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人诚实守信故事数则
病危先还钱
钱塘人徐少渔曾经从蒙古人彝斋那儿借了一百块银元。借债日期是光绪庚寅年八月朔日,约定一年后偿还,不立借据。第二年辛卯年八月初,徐少渔触了暑气,得了病,危在旦夕。徐少渔在病榻上呓语时,总是喃喃自语说:“借彝斋的钱,还期快到了,我要是死了,怎么办?”他妻子金氏听到了,劝他说:“你现在正病得厉害,医药费急需一大笔钱,而且你又没立借据,没有履行约定的必要,你就别操心了!”徐少渔说:“他因为信任我才不立借据,我怎可自失其信?”当即指着枕边一个箱子说:“里面有一柄玉如意。两件狐裘,你可以拿去换钱。”妻子叫仆人到当铺当了九十元回来,徐少渔又借了别人十元,于是将一百元如期还给彝斋。几天后,徐少渔的病竟痊愈了。
我的字据在心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承诺,讲义气。有朋友某某将一千两银子寄存在蔡璘处,不立字据。不久,朋友某某亡故。蔡璘招朋友儿子来,将一千两银子归还给他。朋友儿子老实本份,不敢接受,惊讶地说:“咦!没有此事!谁会寄存一千两银子却不立字据呢?而且我父亲没有告诉我。”蔡璘笑着说:“我的字据在心,不在纸。你父亲了解我,所以不告诉你。”
倾家荡产也不连累顾客
周轼,钱塘人,经商重承诺,不勾心斗角。周轼在江浙做生意,起家时只有中人之产。康熙辛卯年,周轼钱庄遭到强盗洗劫,南北商人们寄存的银两全部损失。事后周轼倾家荡产如数偿还,说:“宁可我一无所有,也不要连累顾客。”顾客们更加叹服,于是后来顾客盈门,周轼晚年竟富甲一方。
程晋芳、袁枚不爽游约
程晋芳,字鱼门,江都人,祖辈世代经营盐业,家资殷富。程晋芳却手不释卷,购书五万卷,不问生产,到晚年家徒四壁。
程晋芳与袁枚是好朋友,他客居南京时,曾与袁枚相约同游雨花台。约定的日子到了,却风雨大作,有人说别去算了。程晋芳说:“袁枚是讲信义的人,我和他约好了却不去,难道让他独自守信等我吗?”程晋芳于是打伞穿木屐冒雨前去,途中非常狼狈,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程晋芳到了雨花台,袁枚的厨师已经在那儿准备了。一会儿袁枚也来了,雨也歇了,两人于是一起赋诗饮酒,以此为乐,流连忘返,到傍晚才回去。
程晋芳后来成为进士、翰林院编修,在北京做官却穷到不能举火,于是前往毕秋帆处讨生活,谁料到陕西一个月就逝世了。袁枚将借程晋芳五千两银子的借据付之一炬,并抚恤程晋芳的遗孤。
(以上均据《清稗类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