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言

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相信圣人的教诲,认为“仁义礼智信”是上天赐给人而应当遵循的基本行为规范,故清廉正直的君王、官吏不是个别罕见的例子,而且并不局限于 “贞观盛世”、“文景之治”等开明鼎盛时代。今天的中共治下当官的道德低下,遍地贪腐,反说自古如此,“天下乌 鸦一般黑”等等,那不过是受党文化影响而为中共遮羞而已。如果中国古代吏治真的如此黑暗,何来中华五千年辉煌文明?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时朝廷中为什么要设立“谏官”一职呢?就是为了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对于他人的建议和指正,要包容和广泛采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取,避免“只缘身在此山中”对自身的过错“不识庐山真面目”,避免固步自封造成大的损失,这就是人们说的“忠言逆耳利于行”,宋仁宗就是这样一个闻过则喜的人。

有一次,谏官王素劝仁宗不要贪恋女色,宋仁宗说:“最近王德用的确进献了美女给我,现在正在宫中,我很喜欢,就让我留下吧。”王素说:“臣今日进谏,正是怕陛下被女色所惑。”仁宗听了,虽面有难色,但还是立即下令把进献的美女每个赠送三百贯钱后,遣送她们离开皇宫。看得出来,仁宗还是有些恋恋不舍,于是王素说:“陛下认为我说的对,也不必这么匆忙的办理,那些女子既已进宫,过一段时间再送走也不迟。”仁宗说:“我怕把她们留久了,因为情深更不忍心送走了。”

一天,仁宗退朝后回到寝宫,让梳头的太监为他梳头。太监问仁宗怀中的奏折是关于什么的,仁宗告诉他这是谏官上奏建议减少宫中宫女和侍从。梳头太监说道:“大臣家中尚且都有歌伎舞女,而且一旦升官还会增加,陛下的侍从并不多,他们还建议要减少,这太过份了!”仁宗没有答话,太监又问这个建议是否准备采纳,仁宗说:“谏官的建议,朕当然要采纳了。”太监依仗自己是仁宗身边的亲信,平日受宠,便说:“如果要采纳这个建议,那就把我第一个削减了吧!”仁宗听后马上起身,命人按名册将二十九人及这个梳头的太监一起削减出宫。后来,皇后问仁宗为什么把身边多年的亲信,况且并不是多余人的梳头太监削减出宫呢?仁宗说:“他劝我拒绝谏官的忠言,我怎能将这种人留在身边!”

包拯任监察御史和谏官期间,屡屡犯颜直谏,有时君臣之间争论激烈,仁宗即使一时生气,最终还是会采纳他的建议;有时甚至唾沫星子都飞溅到仁宗脸上,但仁宗还是一边用衣袖擦脸,一边听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