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仙风道骨 行仁济世

孙思邈撰写的《千金方》
文/智真

孙思邈,京兆东原(今陕西耀县孙家塬)人,我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自幼聪颖好学,七岁读书,日诵千余言;及长,通晓诸子百家之说,尤善谈老子、庄子并兼好佛家经典,被人称为“圣童”。他看到百姓非常贫苦,很多人因缺医少药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去,于是立志学医,扶危济急,救助百姓。他在太白山潜心修道,精研医术,在深山老林中了解到许多中草药的特性,积累了许多药方,撰写了《千金方》行传于世,被后人尊称为“药王”、“真人”。

后周宣帝、静帝请他出仕,后来隋文帝请他做国子博士,他都推辞不受。他常常对亲近的人说:“再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现,那时候我才能帮他救济世人。”到唐太宗即位,下诏延请孙思邈,太宗见他仙风道骨,容颜甚少,感叹道:“所以说,有道之人真是令人尊敬呀!像羡门、广成子这样的神仙原来世上竟是有的,怎么会是虚言呢?”要授他爵位,他坚决推辞不受,只愿修身养道,济助苍生。唐高宗请他做谏议大夫,也未被允。他隐于山林,亲自采制草药,为百姓治病不取分文,救助人不计其数。当时的名士宋之问、孟诜、卢照邻等都以待师长的礼数来尊敬他。

卢照邻曾向他学习修身之道、天文、医术等,是当时著名的“仙宗十友” 之一。他向孙思邈请教:“名医治病,它的道理如何呢?”孙思邈回答说:“善于顺应天道规律的人,必然可以参政于人事;善于对人体了解透彻的人,也必须要以天的道理为依据。天候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犹似轮转。天道之气和顺而为雨;愤怒起来便化为风;凝结而成霜雾;张扬就是虹霓。人也相对应于四肢五脏,昼行夜寝,呼吸精气,吐故纳新。这就是人身的自然规律。阴阳之道,天人相应,天人相通,人身的阴阳与自然界并没什么差别。人身的阴阳失去常度时,身体表面会出现各种不正常的状态,根本原因却在形体内。天地也是如此,星辰偏离轨道飞行,日月的运行出现错乱,寒暑异常,江河干涸,都是因为偏离天道的规律。良医治病,用药疏导,用针剂拯救;圣人济世,用道德调和,用政事辅助,使一切归于天理正道。所以,人体可以调节,天地有可以消除的灾。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他指出良医:“要以济世救人为怀,不求功名利禄;行事果断,且用心要细;心智要圆活,行为要方正;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孙思邈把医德规范放在从医的首位,指出学医的动机要纯正,必须具备“人命至重”和“志存救济”的高尚医德。提出“大医精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他还写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此把自己的著作均冠以“千金”二字。他本人也是以德修身,以身作则,他将常见的疾病药方,刻在石碑上,立在住所路旁,让人自己照方治疗,不取分文。

孙思邈善参天地与人质的同一性,提出做人要以修身、养德为第一要旨。他的学生向他请教修身养性之要,他回答说: “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堕稼穑,工无畏则慢规矩,商无畏则货不殖,子无畏则忘孝,父无畏则废慈,臣无畏则勋不立,君无畏则乱不治。是以太上畏道、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孙思邈认为做人要恪守天道,修德积善。广积善德、心地善良,福泽自然长久,必然身心健康、长寿;性既为善,内外百病皆不生。如果心性不善,即使吃灵丹妙药,也不得长寿;如果违背天理行事,什么药也无济于事。所以做人最重要的是修德。

唐代魏征等人受命编修齐、梁、周、隋等五代史,恐怕有遗漏,多次向孙思邈请教。他用口传授,就象亲眼所见一样,人们都感到很奇异。东台侍郎孙处约,曾经带着五个儿子孙侹、孙儆、孙俊、孙侑、孙佺去拜见孙思邈。孙思邈说:“孙俊应当首先显贵;孙侑应当显达得较晚;孙侹的地位最高,灾祸出在执掌兵权上。”后来都象他说的一样应验了。太子詹事卢齐卿,小时候向孙思邈请教人伦的事情,孙思邈说:“五十年后,你的官职可达一方诸侯之长,我的孙子会成为你的部下,你应当自律自重才是。”卢齐卿后来做了徐州刺史,孙思邈的孙子孙溥,果然是徐州萧县的县令。他当初对卢齐卿说这话的时候,孙溥尚未出生,而他已预先知道了孙溥的事情。孙思邈通晓古今,一生好道修道,善于推算天文历法,很多事先知先觉,在他身上发生了许多神奇的事情。

唐太宗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他的修炼故事和善行一直流传至今。其实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中,遵循天理,坚守道德,都是人们应时时记取的。今天,宇宙大法洪传于世,这是人们最珍贵的机缘,按照宇宙“真、善、忍”特性去做,就是为自己选择了美好的未来。

琵琶

神韵艺术团演员刘心怡在中国舞舞蹈大赛用琵琶表现“仙乐”主题,获得2010年“全世界中国舞舞蹈大赛”金奖。
如果你能试想一下美丽的仙女们自由自在生活的地方,也许你就不难猜出琵琶的来源。琵琶被称为天人传递天真和纯洁给人类的这么一种乐器。

