一段雨量骤减的时期,而这段时间正好与两大文明帝国罗马与拜占庭帝国衰落时间相吻合,科学家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巧合,是否因为气候的变迁而导致两大古帝国的衰败。

领导这项研究的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地理学家约翰·卫利(John Valley)表示:“不管是否这个气候变迁削弱了拜占庭帝国,但它是一个有趣的巧合。往往这类气候变化发生的同时,历史上都记载着帝国的大变化”。

根据圣城附近的索瑞克石窟(Soreq Cave)内石笋上的沉积物,研究人员利用同位素方法分析其中的化学成份,可以得出降雨量的变化,先进的离子探针的使用,甚至可以精确估计当年每一季度的降雨量。估测结果发现,在公元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期间,东地中海区域转为少雨的气候,包括一段极端少雨的时期发生在公元一世纪至公元四世纪。索瑞克石窟约形成于西元前二世纪至西元十一世纪期间。

事实上,类似的研究与技术也曾用来考证北美一千年前的干旱时期,当时亦是瑪雅文明衰败的期间。近期坊间知名人类学家的著作《历史上的大暖化(The Great Warming,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Civilisations)》也提出类似的观点与证据。作者布莱恩·费根博士(Brian Fagan)多年前即阐明连结气候与人类历史的独特观点,书中提出公元十世纪至十五世纪全球气候转为温暖,局部地区的干旱引发了中国元朝的大饥荒、南亚吴哥窟文明的殒落与北美洲瑪雅文明的瓦解,可能都与当时的气候转变有很大的关联;饥荒连年,人民不得温饱,帝国也因此由盛而衰。

悠悠千古,多少帝国由盛而衰、多少王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当其兴盛之时,人们看不透也想不到,在那貌似强大的背后,有一双无形的上苍之手轻轻一拨,刹那间物是人非,成就历史的沧桑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