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幻觉还是现实?

──前睡眠期感知的调查研究

文/吴渊

前睡眠期是指人在完全入睡之前意识模糊,身体完全放松,对周围物体失去切实感知的阶段。人疲劳后闭上双眼休息时也会处于这种状态。此时脑电波以阿尔法波为主,眼动减少。人们往往在这种状态下脑中反映出一些图像或听到某种声音。英国心灵心理学家西蒙·史吾德(Simon Sherwood, 2001) 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前睡眠期感知并非全是幻觉,有一些感知与人体潜能密切相关,甚至对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他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02年6 月《心灵心理学刊》上。

在前睡眠期,有时人们头脑中会忽然闪现非常清晰生动的图像、场景,虽然转瞬即逝,但是给人一种发生在当下的真切感。最常见的包括:(1)波浪或色团等无形图案;(2)对称的几何图形;(3)脸孔、人形、动物或物体;(4)地面、海面、花园等自然景观;(5)一群人的场面; (6)现实或非现实语言写成的作品。有时人们也会听声音,如破裂声,被呼唤名字,门铃声,未曾听过的语言,无意义词句,或有意义的与自己当下思维的对话。有时人们还能嗅到或尝到某种味道,感到被触摸,身体飘忽甚至移动。

看到人的脸孔是最常见的前睡眠期感知。脸孔有美丽动人的,也有丑陋甚至令人毛骨悚然的(Mavromatis, 1987; McKellar, 1957)。这些脸孔活灵活现,并且往往象是正在看着当事人。有时脸孔会显现成人形走过来(Leaning, 1925)。脸孔或人形可能只单独一个,也可能是一群,可能相识也可能陌生,可能是活人也可能已经去世,有时会带有某种情绪或感情。有人还听到被呼唤名字,仿佛他们试图与其沟通(Leaning, 1925; Mavromatis, 1987)。

虽然前睡眠期感知是普遍现象,但是有时是人体潜能的体现和对另外时空的感知。当这种感知非常真切生动时,很可能对当事人具有特殊意义。例如,实验研究发现前睡眠期感知具有他心通的效应 (Gertz, 1983; Schacter & Kelly, 1975)。处于此状态下的实验参与者往往能获悉他人的思维活动,感知将要发生的生活事件,预感到不祥之兆,危险境况或看到灵体,而这些情况实验者事先或在清醒状态下绝对没有任何途径获知。除了实验研究,心灵心理学文献有许多案例记载。灵学家葛纳(Gurney et al., 1886)记载过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前睡眠期感知:

我突然被他的声音惊醒,他的声音那么真切,就在耳边。我看到眼前有一团白色透明的东西,在这团白光中间,我看到了我那小宝贝的脸。他明亮的眼睛看着我,小嘴微笑着。这景象的显现和他的声音如此短暂,又如此突然,绝不是梦;它又发生得如此清晰,真切决断,也决不是我的凭空想象。他的声音那么清楚地响着,我忙环顾房间去看是否他真的跑来了(第277页)。

这位父亲第二天收到信说他的儿子生病了。事实上,他收到信时孩子已经病死。后来他发现孩子病死时正好是他看到并听到孩子声音的时候。

另一有详细记载的有关前睡眠期感知的案例发生在英格兰东北部威灵顿的米尔屋(Mill House)(MacKenzie,1982)。13年来,许多人在不同位置,不同时间或同时记载了前睡眠期感知中发生的情景。他们或看到人影,灵体,或听到脚步声,奇怪的声音,开门声。尤为突出的是很多人感到床或床单被上下移动。

在前睡眠期,人们还会强烈感受到身体处于瘫痪似的麻木状态,不能动也不能讲话,但大脑并未丧失活动能力。调查分析表明此种状态会与一些紧张的接触UFO事件和外星人骚扰相关(Sherwood, 2000; Spanos et al., 1993)。人们报告此时他们非常清楚周遭环境,但身体麻痹。他们看到屋中有强光和人体,听到轰鸣声,并有漂浮感(Mack, 1994)。

