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非常重视道德教化,善于从普通的事物或者现象中发现隐含其中的道理,善化他人。他通过对最平常的水的观察、感悟和思考,以伦理道德思想为切入点,来阐发对水的深刻理解和认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孔子带领学生们周游列国弘扬道义,经常徜徉于山水之间,看到黄河,他感叹道:“美哉水,洋洋乎”;站在湍急的沂水岸边,他感慨万千地对学生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里既有孔子对时间如流水般留不住而引发的感喟,又有对时间、永恒、人生意义和追求等哲理性问题的思考。鼓励人们珍惜时间,义无反顾地追求人生的“正道”和弘道。
有一次,孔子正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向东奔流而去的河水,他的学生子贡问道:“君子见到大水,就一定要观赏,这是为什么?”孔子说:“因为大水能够不停地向前流动,惠溉四方,润泽万物,却不自认为有功,所到之处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就象德;它流动时,由高处向低处流,舒缓湍急皆循其理,这就象义;它浩浩荡荡,千支万流汇入汪洋,永无穷尽,这就象道;它奔赴极深的山谷也毫不畏惧,穿山崖,凿石壁,勇往直前,这就象勇;它总是趋向于平,安放必平,公平公正,这就象法;装入量器,一定保持水平,这就象正;它周到的无所不至,该到的地方,它都流到了,这就象明察;它无论发源何处,即使经历万千曲折也一定要向东流,这就象有志向;它可出可进,无论到哪里,都能把那里的万物净化,这就象是善于教化。这些就是君子见到大水一定要看的原因吧。”孔子把水的形态和性能与人的性格、品质、意志、道德等联系起来,晓人以立身处世之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坚定不移地东流入海;君子善化他人而无所争,矢志不渝地追求大道,使自己的品德日日新、智慧无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