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相信别人还是相信自己?

这是一个有趣的心理实验:被测试者是一些大学生,他们被告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视觉情况。当某个被测试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发现已经有5个人坐在那里了,他只能坐在第6个位置上。而事实上,那5个人是心理学家事先安排好的人,即所谓的“托儿”。

心理学家要大家做一种非常容易的题目:选择A卡片上面的一条线段,与B卡片上的3条线段中的哪一条长度相等。一共有18道这样的题目。事实上这些线条的长短差异非常明显,正常人是很容易作出正确判断的。

然而,在6个受试者做出了两次正确判断之后,那5个“托儿”故意异口同声地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许多真的被测试者开始迷惑了,他是坚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还是说出一个和其他人一样、但自己心里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呢?

这就是研究从众现象的经典心理学实验——“阿希实验”,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在40多年前设计实施的。实验结果:大约有33%的人判断是从众的,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从众的判断。而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们判断错的可能性还不到1%。当然,还有24%的人一直没有从众,他们按照自己的正确判断来回答。

由此可见,摆脱人云亦云的心理,不是件容易的事。而能够理智排除干扰,在假相面前始终坚持真理,才是真正的智者。

君子以行言

有一次,颜回问孔子说:“小人说的话有什么共同特点吗?作为君子,不能不加以分辨啊。”孔子回答说:“君子用自己的行动来说话,言行一致,在一言一行中,力行圣贤之道;小人只是逞口舌之能,一味要求和指责别人,自己却不做实事。君子待人以诚,当了解到朋友有不符合道德仁义的时候,会义正词严地给予劝诫并向周围人劝善,内心是出自于爱护他人的责任心,事后朋友间关系会更为亲近;小人却站在共同作乱的基础上,看起来表面一致,转过背来就互相攻击。”

孔子还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是说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不随波逐流,更不会同流合污,每天牵挂的是怎样实践道义;小人则惦记的就是自己的个人空间。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则考虑的是个人的私利,满脑子想的是个人的恩惠和小便宜。如《弟子规》所云:“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小人所为正好与君子相反。

一个人的言行皆由心而发,君子以仁存心,以理存心,言行自然善良仁厚,仁者爱人。当一个地方出现一位仁人君子,其纯正的善念自然会对一方产生影响,唤醒人的道德良知,扎下淳厚良善的美德。

历史上的善恶有报故事

裴度
裴   度

唐朝中书令晋国公裴度,长得又瘦又小,他的相貌不够贵重,多次在功名场上受挫。他自己也很疑惑。正好有个相面的人在洛中,很被士大夫官员们所称推崇。裴度特意拜访了他。问命,相面的人说:“郎君你的相貌神采,同一般人稍有不同,如果不作达官贵人,就会饿死。现在还看不出来贵处,可再过些天来访,我给你仔细看看。”裴度答应了。

有一天他出去游览香山寺。徘徊在走廊和侧房之间。忽然看见一个穿素色衣服的妇女,把一件丹黄色贴身单衣放在寺庙的栏杆上,祈祷祝愿很长时间,瞻仰拜谢之后走了。过了一会儿,裴度才看见那件单衣还放在原处,知道是那个妇女遗忘了,又考虑追上送给她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就收起来,等待那妇女再返回来还给她。太阳已经落山了还不见来,裴度就带着回到旅馆。

第二天早晨,裴度又带着那件衣服去了,寺门刚开。看到昨天那个妇女急急忙忙跑来,茫然失措,又惋惜长叹的样子,好象有什么意外的灾祸。裴度就跟上去问她出了什么事。那妇女说:“我的父亲没有罪被拘押起来,昨天有个贵人给我二条玉带,一条犀牛带,价值一千多串钱,打算用它来贿赂主管的人,不幸丢失了,这样我老父亲就要大祸临头了。”裴度很爱怜她,又仔细地追问那东西的颜色,都说对了,然后就还给她,那妇女哭着拜谢,请裴度留下一条,裴度笑着打发了她。不久他又到以前相面的人那里,相面的人仔细审看之后,声音和脸色都变了,惊叹说:“这种相一定是有阴德到了你的身,前途不可限量,这不是我所能知道的。”裴度就把前几天的事告诉了他。后来,裴度果然出将入相,历事四朝,被封为晋国公,年享上寿。此后元代关汉卿把这个故事写成了脍炙人口的戏剧《山神庙裴度还带》。

李 质

唐朝咸通年间,吉州的牙将李质得了病快要死了,忽然做梦去了冥府,见那主管官说:“你曾经救了七个人的命,应该延长十四年的寿命。”小吏拿文书去请上命。过了半天,出来对李质说:“事情办完了。”马上命令使者领着李质送他回家。他们走到一座高山上,那使者把他推下山去。他就吓醒了。李质暗暗牢记着这件事。从这以后病渐渐好转直到痊愈。后来果然又活了十四年才死。

