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人鱼和海啸

大家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许多人都靠出海而谋生,因此历史上留下了不少与大海有关的故事。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个日本民间关于人鱼和海啸的传说。

在日本八重山群岛地区,历史上曾遭受过海啸袭击。这则传说就发生在八重山群岛:在八重山曾有个叫做白保的村庄,村庄里的一位渔夫在出海时突然捕到了一个人鱼。此时人鱼竟向渔夫开口说话道:“我是为了告知你们,明天会有大海啸而来的。” 渔夫一听人鱼如此说,便立刻恭恭敬敬的把人鱼放归大海。渔夫接下来也顾不得再打鱼了,立刻调转船头返回白保村,通知众人海啸明天就要来了,赶快准备避难。可是没人相信他的话。

第二天,潮水一直退到了近海。所以,白保村的人都去海边捡鱼和贝壳,一直捡到提不动为止。能不断捡到鱼和贝壳,他们感到越来越有趣,竟然高兴的忘了时间。就在此时,突然从海面上袭来了巨浪。村民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惨叫着逃跑,希望能保住性命,可是为时已晚。最后据说去了海边的人都无一幸免,都被海啸卷走了。

往日的白保村顿时荒无人烟,后来为了营造一个新的村落,只得向孤岛黑岛募集居民。这个新的村庄没有建在海岸边,而是建在了地势高的地方。那就是现在的白保村。(资料来源:《日本民俗学译丛》)

上天有好生之德,许多大灾难发生之前上苍往往透过某些人、某些事物,向人提出警告,点化人们躲开灾难,故事里的人鱼就是如此。可惜白保村的村民们都不相信,又贪图不劳而获的鱼和贝壳,最后遭了灾。历史上类似的故事一再发生,许多民族、许多地区都有流传,反复的向后人们提出告诫。

在贵州平塘县掌布风景区有一块二亿七千万年前形成的大石,这块石头从高崖上坠地后,一分为二。二零零二年六月被当地村民发现石头断裂面上有字,可以清晰的辨认出藏有六个大字「中国共产党亡」,国内多家媒体包括新华社、中央台等,都有过报导和专题。当然,它们都不敢报最后一个「亡」字。平塘县邀请多批地质学家、古生物专家对「亡共石」鉴定。专家结论是,这些字都是由天然形成的,这种偶然形成从概率来讲是「不可能事件」。文字图案上还有2亿年前的海绵、海百合茎、腕足类动物等古生物化石碎屑,它们的形态和现代生物截然不同,在21世纪的今天也是找不到的,所以人工无法伪造。

善良的人们,善恶有报乃是天理,天灭中共并非虚言。在作恶多端的中共被上天覆灭之时,如何才能逃过劫难、免受牵连?迄今已有8300万中国人退出中共及其相关组织(党、团、队),他们的选择或许能给您一个启示。
以“中国共产党亡”六个大字为背景的平塘地质公园「藏字石」景区门票

思维的墨镜

我们每个人,不但活在这个客观世界中,也活在自己的主观想象中。因为不同的人生经历、生存状态,不同的社会背景和舆论导向,都会使人形成不同的观念与认识,这些观念和认识如同有色墨镜,当我们戴着它去看外面的世界时会发现,一切都变了颜色。戴着蓝色墨镜会让人眼前的一切都蒙上了蓝蓝的光,戴着咖啡色墨镜会看到万物都加上了咖啡色。

墨镜戴得久了,便不觉得那是墨镜的颜色了,因为它与人的思维,与人的视觉浑为一体,难分彼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也是内心世界的一种反映。历史上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最能说明这个道理:苏东坡和佛印一起坐禅,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象什么?”“象一尊佛。”佛印心平气和地说。“那么,你看我象什么?”苏东坡见佛印穿着大袍婆娑于地,连讥带讽地答道:“像一堆牛粪。”苏东坡回去和小妹炫耀这件事,以为自己赢了。不料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哥哥境界太低,所谓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才有。佛印说看你象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佛;你心中有牛粪,所以才会看别人象牛粪啊。”一席话让苏东坡恍然大悟,羞愧不已。

古人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所以当看到别人这样、那样时,感觉对方不可理解时,请先不要愤愤不平和妄加指责,一定要静下心来反观内视,对照他人的行为检查自己的一思一念,看是不是自己的观念不对头,就象墨镜一样给外面的世界罩上了不同的颜色呢?

浅谈汉字的文化内涵【上】

文/智真

中华汉字是神传文字,不仅具有独特的形态美,其表意特征更使其具有极其深远的内涵和意蕴,在发展过程中凝聚了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反映出古人的正统信仰、道德至上、天人合一思想等多种信息,是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一个方块字,就是一方天地,古人云:“圣人立象以尽意”,汉字的形象呈现着宇宙乾坤的万象纷呈、蕴含着造化的神秀灵气,其内涵体现出追求“形而上”的道的精神,透露出深深的人文关怀。

汉字讲究一字传神,如“江”字、“河”字,令人仿佛目睹水流,耳闻汩汩的水声。如“德”、“理”、“法”、“和”、“道”等这些字,其实早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字义了,经过历史积淀,它们所代表和涵盖的往往都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很广的意蕴和很深的思想。特别是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时空和不同的语境中,也常常会产生不同的含义;更有一些汉字,即使是在同一时空和同一语境中,也会禀具多种含义。走进汉字,探索其文化奥秘,会受到哲理的启迪。以下举些例子。

