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知名地质学家: 世界人文始于神,归于神

世界知名地质学家斯库奇教授及夫人

神韵晚会在波士顿的第二场演出,似乎没有受到天气预报即将下大风雪的影响,又迎来一个满场,观众热情洋溢。当晚许多学术界和艺术界名流慕名而来,世界知名地质学家、波士顿大学教授斯库奇(Robert Schoch)和百老汇知名演员,职业芭蕾舞家、现任哈佛大学及卫斯理大学芭蕾舞教师尤丽斯(Catherine Ulissey)伉俪就是其中两位。在节目演出期间,库奇教授不断的点头,太太尤丽斯在每个节目结束后使劲鼓掌。

斯库奇教授以研究“地球曾经经历巨大的灾难,而毁灭了许多古文明的遗迹”而闻名世界。他的名字被生物界借来命名一个已经灭绝了的哺乳动物的基因种。

斯库奇教授认为神韵演出完美的表现了古老的中国文化,很高兴能看到古老文明的复兴,这是跟其它波士顿歌剧院上演剧目的不同。他说,“中国文化是全世界最古老的,而且依旧持续的文化。晚会中每个节目都有各自特殊的表达涵义,其中传达的人文信息令人深思而感动。”

他对神韵所展示的东方古老传说和正统中华文化很有兴趣。作为一个地质学家,他通过研究古代建筑来研究世界各地的古文明。他认为,神韵演出不但服饰华美,舞姿优雅,最让他震动的是这场晚会传达的人文信息跟世界上许多其他古老文明非常相似,都在说神的故事---人类的文化始于神,也将回归其本源,回归于神。这是世界人文的共同之处。这场晚会给他上了很好的一堂课,令其深思。

斯库奇教授世界闻名的研究是,他认为地球很有可能出现过巨大的灾难,把许多远古文明的遗迹完全冲洗掉了。他研究公元前7千年到5千年建造的金字塔,发现其被侵蚀最严重的原因不是风化影响,而是被水冲淹。他另一个著名的理论是,全世界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埃及或是美苏布打尼亚的金字塔-都是另一个更古老文明的代表。

斯库奇教授表示每个故事都演绎的好而生动,同时很容易看得懂,他说,“我完全被神韵陶醉了!”

尤丽斯是一个有20年舞台经验的艺术家。她16岁就在马里兰芭蕾舞团担任舞蹈演员,在伊朗现代芭蕾舞团担任独舞。17岁就加入纽约著名的Eliot Feld芭蕾舞团,担任独舞和领舞。从纽约林肯中心,到华盛顿的肯尼迪中心,她的演出足迹遍布全球。尤丽斯女士还是百老汇明星,她担纲托尼奖赢家,原创舞台剧“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以及多部百老汇经典剧目的演出。


尤丽斯女士表示晚会是视觉上的盛宴,编舞上非常丰富。这些舞蹈演员的训练非常扎实。女演员舞姿端庄柔美,男演员强劲有力。她最喜欢婆罗花开,美的无法用语言形容,演员的手的姿势,脚的动作,她们似乎在台上飘动。男演员的舞蹈她最喜欢的是大唐鼓吏,她一定要回去好好再读读节目册。这是她第一次看中国舞的演出,运用三维立体的天幕作为布景是她第一次看到。在芭蕾或是百老汇剧中,只是用一些道具和平面绘画做布景。尤丽斯认为这台晚会从远古时代,到不同朝代,再在到现代,跨越时空,实属独创。

当听到神韵在波士顿还有最后一场演出时,他们表示要赶紧告诉朋友。

日本明治时代的特异功能女子

日本明治时代的特异功能女子御船千鹤子
日本第一个有记载具有特异视觉功能的女子御船千鹤子所处的时代是日本明治时代,其悲惨的命运近年被日本媒体报导。其拥有特殊的超常功能也引来人们的好奇及探寻。近年来日本家喻户晓,下文将介绍她坎坷的命运。

千鹤子出生于1908年7月17日,诞生在日本熊本的御船医生家。御船千鹤子年轻时下嫁日本陆军中尉。一天,家里的公公说,他钱包里的50元钱突然不见了,千鹤子听到后稍微想了想,就对公婆说,那50元钱在抽屉里的某处放着。公婆很吃惊,就照着千鹤子所说的地方去搜寻,果然找到。可婆婆却对千鹤子产生怀疑,认为千鹤子偷钱,后来千鹤子的丈夫把她休掉了。千鹤子结束了短暂的婚姻,回到娘家,在父亲经营的汉方医药铺里帮手,为家乡的人医疗,问诊。

因千鹤子的帮手令到父亲的药铺更加兴隆,因为她利用自己与生俱来具备的功能,准确地断定病人的病因,而对症下药,人们口耳相传、来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诊所门庭若市。人们越来越信任千鹤子。

千鹤子的姐夫清原猛雄了解千鹤子超常的功能,就教给千鹤子当时在日本很流行的催眠术,通过深呼吸等,这样一来,千鹤子很快又有更多的功能出来。催眠术的使用,好像打开了她体内暗藏的功能,她的先天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人体透视,她能看到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就是另外空间的实实在在的存在。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非常有钱的开采矿山的人,要求千鹤子用她的千里眼功能看一看在日本的某处能不能开采出煤矿,结果采矿人按照千鹤子所指的方向去开采,果然开采出大量的煤来。开矿山的有钱人当时非常高兴,就给千鹤子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40万人民币的谢礼,日本当时的媒体也为这件事情做了报导。

