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考古与神话

《山海经》配图

文/正见网丛书编辑小组

还记得上帝造人、女娲造人、盘古开天或是诺亚方舟的神话故事吗?当“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说法取代神造人的说法后,这些故事逐渐地被我们淡忘了,或是被当成古人由于对大自然现象缺乏科学的理解所产生的奇想。但是神话的本质是什么呢?从许多古代出土文物和典籍显示,不论东方或西方,古人是相信、崇敬神的,遵守着神所教导的道理(神话)做人处事,薪火相传。然而到了后来,神话的内涵不被后人理解了,人们就渐渐地认为神话仅仅是一种飘渺的想像罢了。目前,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走入古老的神话研究,获得了别于以往的理性研究成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山海经》

在中国,有一本非常古老的书叫《山海经》,作者与年代已不可考,一般认为是尧舜时代的大禹、伯益所作。书中记载的远古时代的讯息非常丰富,包括山名五百五十座,水流三百条、神灵四百五十个、历史人物一百多个、邦国一百多个、动植物一百八十多种……。全书分成山经部分的《五藏山经》与海经部分的《海外四经》、《海内四经》、《大荒四经》与附录海内经短篇。

当现代人提到《山海经》时,都会将它归类到无法理解的神话范畴里。但是从历史上来看,古人的想法和我们非常不同,对它有很高的评价。例如《汉书•艺文志》认为它是一本地理博物之作。在东汉王景治水时,汉明帝还赐他《山海经》,显示它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隋书•经籍志》则列在史部地理类。

看来《山海经》很可能不是古人奇发异想的创作,反倒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智慧,只是在我们越来越难理解它的意涵时,才将它当成是古人的想像了。如果能够解读它,或许就会像当代学者王红旗与孙晓琴在他们合作绘出的画(高五•四米,宽七•八米的《帝禹山河图》)中看到的是一片非常广阔的景象。

学原子物理的王红旗在七○年代中期偶然看到《山海经》,就被深深的迷住,但同时也对里边的内容有着许多疑问。经过二十年的潜心研究,他逐渐地理出头绪,特别是《五藏山经》这部份。他认为四、五千年前的大禹时代,曾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地理考察测绘工程,不但绘出地图,并撰写了地理考察报告。《五藏山经》就是那次的考察报告,然而地图已经失传。

从《五藏山经》所描述的东或西多少里,其阳有什么,其阴有什么,什么水要流注到哪里,以及标明的实测里数,王红旗说书中文字的本身就透露出地理考察报告的性质。于是,当王红旗有天突然领悟到写经人的位置很可能在今天的华山──潼关一带时,他便能逐步地推测出二十六条山脉从内向外、由近而远的排列原则。据此,他与夫人孙晓琴一点一滴地完成了山海经的山脉复原图。在复原图中,我们看到山东半岛被海水切割,华北平原部份淹没在海水里,洞庭湖则是一片大得多的水域沼泽,这些都反应了冰河期给地球带来的影响。配合自然科学的研究,他还指出约七千年前左右,因全球气温上升带来的冰河融化加速,使得海水推进到今日京广线一带的太行山脚下,《五藏山经》反应的正是海浸后期的情况。

这个故事提醒了我们如果改变一下固有的观念,重新思考古人留下的遗产,我们将会有一个思考上的飞跃。就像王红旗夫妇所作的努力一样,不但使我们认识古时候的中国地理分布,甚至结合科学发现后,还能做更多的研究。

诺亚方舟

《圣经》说:“当诺亚六百岁,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了,天上的窗户也敞开了。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正当那日,诺亚和他三个儿子闪、含、雅弗,并诺亚的妻子和三个儿媳,都进入方舟。……

洪水泛滥在地上四十天,水往上涨,把方舟从地上漂起。水势浩大,在地上大大的往上涨,方舟在水面上漂来漂去。……水势浩大,在地上共一百五十天 …… 七月十七日,方舟停在亚拉腊山上。

水又渐消,到十月初一日,山顶都现出来了。……。他又等了七天,再把鸽子从方舟放出去。到了晚上,鸽子回到他那里,嘴里叼着一个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子……到诺亚六百零一岁,正月初一日,地上的水都干了。诺亚撤去方舟的盖观看,便见地面上干了。到了二月十七日,地就都干了 …… 于是诺亚和他的妻子、儿子、儿媳,都出来了。一切走兽、昆虫、飞鸟,和地上所有的动物,各从其类,也都出了方舟。”

这段圣经上的记载说明,上帝为重新改造世界,下令信徒诺亚制造一艘庞大木舟,在洪水到来前将地面上所有动植物,按类别、雌雄一对全部接运舟内避难。随后,洪水淹没了地面一切,只有方舟漂浮在水面。最后方舟停泊在一处唯一露出水面的陆地。

诺亚方舟的故事,在现代除了有宗教信仰的人还相信它的真实性以外,一般人并不将它当作发生过的历史事件。然而一九六○年九月份的《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张由土耳其的侦查机于一万尺高空所拍摄到的卫星照片,图中明显的可以看到在土耳其阿拉特山附近确实有一个船形遗迹,发表后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前往探索。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知道照片上的遗迹是否真是诺亚方舟,不过这项科学发现倒提供了我们一条线索去思考这段神话的真实性,想一想这场大洪水发生的原因,还有上帝为什么选中诺亚,使他幸免于此难吧!(摘自《揭开史前文明的面纱》)