陋室德馨神仙来,寒士求诗不求财

如今大陆社会是拜金社会。许多人被无神论宣传搞得干坏事没有顾忌,不择手段的搞钱。毒奶粉、贪公仆、白狼黑狗红家族,哪管身上钱虱子多了会不会咬人?有的人求神拜佛,偏偏也是为了发财,却不知神佛教人重德莫重钱、有德才有福份的道理。中华古风可不是如此铜臭。

宋代《庚溪诗话》记载:福建有一位读书人,姓杨。他家里很穷,可是他对自己父母非常孝顺,有了好吃好穿的都想着留给父母,舍不得用在自己身上,可想而知他自己生活有多清苦。

某年七月七日,突然他家里来了一位游方道士,自称“回道人”,与杨书生相见甚欢,就盘桓了很久。回道人欣赏杨书生之余,随即从随身药囊里取出一点药出来,往一块小石头上一点,就把石头变成了金子。回道人把药金送给杨书生,说:“帮你改善改善生活吧!”

眼看着天上掉馅饼的幸运事真的落到了自己头上,苦日子总算熬到头,一般人谁不激动?谁不感恩戴德的收下仙赐?可是古代就有这种知书达理的读书人,对钱财看得很淡。杨书生极力推辞说:“我不愿得到金子,但愿神仙赠我一首诗,好让我蓬荜生辉。”

回道人于是拿起毛笔蘸上朱砂,在墙壁上题诗一首:“杨君真悫士,孝行动穹壤。上帝怜其勤,七夕遣回往。须臾药顽石,助子为孝养。子既不我受,吾亦不汝强。风埃难久留,愿子志勿爽。行看首鼠纪,青云如返掌。”(杨君真是高尚之士,他的孝行感动穹壤。上帝可怜他的勤苦,派我七月七日造访。我片刻点石成金,帮你出钱孝养。你不愿接受,我也不勉强。我在尘世难以久留,临别希望你志向不爽。且看“首鼠”年头,回天易如反掌。)杨书生后来不是老死陋室,而是不知所终,俗人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应是神仙子,相期汗漫游。”看来,杨书生推辞了黄金,却得到了真正的仙缘。

古风:忠义感天(共三篇)

一、倾囊济友

胡宿是宋代晋陵(今江苏武进)人。胡宿在湖州郡衙工作时,少年时代的友人丁谓,去湖州求见,胡宿热情的招待了他。

丁谓家境贫寒,后来又以诗换米,来到湖州。胡宿再一次宴请他时,用的器皿,都是粗糙的陶制品。丁谓以为胡宿不尊重他,便要告辞离去。

胡宿赶忙拿出一盒银子,送给丁谓说:“现在,我家也很拮据,只能以这点仅有的银子,来给您饯行。”丁谓这时方才明白:为什么招待他的器皿,全是粗糙的陶制品。

后来,丁谓升任为朝廷命官,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职名),封晋国公。

胡宿当年倾囊济友,并不望报,但却得到了善报。丁谓感激他,提携他,胡宿得以高升。

二、房景远义感盗贼

房景远,北魏时代的清河(今河北定河县)人。曾任主簿。

房景远,讲信用,乐善好施,因此而闻名当地。

歉收之年,他经常在十字街头煮粥,送给那些挨饿的人吃,救了许多人。

平原县人刘郁,一次路过兖州境内,遇上强盗,他们已经杀了十多人,轮到刘郁时,他说:“我与你是乡邻,为何杀我呢?”强盗说:“你说是我乡邻,那我问你,你和谁家是亲戚?”刘郁说:“房阳是我表兄。”阳是房景远的小名。强盗说:“我因吃过房阳(房景远)救济的粥,才活下来,怎么能杀他的亲戚呢?”当时就把抢夺刘郁的衣物,还给了刘郁,放他走。

其他的二十余人,也说:自己认识房阳。因此之故,一同得以活命。

三、忠义感天的仆人

李善,东汉时代的淯阳(令南阳县北)人。原为富豪李元家中的奴仆,后任太守。

李善原先在李元的家中做奴仆。李元的一家人,得了疫病全死了,只剩下了一个才出生数十天的婴儿,名叫李续,而李元的家里,有万贯家财。他家的仆人们,商量着要杀死李续,来分其遗产。

李善闻讯,急忙抱起李续,连夜逃往瑕丘县的山里,自己来喂养李续。喂食物,换尿布,无微不至地辛勤照料他。自己经常睡在湿床上,而让李续睡在干燥处。李续虽小,但李善对他,仍象对待老主人李元那样,有事也总是跪下请示,毕恭毕敬。

李续长到十岁时,李善带他回家,重整家业。并到官府告发了当年想杀害李续的那些仆人,使他们受到了应有的严惩。

这时,瑕丘县令钟离意,极力推荐李善,皇帝刘秀遂任命他做了太守。知道这事的百姓讲:“这是李善忠义感天的结果!”

李善上任途中,路过李元的墓地,距墓还有一里多时,李善便脱下官服,行跪拜礼,又除草,清坟墓,烧香祭祀,边哭边祝说:“老主人、老夫人,你们安息吧!……”连祭数日,才离去赴任。

(以上均据明代郑瑄《昨非庵日纂》)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