千鹤子的名声随着新闻的报导,日本当时的科学界十分震惊,要用科学证实她的能力是否是真实的,当时日本帝京大学博士山川健次郎把千鹤子召集进京,准备做实验证实千鹤子的功能。1932年9月14日,日本科学界的名人都来到实验现场现场,都希望亲眼证实千鹤子是否真有千里眼的功能。

当天做的是铅管试验,将写好的字放进铅管里用火封住铅管,然后让千鹤子来透视,当时放入铅管里的字是“盗丸射”三个字,千鹤子屏气凝神,通过透视,写下“盗丸射”三字,实验主持方当众锯开铅管,铅管内存的纸条上写得准确一致。尽管如此,当时的实验主持人认为他并没有在铅管里放入盗丸射这几个字,认为试验有假,因此,认为千里眼的功能有假,没有通过科学得到证实,要求再次试验。

第二次试验场所是今天东京的淡路町的一个旅馆,在旅馆里,这次试验更加严格,每个参与的现场博士都在透视文件上封好后盖上自己的戳,千鹤子依旧准确的透视出所写的文字是“道德天”这几个字,令现场的12个博士非常震惊。

尽管如此,当时的日本媒体就此采访了日本的科学界,科学家们虽然亲眼证实千鹤子的超常功能,但还是不肯承认千鹤子的千里眼功能,盲目的认为科技界无法解释、无法证实千里眼功能的真实性。

媒体跟着科学家的理论报导出来,一味的认为千鹤子的功能都是假的。面对这样的中伤,千鹤子很快离开了东京回到家乡。但同时也遭到人们的不理解,对她的谩骂、讽刺。1933年1月18日,痛苦的千鹤子在世人的不理解与压力下,服毒自杀,享年26岁。

《资治通鉴》中令人惊异的预言:病已当立

汉孝昭帝元凤三年正月,汉王朝发生了令人称奇的事件:

一、“泰山有大石自起立。”泰山是古代中国皇帝们,进行封禅的圣地,对于当时汉王朝许多人来说,泰山既神秘、又神圣。但却发生了大石自己竖立起来的事件!

二、“上林有柳树,枯僵复起,虫食叶成文:公孙病已当立。”上林园是汉室皇家林园,一般人是进不去的。但元凤三年正月里的一天,管理园林的官员却发现,一株枯了许多年的柳树“复起”。

枯树复苏,奇特,但不奇怪。这树说不定是没有死透,现又逢春,营养合适,所以能逢春再发。但奇就奇在,这树上的虫儿,居然能把树叶吞食出文字形状,且读之成句:“公孙病已当立”。这可就神奇了!

当时有许多人都在猜测,为什么泰山上的石头会“自起立”?为什么上林里的发现虫食文?有一个人把他推测的结果向当时的皇帝,汉昭帝上了书。此人为鲁地一小官史眭弘。

他说:“陛下,现泰山大石自起立,是上天在向我大汉昭示,当有匹夫为天子;枯柳复生,意指故废之家公孙氏当复兴。我大汉承尧之后,有传国之运,现天降昭示,当求天下贤人以禅之,我皇退封百里之地,以顺天命!”

汉昭帝并不相信,下令,“弘妖言惑从,诛之”。

五年之后,虫食文却应验了。

孝昭帝元平元年,“昭帝崩,无嗣”,昭帝驾崩却没有儿子。权臣霍光等议立昌邑王刘贺。但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所以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让霍光他们给废了。再立之人,果名“病已”!

这个“病已”,是武帝汉废太子刘据之孙。刘据被人陷害,其“三男一女,及诸妻妾皆遇害”。独此孙关在长安狱中。大臣丙吉“哀皇孙无辜”,所以想尽一切办法,保全皇孙。

眭弘所言“当有匹夫为天子”。也算是应在病已身上了。病已虽出自故太子之家,但到这时已经完全落魄。掖庭令张贺是故太子旧臣,思太子之恩,想把孙女嫁给之。张贺的弟弟张安世说:曾孙虽为太子之后,但现在是庶人,能足衣足食地活下去,就不错了。又何必让孙女去跟他受苦啊?

张贺就没再提这事。连一小小的掖庭令的弟弟,都不把他当回事,可见病已确实完全落魄失势,堪称“匹夫”。

后来因孝昭帝无子嗣,昌邑荒诞,历史的“偶然”,给了刘病已机会。但病已不是眭弘所说的姓公孙氏,他也姓刘。眭弘错解了虫食文“公孙”之意,“公”是指皇家。虫食文“公孙病已立”,按后来应验的结果看,就是“公(皇家)孙病已立”。

这一谶言,正史里也做了记载。病已被立为帝时十八岁,“泰山石自起立”、上林出现“虫食文”时,他是十三左右少年,没有可能是他让秦山大石“自起立”,他也没有胆量,跑到皇家上林园里,却伪造虫食文。以当时刘病已的处境,首先知道故太子还有一个孙子叫病已的人,少而又少;或有知道者,如掖庭令张贺弟张安世,都不愿自己侄孙女许配给病已这件事上看,也不会有人,敢冒着砍脑袋的危险,跑到上林园里去伪造什么"病已当立"的虫食文。

再者,或许能伪造虫食文,但想让枯柳复起,却也不是容易做到。所以就是用今天严格的逻辑分析,“公孙病已当立”也是相当可信的预言。

诗歌二首

黄花染丝绦

万古缘

落日铁幕烧,红权断中朝。
老天开口笑,新星耀九霄。
世行神佛道,法灭鬼魔妖。
恩拜真善忍,泪洒渡人桥。
中原幸运草,华夏古韵高。
雄鸡报春晓,黄花染丝绦。

咏梅:报春

天淼

乱雪迷离摧花魂,百花凋落一枝贞。
群芳莫妒骄颜美,一片冰心只报春。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