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是唐代诗人崔郊的传世之作《赠去婢》。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很动人的故事。

崔郊的姑母有一婢女,生得姿容秀丽,与崔郊互相爱恋,后来崔郊的姑母将婢女卖给于頔(河南洛阳人。曾任湖、苏二州刺史及尚书左仆射等官职)家为仆。

崔郊念念不忘,思慕无已。一次寒食,婢女偶尔外出与崔郊邂逅,崔郊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赠去婢》,以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不料有一个嫉恨崔郊的人,特意将崔郊的诗,抄送给于頔,目的是想加害崔郊。

没想到于頔是一位宽厚仁义之人,读后,不仅没生气,反而邀请崔郊来到家中,问明情由以后,便让崔郊将女婢带走,成全了他们这对恩情男女。

诗中最后两句很是经典,但崔郊何以自谓“萧郎”?这缘于汉代刘向《列仙传》讲述的故事:“萧史者,秦穆公(嬴姓)时人也,善吹箫,能致白孔雀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日皆随凤凰飞去。故秦人为作凤女祠于雍宫中,时有箫声而已。”后人遂用“弄玉”泛指美女或仙女;用“萧史”借指情郎或佳偶,又称“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