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另外空间探秘(上)

百慕达东南海域
是不是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和我们的世界并存呢?从古到今,这一直是人类心中的谜团,古代的人们就相信除了他们生活的人间,还存在着地狱和天堂。并有“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的说法。

这难道真是凭空杜撰的吗?如果不是,“天上”又指哪里呢?请看下面事例:
 
1984年初在墨西哥北部沙滩上发现了5架1945年美国在百慕大失踪的军用飞机。更令人惊讶的是,飞机上除了没有人,其他设备崭新依然,丝毫没有经历40年的迹象。而桌上的咖啡还冒着热气。究竟这个世界存在那哪里?这5架飞机又如何穿越我们的空间,到达另一个世界呢?

“显性和隐性世界”学说

部分学者认为存在两个时空体系。即两个世界。一个是我们看得到、摸得到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世界(称为显性世界);另一个是一般人(除特异功能者)凭现在的技术达不到的隐性世界。

两个世界平行发展。它们之间好像有一层无缝的“天衣”,它致密连光都透不过去,但是它并不完全致密,在比较稀薄的地方物体就可以穿越,于是便有了时光穿梭现象。

百慕大海域经常发生飞机、船只失踪事件,因此那里的“天衣”可能有一道裂缝,物体通过裂缝就可以在两个世界穿梭!在隐性世界中时间可以变慢或停止,甚至倒流。而且可以使人具有一些在显性世界没有的特异功能。

由此,可以联想到人类的灵魂问题。有一些濒死体验的人介绍说,他们在弥留之际,感到自己在轻轻的往上飘,离开自己的身体。然后看到自己一生的经验就像放电影一样在眼前闪过。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推断这些人实际在经历一个时空穿梭的过程。而灵魂是人在隐性世界生命存在的主体形式。

有位哲人这样比喻:我们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的外部是未知的。我们的知识越丰富,圆也越大,接触到的未知事物也就越多。科学是无止境的,宇宙更是浩瀚莫测的,有待于我们不断地探索。

“多世界”学说

1957年,一位博士生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首先提出了后来被称为“多世界”(many worlds)理论的思想。就是说一个电子其实共存于许多不同的世界中,我们观察到的只是其中一个世界中的表现。

这个思想发表后,物理学界几乎无人回应,幸而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支持这个思想才使之得以流传,这位诺贝尔奖得主还帮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了解这个理论。

如果接受了物质存在于多个世界或空间中这个思想,再看人间的许多事就是一个不同的图景。在这个空间中我们看到有山有水、有人、有社会,那么在别的空间中是不是也有这些呢?这个空间中会晴天里一下开始刮风下雨,人会“没来由”地生一场病,想出一点什么,社会上突然出了什么事,会不会就是从别的空间里引发的呢?

学过量子力学的人知道,电子的运动规律和我们宏观世界中的物体的运动规律是很不一样的。那么从“多世界”理论来说,就是宏观世界的物体没有表现出那样明显的与其他空间的联系,也就有了经典物理学中的那些定律。

可是一个人要是能突破空间的话,那不就是违反了物理定律,出了特异功能了吗?在这个空间里相距遥远,或是被阻隔,或是没有明显的物质表现,可是在另外的空间却可能是易如反掌的事。

耳朵识字只要另外空间那儿有眼睛,看到了让这边知道就是了;遥感、遥视、预测、他心通(读心术)看上去跨越了时间空间的距离,在另外空间里却可能是历历在目。关键是要能实现空间的转换。

既然人做的事以及心中所想的,透过特异功能都可以看得到,也就是说在另外空间都被清楚的记载着,那么人就不是简单地做了一件坏事就没事了。这边可能没人知道,或逃避了惩罚,可那边却隐瞒不了。所以东西方的宗教和传统说法中都教人要做好事,死后有个好去处,都是有原因的。人死了,这边空间一把火就烧没了,而那边又是什么样的呢?其实许多研究宇宙、人脑的顶尖科学家都是从宗教中得到灵感的。宗教和中国古代科学用的是与现代科学不同的认识方法,用现代科学的语言也是可以说明的。

说说“阴阳天”的“科学解释”

深圳出现的“阴阳天”

文/曲铮

最近,中国大陆各地相继出现“阴阳天”。其表现为,天空突然一分为二,泾渭分明。一大片浓重的云彩整齐地铺过来。被云彩遮盖的地方黑压压的,犹如一张巨大的毯子正在慢慢地覆盖天空,也好像科幻片中外星人母舰突然降临地球一样,而没有云彩的地方仍然明亮,整个天空看上去像张“阴阳脸”。

这种奇观分别出现在安徽的合肥、巢湖、湖北的北武汉、十堰、孝感、襄樊、以及西安、深圳等地。对此民间议论纷纷,因为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毕竟深入人心,这样大规模的异象,古人一定会和当时的人间大事相联系看待。

这里并不想评论古人说的是否有道理,只想说说中共气象局网站特地为此刊登的“专家”意见:“专家称并不诡异”(http://www.weather.com.cn/static/html/article/20081124/18457.shtml)

文中引述不署名“专家”意见(很奇怪,专家为什么要匿名?)说,“我们平时坐飞机的时候,经常会看见大片成直线形状的云彩,不过平时在地面上比较少见罢了。

而这种云彩如果在低空,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阴阳天’。至于快速移动并不稀奇,由于地球自转,所有的云彩都是移动的,只不过在地面上看这种直线型的大面积云彩移动十分显眼而已。”

“ 专家”意见有一个致命错误:云的移动不是因为什么地球自转,否则的话云层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自东向西运动。地球自转的速度在4万公里/24小时的量级(时速超过一千公里),比飞机还快,和云的移动有什么关系?地球自转是带着大气层、包括云层一起转动的,不然的话我们站在地球上时刻都会感到耳边呼呼风响。中共 “专家”至此露馅,气象专家会连云的移动原因都搞错?

