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诗经》中蕴涵的人文精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称为《诗》或《诗三百》,后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称为《诗经》。它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一十一篇,全面展示出周人的社会生活和道德风貌,注重修身的君子之风,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人文观以及温柔敦厚的人文品格。

赋《诗》言志。志在于表达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伦理道德、审美观、信仰等,而涉及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等各方面。《诗经》从多方位、多角度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它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祭祀典礼、祈祷祝愿等等,其信息量之大,文献价值之高,令人惊叹。透过诗的自然朴实、言简意赅的言语,人们可以体悟到把《诗经》思想统摄起来的主导与核心话题是道德。

修德配命,追随大道。《诗经》强调修德配命,怎样修德?即依靠主体自我的道德自觉和道德境界的升华,以达到“配命”的价值目标,即与天的意志、命令相配合,此与《尚书》“以德配天”的思想相一致。《周颂》、《大雅》中描写了周朝先祖后稷、公刘、古公亶父、王季、文王等圣君不断努力进德修业,敬事上帝,“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不长夏以革。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天命之所以降福于他们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德”。

周文王修己爱民,其德正而不违,与天相配,四方的国家都来归附,“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周武王秉承父志,为政以德,和洽天下四方之国,“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周公旦“效法天道”制礼作乐,用以规范和涵养人的道德和行为;周成王弘扬善德,受人爱戴,“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周人认为,上帝威明地监察天下,掌控四方,“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周人要求自己要像文王那样修明德行,善于自省,使其所作所为都合乎天命。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周人认为,每个人来到这世上,要思考上天所给予的使命是什么呢?永远要配合上天给人们的明命,明辨是非,择善而从,唯有德者才能获得上帝的眷顾和赐福。《周颂•我将》中说:“我其夙夜,畏天之威”,言必敬天之威,于是乃得安。人们称赞君子纯清美好的本质:“瞻彼淇奥,经竹如篑,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璋”(《卫风•淇奥》)、“言念君子,温如其玉”(《秦风•小戎》)。

德化思想。《诗经》是最早运用文学“比德”手法的著作,即将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与人的精神品貌联系一起,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将道德品格形象化,含蓄蕴藉,韵味深厚。《诗经》有很多地方以山水、玉、松柏、芷兰等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如描写松柏“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小雅•斯干》),刻画出其四季常青、昌盛而恒久的形象,此后松柏也成为历代仁人志士坚贞品格的写照。

教化功能。《诗经》在当时既承担着礼仪的功能,如《颂》诗主要用于祭祀礼仪或重大典礼中,也承担着教化的功能。诗经中有我国最早的歌颂教师的诗歌,“菁菁者莪,乐育人也;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这里的“君子”即是指教师。《诗经》是儒家教本之一,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规范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以达到修身治国平天下。

《诗经》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我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其形成的天地人大一统大和谐的思想文化体系,是华夏审美中的共识,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启迪人们感悟和追求天人和合的境界。《诗经》中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以山之高比喻道德之崇高,体现了人们对至上真理的追求,对有高德者的仰慕和对光明德行的向往。

至公至正 不以私害公

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相信圣人的教诲,认为“仁义礼智信”是上天赐给人而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故清廉正直的官吏不是个别罕见的例子,而且并不局限于“贞观盛世”、“文景之治”等开明鼎盛时代(比如有名的海瑞、包公就不是盛世的官吏)。今天的中共治下当官的道德低下,遍地贪腐,反说自古如此,“天下乌鸦一般黑”等等,那不过是受党文化影响而为中共遮羞而已。如果中国古代吏治真的如此黑暗,何来中华五千年辉煌文明?