六千五百万年前的神秘大火

文/同云

根据一项亚利桑那大学2002年公开的一研究成果,在六千五百万年前,一个高速运动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从而引起了全球的灾难性的大火,遍及北美洲的南部和整个的赤道区域。

这是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的戴维·克雷(David A. Kring)和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的丹尼尔·德达(Daniel D. Durda)的研究结果。该成果发表在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从1990年起就开始用计算机模拟来研究模拟这场巨大的、灾难性的撞击。科学家们认为,它导致了大量的物种的消失,包括恐龙的灭绝。

克雷介绍说,“我们现在有更多的证据来了解这场大火。”“我们的计算表明,这场大火不是一次点燃的,而是在世界各地不同时间被点燃了多次。”“我们还不知道这个撞击物体(星体)的运行轨迹。也许因此而导致了这些大火。”

他们通过很细致的计算模型表明这场神秘大火是在这次撞击后的几天内出现的,由此而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全球至少有75%的动植物物种灭绝。

根据他们的研究,一种可能性是撞击产生的巨大碎片被反弹到大气层中,在几天内又象“陨石雨”一样降落下来。因为碎片很大,再加上数量极多,它们与地表的密集撞击产生的高温导致地表的植物点燃。

这次撞击的能量如此之大,要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把广岛(Hiroshima)和长崎(Nagasaki)夷为平地的原子弹还要大100亿倍。事实上,根据计算,有12%的碎片甚至脱离地球的束缚,冲进太阳系的其它行星轨道中去。

再加上地球是转动的,所以当碎片从高空中飞回来时,就分散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引发了大火在多处同时燃起。

对这种史前大灾难的研究意义是重大的。因为即便人类的科技水平再发达,在突如其来的天灾面前,可能也是无能为力的。事实上,在2000年就有小行星碎片从地球旁边擦身而过。科学家们已承认,如果它撞上地球,则可能毁灭地球上所有的人类。

一些地质学家认为从进化论上来说,六千五百万年前的这场大火标志着中生代(Mesozoic)的结束,新生代(Cenozoic)的开始,因为随后出现了哺乳动物的大量崛起。这种说法很有争议,即使现代科学也很难解释为何大灾难会导致新型物种的突然出现。所以也有科学家认为,这或许是一次史前文明的湮灭,类似于玛雅文明的衰落或楼兰古国的消失。(原载新生网)

研究:气候变迁或致两大古帝国的殒落

一处地下钟乳石洞窟内的石笋与石柱,科学家分析其上的沉积物可以推测形成期间当地雨量的变化。
(据大纪元记者黄一山综合编译)近日即将刊载于科学期刊《Quaternary Research》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根据发现于圣城耶路撒冷附近洞穴中的石笋,经由考古分析其上沉积物成份,发现公元一世纪至公元四世纪期间,当地经历了一段雨量骤减的时期,而这段时间正好与两大文明帝国罗马与拜占庭帝国衰落时间相吻合,科学家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巧合,是否因为气候的变迁而导致两大古帝国的衰败。

领导这项研究的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地理学家约翰·卫利(John Valley)表示:“不管是否这个气候变迁削弱了拜占庭帝国,但它是一个有趣的巧合。往往这类气候变化发生的同时,历史上都记载着帝国的大变化”。

根据圣城附近的索瑞克石窟(Soreq Cave)内石笋上的沉积物,研究人员利用同位素方法分析其中的化学成份,可以得出降雨量的变化,先进的离子探针的使用,甚至可以精确估计当年每一季度的降雨量。估测结果发现,在公元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期间,东地中海区域转为少雨的气候,包括一段极端少雨的时期发生在公元一世纪至公元四世纪。索瑞克石窟约形成于西元前二世纪至西元十一世纪期间。

事实上,类似的研究与技术也曾用来考证北美一千年前的干旱时期,当时亦是瑪雅文明衰败的期间。近期坊间知名人类学家的著作《历史上的大暖化(The Great Warming,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Civilisations)》也提出类似的观点与证据。作者布莱恩·费根博士(Brian Fagan)多年前即阐明连结气候与人类历史的独特观点,书中提出公元十世纪至十五世纪全球气候转为温暖,局部地区的干旱引发了中国元朝的大饥荒、南亚吴哥窟文明的殒落与北美洲瑪雅文明的瓦解,可能都与当时的气候转变有很大的关联;饥荒连年,人民不得温饱,帝国也因此由盛而衰。

悠悠千古,多少帝国由盛而衰、多少王朝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当其兴盛之时,人们看不透也想不到,在那貌似强大的背后,有一双无形的上苍之手轻轻一拨,刹那间物是人非,成就历史的沧桑巨变。

散文詩:世界

世為遷流,從荒遠的洞穴石器,到所謂的現代文明,一個必定的過程,以亘古的時速,往復輪迴。

界為方位,在深邃的天宇,在茫茫的大地,一種必遵的軌跡,於浩瀚的空間,不可違逆。

從一地到另一地,什麼正在發生,沉沉浮浮,聚聚分分,彷彿一個世界的暗中演運,彷彿一個世紀的暗中化隱。

所有的景象與交替,都已在無形中悄然更新。而屬於久遠的傳說,在深陷的日子裡,卻越來越真。
總是難以置信,水聲黯淡了你的眼睛,生命在深處浮游,可成可毀。

總是難以置信,萬象更始,乾坤旋轉,一種無邊而至上的聖潔,在冥冥之中正獲得深刻的敬意。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