云的移动是因为大气本身相对于地球的运动,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刮风。

在气象上,云按形态分类是有条状的云,但条状云和阴阳天明明是两回事,生成环境不同。说什么“这种云彩如果在低空,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阴阳天’”这是偷换概念。这种说法就相当于说,纽约12月份下雪很常见,如果这种雪12月份下到悉尼,就成了夏天降雪,也不稀奇。

“专家”还说,“云彩本来就变幻无穷,无论形成什么样的形状都不用奇怪。”

没错,云彩确是变幻无穷,原因就是我们对流层(报导中阴阳天的现象都出现在对流层,在中纬度地区是大约10-12公里以内)的风场、气压场、水汽场和温度场变幻无穷。正因为如此,形成多姿多态的云彩很常见,但形成边缘规规整整的大块云彩就不容易,要想长时间维持这种形态就成了非常的小概率事件。尤其当云在运动过程中,风、气压、水汽和温度场随时因当地地形变化、地表热力学状况等等而受到扰动,在运动中维持整齐的边缘更是难得的罕见现象。而全国各地多处都出现这种事情,只能说是极端小概率事件。请注意这种“阴阳天”更不可能是同一个天气系统从深圳、安徽、湖北、到陕西逛了一圈,因为要跨越那么大的地理范围还使云层保持边缘整齐那就更不是“自然现象”了。

所以说,如果非要从科学上解释,只能说我们碰到了极其罕见的巧合。当然有的人会说用巧合来解释,这太牵强了吧?这算什么科学解释?!没错,这种千载难遇的奇观背后,一定还有目前科学上没认识到的规律在起作用,也可能是其他现象的前兆,古人天人感应的经验未必无理。“巧合”本身并不是本质的原因,它只是搪塞目前科学还不能完全认识的现象的一种懒惰的借口。科学发展如果仅仅停于巧合,牛顿不会发现万有引力,弗莱明不会发明青霉素,伦琴不会发现X射线,当然科学也不会向前发展了。

其实科学本来就不是万能的,存在科学解释不了的现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中共虽然号称“尊重科学”,动不动用巧合来解释各种特异现象,说到底只想利用科学。2008年各类灾异不断,民间抗议浪潮不绝,百姓纷传“天灭中共”、“退党保平安”,因而任何异象都会让中共感到政权岌岌可危。所谓“专家称并不诡异”,其实是想掩盖中共内心的诡异和恐惧而已。

二千年前的光学玻璃镜片

二千年前的古代电池(摄于巴格达博物馆)

文/威宇

位于中东巴格达近郊的帕斯安城遗址因发掘出公元前250--224年的古老电池后便声名大噪(1),此事件亦被收录于正见网出版的《揭开史前文明的面纱-您不知道的年代》一书中。但令人惊奇的不仅仅如此而已,现在有了更惊人的发现。

位于同一遗址的发掘处,又发掘出一个抛光镜片,该镜片约二个拇指一般大且透明度极高,经检验证实这是一块经过抛光过的镜片,但由于年代久远,与该镜片套合的其它部位都已不复存在,仅保存下具裂痕的镜片部位,而这个人类已知的最古老镜片,目前则收藏于大英博物馆(2)。

教科书告诉我们:目前已知的最早光学玻璃的抛光技术始于16世纪的欧洲。但我们却能在二千二百年之久的古代遗迹中发现抛光过的光学玻璃镜片。

制作这个镜片的古巴格达人,显然具备跟现在工艺家及科学家同等的打磨及抛光知识,能经由融熔所需的玻璃材料,加工成所需要的形状并加以抛光以达到极高的透明度。而如果这些古巴格达人不具备打磨及抛光知识的话,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制作这一块镜片?照片资料提供者 Erich Von Daniken说:“我认为这里存在过一个不为人知的古老高度文明!”。

参考资料

1. William R. Corliss, Ancient Man: A Handbook of Puzzling Artifacts, Sourcebook Project Pub, September 1977.
2. Erich Von Daniken, Chariots of the Gods, Berkley Pub Group, August 1987.

博物馆工作人员手持镜片:可由镜片的一端清晰地看见镜片另一端的右手中指,可知透明度相当高(摄于大英博物馆)

诗歌二首

神韵赞

文/黑龙江大法弟子小石头

仙姿云霞彩
神韵自天来
明眸纯真意
微笑慈悲怀
清音动天地
曼舞起莲台
唤出真本性
拂去旧尘埃
钟鼓声声震
迷子快归来

观神韵节目《大唐鼓吏》

河山龙虎齐引吭,映日金甲纵儿郎。
战鼓岂只风云起?豪情无处不大唐。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