宋代的李元纲,在他的《厚德录》中,记述了不少官吏美德的史实,现选介三则如下:

一、赵汴不敢以私害公

宋代至和年间,范景仁当谏官,赵汴为御史,他们两人,在议论一件公事上,发生争执,有了矛盾。此事,王安石看在眼里。

到了熙宁年间,王安石执政。王安石内心怨恨范景仁,多次在皇上面前说范景仁的坏话,有一天他对皇上说:“只要一问赵汴,就知道范景仁的为人。”

过了一些时日,皇上便问赵汴:“你讲讲,范景仁的为人怎么样?”赵汴回答说:“范景仁是个忠臣,不是谄媚阴险之徒。”

皇上问他:“你怎么知道范景仁是忠臣?”赵汴回答说:“嘉佑初年,仁宗身体不好。范景仁首先请求立皇嗣,以安社稷。难道这不是忠吗?”

皇上觉得赵汴讲的话很有道理。

赵汴退朝出来以后,王安石问赵汴:“你不是和范景仁有矛盾吗?……”

赵汴说:“讲话得出以公心,我不敢以私害公!”

二、杨偕公私不混

侍郎杨偕主持审官院的工作时,西夏元昊请和而不称臣。杨偕对皇上说:“我朝连年出师,国家财力紧张。比如去封信表示同意,慢慢地想办法消灭他。”

谏官欧阳修、蔡襄分别上奏章弹劾他,说杨偕的职务是从官,不考虑为国家讨贼,却支持元昊不称臣的请求,他的罪该杀。杨偕深感不安,要求去做越州知州,中途改为杭州知州。当时正好蔡襄来到杭州迎接双亲,却随便到街市上去游玩。

有人对杨偕说:“蔡襄以前说你该杀。他现在欺骗皇上,不干正事。为什么不把他的行为上告朝廷?”

杨偕说:“蔡襄当时是因公事攻击我,他是正大光明的说事。我现在怎么可以因为私事,而去报复他呢?”

三、魏仁浦不报私怨

宰相魏仁浦,曾经受到贾延徽的谗言攻击,几乎遭到撤职。

后来,魏仁浦带领军队出征,手握杀罚大权。有人把贾延徽捉来献给他,说:“你现在有权把他杀掉。”

魏仁浦说:“因为战争而报私怨,我不忍这么干。”

人们都很佩服他是一位忠厚长者。

当初,魏仁浦曾事奉过后周世宗,世宗性情急躁,经常草率地杀人。经过魏仁浦营救而免去一死的,十个人中常常有七八个人之多。他多次跟随后周世宗出征,在他的刀剑之下,没有冤死的。

正是:
办事出于诚信,
执法秉持公允;
正大光明举世钦,
无愧天地良心!

忠于职守秉公执法的包拯

忠于职守秉公执法的包拯
文/智真

包拯任监察御史时,倡导任人唯贤,对祸国殃民的贪官及庸碌无能的昏官大加弹劾。著名的事例有:七次弹劾贪官王逵。王逵任荆湖南路转运使时,骄横跋扈,欺压百姓。宋仁宗把王逵贬到了池州,不久就又提拔起来,任为江南西路转运使。包拯听到任命的消息,立即上书弹劾说:王逵在前任上,就苛政暴敛,民怨沸腾,应该得到严厉的处罚,而不能提拔重用。宋仁宗于是把王逵改任为淮南转运使,包拯还是不同意,连续七次上书弹劾道:如果任命王逵这样的酷吏,等于给当地百姓带来一场大灾难,在包拯的坚持下,宋仁宗罢免了王逵的职务。

