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真

中国的古琴不仅是一种演奏音乐的乐器,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把琴视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代言人,甚至视为文人的一种象征。《礼记》上说:“士无故不撤琴瑟”。孔子也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古琴艺术追求意境美,不停流于形式的华丽,而在于体味内在的意蕴。其价值超越了音乐本身,蕴含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生命观与道德观,是人们修身养性、体悟大道、教化四方的载道之器,讲求“琴德”与“琴道”。蔡邕的《琴操》中记载:“昔伏羲作琴,以御邪僻,防心淫,以修身理性,返其天真。” 《乐记》中记载:“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者”,德是人的天性,乐是德之光华。而高层次的音乐是天道的体现,使人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受到道德的感化而使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古代的圣贤明君以德教化人民,顺应天道与人心,例如周公制作的礼乐。一次,吴国公子季札来鲁国访问,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鲁国派乐师为他演奏《齐风》,季札说:“真美呀!好洪亮啊!真是大国气派,这是东海表率,大概是姜太公吧?他的国家前途不可限量啊。”为他演奏《大雅》,他说:“宽广呀!声音多么和谐。曲折舒缓而本体刚健正直,大概是文王的节操吧?周朝的盛世就是这样啊!”为他表演《韶箾》时,季札说:“完美啊,广大无边像上天一样覆盖一切,像大地一样承载一切。这是上天的盛德吧?”音乐被古人称为德之音,惟有这样的音乐,才能奏于庙堂,播于四方,化育万民。

古琴是古代君子的必修之乐器,要求抚琴者要用正心、正念来弹琴,才能在弹琴时达到人神相和的境界。历史上的抚琴名士都是品行高尚、洁身自好的人。他们往往置身于景色优美的环境,仪表端庄恭敬的抚琴,其内心的清澈宁静与淳朴的自然和谐为一体,感悟人生的真谛和探求天道。正如嵇康在诗中描述的那样:“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即使在喧嚣的地方,依然要坚守心灵的一方净土,清静平和,心不旁骛的弹琴,就象陶渊明说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是弹琴的根本,心正则琴声正,心远则琴意远。更使听琴者思想受到感染而产生共鸣,体悟到音乐的道德内涵,也感受到操琴者的气质与胸襟。其实一切艺术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