此外,前睡眠期感知和离体经验、濒死经验、回忆前世也有着显著相关。看来,前睡眠期感知并不完全是幻觉。当这种知觉鲜明而又生动时,它与人体潜能以及人类现有科学未能提供解释,而又能反映到我们这个空间中的现象密切相关。在此状态中,人体的心理和生理状况类似于心灵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利用的催眠,禅静等条件。往往在这种条件下,科学家们能引发人的超感功能。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存在呢?很可能在人的身体和大脑完全从现实中放松的时候,由分子组成的这个物质空间的信息对人意识的影响削弱了,其它时空的信息便有机会反映到人的意识上了。

《汉书》与《后汉书》中关于巨人的记载

文/邱道

在世界各个民族的传说中,巨人几乎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中国古代也有许多关于巨人的记载,从开天辟地的盘古到逐日的夸父,从撞倒不周山的蚩尤到“猛志固常在”的刑天,例子不胜枚举。但这些记载多因发生在上古时代,语焉不详,而被很多人视为仅仅是神话传说、村言野史。

然而很少有历史学家会对二十四正史之一,文风严谨的《汉书》中的记载产生怀疑。《汉书》的作者班固是东汉初年的大历史学家,在史学界,他与《史记》的作者司马迁齐名,被合称为“班马”。在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断代史的《汉书》中,班固记述了两个关于巨人的事件。

在《汉书》第二十七卷《五行志》中记载:在秦始皇26年(公元前220年),有十二个身高五丈,足长六尺的巨人,穿着奇怪的服装在监洮(今天的甘肃省岷县)附近出现。当时秦始皇刚刚吞并了六国,认为这是吉祥的兆头,于是收缴、融化了全天下的兵器,按着巨人的形象铸成了12个铜像。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有大人长五丈,足履六尺,皆夷狄服,凡十二人,见于监洮。……是岁,始皇初并六国,反喜以为瑞,销天下兵器,作金人十二以象之。”)《汉书》第二十七卷《五行志》

很多人都听说过秦始皇收天下兵刃,铸十二金人立于咸阳的事,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十二个巨人原来是确有其人的。这个记载有时间,有地点,并且惊动了当时的天子秦始皇,以班固的治学严谨,很难让人否认它的真实性。

在《汉书》第九十九卷《王莽传》中有另外一个关于巨人的非常详细的记载:新莽六年(公元14年),天下大乱,匈奴犯边,义军四起,夙夜太守韩博向王莽推荐大将:“有一个奇人,身高有三米多高,腰围有十围,来到臣下的家里,说愿意为陛下抵抗匈奴。他自称是山东蓬莱人,名叫巨毋霸。一般的车子坐不下他,三匹马也拉不动他。臣下我用四匹马拉着特别的大车,挂着虎旗,把他带到了京城来见陛下。他睡觉要用大鼓来做枕头,吃饭必须用铁筷子。希望陛下能用高大的车子,虎豹之皮做的衣服,一百人的仪仗队来迎接他,如果在京城里有些门太小,他穿不过去的话,希望陛下能下令把门改高加阔。”

(六年春,莽见盗贼多,……夙夜连率韩博上言:“有奇士,长丈,大十围,来至臣府,曰欲奋击胡虏。自谓巨毋霸,出于蓬莱东南,……,轺车不能载,三马不能胜。即日以大车四马,建虎旗,载霸诣阙。霸卧则枕鼓,以铁箸食……。愿陛下作大甲高车,贲、育之衣,遣大将一人与虎贲百人迎之于道。京师门户不容者,开高大之。”)《汉书》第九十九卷《王莽传》