三次弹劾外戚张尧佐。张尧佐是张贵妃的伯父,在张贵妃的请求下,宋仁宗把张尧佐提升为三司使。包拯指出宋仁宗一再超擢张尧佐,任人唯亲,不合大宋法度,并分析其背景是后宫干政、个别大臣曲意逢迎,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转眼到了第二年正月,宋仁宗经不住张贵妃一再请求,再次下旨擢升张尧佐。包拯再次直谏,指出张尧佐平庸不称职,请皇帝另选贤能,大臣们也纷纷支持包拯。张尧佐见状,感到众怒难犯,当即表示不接受委任。宋仁宗再次收回成命。这年八月,张贵妃多次向宋仁宗提出封张尧佐为宣徽使,一日宋仁宗早朝前,张贵妃特意送到宫门口,说:“皇上今日不要忘了封宣徽使之事啊。”金殿之上,宋仁宗果然又一次降旨。可御旨一下,包拯马上上奏。这一回,宋仁宗打定主意,坚持己见,说:“张尧佐并无大过,可以擢升。”包拯谏驳道:“各地官吏违法征收赋税,闹的民怨纷纷。张尧佐身为主管,怎说是无大过呢?”宋仁宗叹了口气,婉转说道:“这已是第三次下旨任命了。朕既贵为天子,难道擢任一个人就这么不容易?”包拯闻言直趋御座,高声说道:“难道陛下愿意不顾民心向背么?臣既为谏官,岂能自顾安危而不以国家为重!”张尧佐站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众大臣又纷纷襄赞包拯,宋仁宗又没有合适理由反驳,气得一甩手回到宫里。张贵妃早已派人在打探消息,知道又是包拯犯颜直谏,所以等宋仁宗一回来,她马上迎上前去谢罪,宋仁宗斥责说:“你只知道宣徽使、宣徽使,就不知道包拯他还在当御史!”

花钱当上“610”主任 迈向黄泉不归路

湖北省后湖农场政法委书记倪体军遭恶报

倪体军,湖北省后湖农场政法委书记,从1999年7月以来,一直参与迫害当地的法轮功学员,曾多次带人抄走大法书籍、资料,还有电脑、打印机和接收新唐人电视的卫星锅,并配合恶警和“610”(江泽民为迫害法轮功成立的非法组织,凌驾于公、检、法之上)将法轮功学员送洗脑班进行迫害。

2010年1月20日,倪体军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在送往医院的途中,遭遇车祸,当场死亡,倪体军的右腿被撞断。

花钱当上“610”主任 迈向黄泉不归路

王德利,赤峰市敖汉旗人,原在乡下工作,一心想往街里调动,适逢“610办公室”(江泽民为迫害法轮功成立的非法组织,凌驾于公、检、法之上)主任郭晓光调走,他于是花了钱,当上了610办公室主任。到任后,不顾大法弟子的劝谏,大量绑架法轮大法弟子到洗脑班,疯狂迫害,使无辜的大法弟子和家人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2007年年初,王德利被检查出股骨头坏死,去北京做手术,结果死在手术台上。按常理,股骨头手术无论如何也死不了人,可是,事情就这样不可思议的发生了。邪党最终也没能保护为他卖命的人,他的妻子几乎都要崩溃了,但一切悔之晚矣。

我们奉劝那些迫害大法弟子的人,不管怎样,保住性命是第一位的,不要心存侥幸,参与迫害大法弟子而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成语故事】欲壑难填

文/清言

宗楚客,字子敖,是唐朝蒲州河东人,是武则天堂姐的儿子。

宗楚客原先任夏官侍郎,后被武三思引荐为兵部尚书。当时中宗韦后淫乱后宫,干涉朝政,宗楚客为了向上爬升,便趋炎附势效忠韦氏和安乐公主,与她们朋比为奸,不久升迁为中书令。虽然依附韦氏,但宗楚客自己却另有打算,还与他人另结朋党,妄想谋取更大的权力。

宗楚客建房子时极尽奢华,用文柏作梁木,用坚致的沉香和红粉作墙壁,用玛瑙作阶梯,太平公主感慨地说:“看那宗楚客行坐处所的一切享受,我身为公主也远比不上他,我们真是空度此生了。”

宗楚客当了中书令,相当于宰相,他还时常对亲信说:“我当初职位卑微时,特别想当宰相,等当了宰相,又想当天子了,我如果能面南而坐接受万人朝拜一天就足够了。”

后来韦后的阴谋暴露,宗楚客自然也被一并诛杀。

人如果不对欲望加以节制,就会被它所奴役,为它生为它死。人们用“欲壑难填”来形容人的欲望象深谷一样,永远也填不满。贪得无厌之人尽早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宗楚客不就是这样吗?他最终为了那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权力欲望而丢掉了性命。

人,只有知足才能常乐;人,只有返本归真,这才是做人的真正目的。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