古老的中国文化被称为“神传文化”,也就是说是神传授给人类的文化。中国的汉字、医药、农业、丝绸,还有乐器都被认为是由神传给人类的文化。

琵琶的构造本身可以说成是上连天堂,下接人间,将听者带到更高的境界中去。东汉的《风俗通》一说中记载到:“琵琶身长三尺五寸”——三尺代表三才(即天地人),五寸代表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而琴上的四条弦则寓意四季。

琵琶,两个字又可以分开来解释——“推手为枇,引手为杷”。所以,“琵”、“琶”又是两种基本的弹拨方法。

神韵艺术团乐团中独一无二的琵琶又象征着将仙界、舞台和天地人连为一体,并呈现在观众眼前。所以,千万记住,下一次观看神韵演出时千万别忘了倾听那似将您带入仙界的琵琶乐。(转自神韵艺术团网站)

超感功能非玄幻:美军秘密研究第六感能

美国陆军研究所的心理学家珍妮弗·墨菲博士(Dr. Jennifer Murphy)是IED-2项目的负责人,她率领的团队共20多人,秘密开发士兵第六感能力。(网络截图)

说起“第六感”,现实生活中有某些人似乎确实具备这种能力。美军研究人员正在五角大楼的资助下,秘密进行一项对士兵感知简易爆炸装置(IED,俗称路边炸弹)能力的研究。

所谓“第六感”,是指人类除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外的第六感“心觉”。影视界更是利用人们的猎奇心理,将有关题材制成卖座的电影;好莱坞明星布鲁斯·威利斯1999年主演的《第六感》一片就是典型代表。

据武装部队通讯与电子协会(AFCEA)的《信号》(SGINAL)杂志2009年8月报道,美国陆军联合简易爆炸装置对抗组织(JIEDDO)是为对付在伊拉克、阿富汗危害严重的路边炸弹而特别成立的。虽然用尽各种方法,如投入高灵敏度传感器、加厚战车装甲、派遣拆弹机器人、增加无人机侦察频率等,他们都无法有效减少路边炸弹造成的伤亡。

不过研究人员注意到,在长期的军事行动中,美军一线部队报告了一种怪现象:在活动范围相同的情况下,某些巡逻队出事的机率较小,并能有效发现及破解敌人设下的陷阱。关于某些士兵具有预知危险能力的说法由此在军中流传。尽管缺少正式报告,部份五角大楼官员还是认为传言可能靠谱,遂指示JIEDDO实施代号 “IED-2”的项目。

据悉,IED-2项目的负责人是来自美国陆军研究所的心理学家珍妮弗·墨菲博士(Dr. Jennifer Murphy),她率领的团队共20多人,均对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有较深的造诣。他们的任务就是探查并找到那些拥有“第六感”的士兵,然后评估这项能力是否可以在实战中帮助部队发现并规避危险。

美国国防部对这项研究十分重视,动员了约700名士兵参与实验。这些受试者来自陆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队,相当一部份是传言中拥有“第六感”的人。为了保密需要,参与实验的士兵各有编号,研究人员从来不直呼他们的名字,士兵们也被告知回部队后须对研究细节保持沉默----先前,他们也是以其它理由被调来受试的。

在初试阶段,约有300人被选出,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详细的测试,参与者需要达到标准分数才算合格。突破第一关的人接着还要面对14项以行为学为主的测试,内容包括智力、认知能力、警觉性、人格评鉴以及视力测试。最后是面试,士兵们需要回答与个人有关的问题,只有通过全部考验的人才能进入真正的IED感知环节。

在IED感知环节,士兵们被告知,他们将经过一条埋有 “炸弹”(测试用道具)的小路。为了干扰被测试者的感觉,研究人员专挑令人不适的天气进行测试,士兵们在前进过程中还要穿过树林等各种复杂环境。尽管只有极少数人能闯进这一环节,但事实证明他们的确名不虚传。“这很令人困惑。”墨菲表示,尽管一些“炸弹”隐藏得几乎不可能被发现,有地图的专业人员都需要费很大劲才能找到,但“第六感”出色的士兵仍能感知它们的存在。尽管全部实验尚未完成,大量统计数据还有待分析,但可以确认的是,研究人员先前的“第六感”猜测得到了部份证实。

其实,对于人体的超感知功能,在修炼界来看并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事情:这本来就是人体的先天本能,只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现实生活中对于七情六欲的执着和追求事这些本能退化了而已,而修炼人走的正好是放淡名利与执着,返本归真的过程,所以这些先天本能会重新显现。还有一些人先天本性没有被和后天的执着完全淹没,所有也可以或有或无地偶尔显现这些本能。

大禹夏后氏

大禹夏后氏,顺考古道而言之,他既将文德教命远播于四海,又恭敬虔诚的继承了尧舜二帝开创的基业,统治之道可谓周备。他每听到好的建议都恭敬的请教,每日思考不敢稍有懈怠。

他说,一人之身,三度有失,凡有过失,即会被人怨恨。这种怨恨的产生,岂只在明显的大事上,大的过失都是由小事而引起的。应该在事情还处于不易看到的细微之时,就应该采取对策。作为帝王,我处在君临臣民的地位,总是担心人们对自己产生怨恨,终日有种危惧的感觉,处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百姓的统治者,我怎么敢不敬畏他们?怎敢不谨慎行事呢?

大禹为人敏捷而勤奋,厌恶吃吃喝喝、花天酒地,而喜欢倾听采纳人们的好建议。禹对每一寸光阴都很珍惜,唯恐做对人民有益之事的时间不够用。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