“道”

“道”,从辵(辶),从首,辵谓长行,首谓面之所向,行之所达。长行于面之所向与行之所达之途,此途即道。其含义有道路、道理、道德、天道等。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道是宇宙的本源和规律,是儒释道等各家学说、学派的总归宿和最高境界,传统信仰认为天地万物皆由道而生,又回归于道,其宗旨均是按照宇宙规律去做,即人道必须符合天道,人心合天心,才能达到“天人合一”。如老子对道的感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中庸》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由“辵”与“首”相结合,意含要头脑清醒、理智,时时不可偏离正道。因为“正道”是顺乎天理、天地自然规律的,而邪道会引人走入黑暗的歧途和不归路。天地万物无不各循其道,如一年四季的流转,星球各依其轨道而运行,不能有丝毫的偏离。道之义理告诉人们如何在天人合一的状态中,彻悟真理,步入到大道的境界之中。

“德”

“德”,左边从“彳”,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亦表示行动之意,右边从“十目一心”,可以理解为目正、心正,一心一意遵道而行,又提示人们,凡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皆在“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警示中,随时警策自己守住心性。“道”与“德”两字是紧密相连的,这就是“行道有得(德)”,或者说德乃“遵从天道,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德” 字的本义是“道德”或“品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是涵盖了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古人常把“德”和“天”联系在一起,认为有德便能得到上天的垂顾,“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尚书》)。如周人制作礼乐,隆礼重仪,确立了以“德”为先的价值原则,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是周人的基本的精神信仰。古之圣贤皆重德,认为德是上天赋予人的美好本性,做人要保持善性并不断升华道德境界,才能达到事天、敬天。如《礼记》制定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道德纲领。社会的安定和谐,国家之兴盛亦莫不赖此“道德”来维系。

“福”

“福”,左边从“示”,“示”是祭坛的象形文字,多与祭祀、神明、祈祷有关,古代的人接近祭坛,是要得到上帝的引领和神性的启示,后来这个象形字的意思引申为 “启示”,当用作部首时,代表上帝或神明。右边的“畐”字旁,可以理解为每个人都有神所赐的一口田(良心田),找回那心灵的一方净土,福即至。

“福” 本义作“佑”解,表示尊奉上天垂相,尊道贵德天道佑护才能有福,才能逢凶化吉,无所不顺。如《左传》上说:“福,佑也”;《说文》中说:“福,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谓备”。人人都希望平安幸福,未来美好,没有人愿意凶危多难,但唯有通晓“福”之真谛,懂得培“福”之因,才能积福、造福,迨至福至心灵。福与德紧密相关,古人称“德曰福”,明了“好德”为一切好运和福份的根本,行善积德,让自己的存心和言行举止都能合乎天理,唯有如此,才会百福骈臻,千祥云集,正如古语所云:“君子万年,福禄宜之”、“至诚合天,福之将至”。

朋友相交 以义为重

文/清言

张千载,字毅甫,号一鹗,是南宋庐陵人,他年轻时就与文天祥是好朋友。文天祥后来官位显赫,位至丞相。很多人一见朋友显达富贵了,便会理所当然的“攀龙附凤”,利用或借助于朋友的权势来捞取私利。文天祥显达后,曾多次推举张千载出来做官。但他的好朋友张千载却多次故意避让,始终都不肯出来为官。

等到文天祥抗元被抓后,可以说即将大难临头之时,张千载却义无反顾的站出来救助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吉州城下时,张千载偷偷跑去见文天祥,痛哭着说道:“丞相您去燕京,我张千载也去那里。”

文天祥被押到北方关入大牢中后,张千载便住到了大牢的附近,每天给文天祥供送饮食,这样一直三年时间没有间断。期间还冒险将文天祥在狱中写的诗文传带出来。

文天祥遇害的当天,张千载冒着杀头的危险偷藏了文天祥的尸首,然后安葬。后经多方打探得知文天祥夫人的下落后,又历尽艰险,将文天祥的头发、牙齿,及其生前的文稿等送到了文天祥夫人的手中。

后来人们便把朋友之间重情重义的生死之交,称为“生死交情,千载一鹗。”

朋友相交,除了以义为重,还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呢?明朝大儒王阳明先生就曾说道:“结交朋友时,能够彼此谦虚卑下是非常重要的。朋友交往时,彼此应当虚心谦逊、亲近敬重、宽容包涵对方,劝诫指责的地方少一点,诚恳的赞叹和鼓励多一点。”温节孝先生曾说:“朋友交往,应当只看对方的长处,不计较对方的短处。遇到刚直强硬的人,应当忍耐他的暴戾之气;遇到超群拔俗的人,应当忍耐他的狂傲之气;遇到朴实憨厚的人,应当忍耐他的迟钝之气;遇到轻浮放荡的人,应当忍耐他的轻浮之气。这样不但能够得到很多好处,也是朋友交往的诀窍啊!”《世范》中也说:“人的本性与行为虽然有短处,但也同样必然有长处。所以与人交往时,如果只看重对方的短处,而不去看对方的长处,那么交往时间虽短也不能相处;如果能够只看对方的长处,而不去计较对方的短处,那么就可以交往一辈子了。”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