身高有三米三左右,一般的马车装不下,拉不动他,一般的门他钻不过去,吃饭用铁筷子,睡觉要枕大鼓,这个人可真不是一般的高。更能令人注意的是,后来发生在这个名为巨毋霸的巨人身上的事,在另一部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的《后汉书》中还有记载。

《后汉书》第一卷《光武帝纪第一》中讲到:王莽征招天下的奇才异士,为他打仗,这个巨毋霸就是其中的一个将领。书中说,巨毋霸不仅身高超过三米,而且还有一个特殊的本事,他能够驱使、控制虎豹犀象等猛兽来作战。在更始元年(公元23年)六月,王莽的军队与汉光武帝刘秀的军队大战于昆阳城下。刘秀与三千敢死队将王莽的队伍打得落花流水,巨毋霸所控制的虎豹大军也溃不成兵,四处逃窜。巨毋霸也就不知所终了。

(初,王莽征天下能为兵法者六十三家数百人,并以为军吏;选练武韂,招募猛士,旌旗辎重,千里不绝。时有长人巨毋霸,长一丈,大十围,以为垒尉;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自秦、汉出师之盛,未尝有也。……更始元年六月,光武将数千兵,徼之于阳关。诸将既经累捷,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光武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执,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闲。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后汉书》第一卷《光武帝纪第一》

在两部严谨的正史著作《汉书》和《后汉书》中如此少见的详细描述,互相印证,不能不让人重新思考:巨人的传说不仅仅是传说。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上,确实有巨人存在过。

峨嵋山老僧的传说

清世祖顺治皇帝
文/史鉴整理

相传,明末有位老僧,在峨嵋山高峰結茅庵隐居。老僧终年不下山,不吃饭、不喝水,唯独静静的在蒲团上打坐。有一个小和尚跟着他,不时下山买米做饭。就这样老僧打坐了十多年。

一天,老僧忽然睁开眼睛,对徒弟说:“你好好呆在这儿,我明天就走了。”徒弟不忍师父离去,牵着老僧的衣服大哭。老僧说:“你不要这样。”从袖中取出一幅画轴,上面画着老僧的形像,肖像上眼睛、耳朵、嘴巴、鼻子都有,就是没有眉毛。老僧要徒弟珍藏师父的肖像,说:“我走后,经过十二年,你就下山找我,看见人就拿出画给他看。如果有人帮你为肖像画上眉毛,那人就是我。”老僧于是飘然而去。

不久张献忠流窜入四川,将四川军民杀戮殆尽。老僧的徒弟恪遵师父吩咐,坚持不下山,得以幸免。后来顺治帝登基,清兵入关,十二年的期限也到了。徒弟这才下山,走遍天下寻找师父,辗转云游十多年,却一直没有找到(此时距离老僧离世已经超过二十二年了)。后来徒弟走到北京讨饭,恰逢顺治帝到郊外狩猎。徒弟不知这是皇家队伍,想起师父的嘱咐,竟上前冒犯御驾,请求顺治帝看画。

侍卫想逮捕老僧徒弟,顺治帝却制止了,要老僧徒弟不妨打开画轴让顺治帝过目。顺治帝一看,诧异地说:“这肖像怎么没画眉毛呢?”命令左右取画笔来,顺治帝亲手为肖像添上眉毛。老僧徒弟痛哭流涕,拜伏在地上喊师父,原原本本诉说老僧的嘱咐。顺治帝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前身就是峨嵋山老僧啊!

相传1638年3月15日出生的顺治帝,马上要过23岁生日时,于1661年2月5日,黄历正月初七子刻,抛弃帝位出走,与徒弟遁迹于普陀山深岩之中。     

清世祖离位后,皇三子玄烨于顺治十八年继承皇位,史称康熙帝。据说康熙帝六下江南,目的之一就是探访顺治帝踪迹,但未如愿。

顺治帝出走之事,虽然正史讳言,野史说法不一,但天下传得沸沸扬扬,而且顺治帝早就流露出端倪。 (据《清稗类钞》)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