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莫測多少撲朔迷離事 天地蒼茫真相指南不愁歸宿
最近存檔目录:
 

欧洲各界名流盛赞神韵

比利时米歇尔‧德‧利涅亲王观赏了神韵在布鲁塞尔国家剧院的演出
美国神韵巡回艺术团在欧洲的压轴演出二零一一年五月八日在斯洛伐克新国家剧院的如潮掌声中圆满落幕。今年的欧洲巡回演出于二月二十六日在德国金融之都法兰克福拉开帷幕,先后在德国、奥地利、法国、捷克、爱尔兰、比利时、英国、荷兰、瑞士、德国、瑞典、斯洛伐克等十一国上演了五十二场,所到之处,以全善全美的艺术所演绎的五千年中华神传文明给各界观众留下无限的感动与美好的回味。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也是欧盟首府,三月二十九日至四月三日,神韵在布鲁塞尔国家剧院的六场精彩演出令包含众多政要和各界名流、精英的现场观众为之倾倒。深孚众望的比利时米歇尔‧德‧利涅亲王也携家人、朋友前来观赏了神韵,亲王被感动得落泪:“我被整个演出所感动,舞蹈非常有感染力,特别打动我。晚会非常、非常、非常高质量,超凡脱俗。那些精准的肢体语言所讲述的故事非常神奇美妙,表达了美与和平的内涵。”

欧洲议会副主席爱德华‧麦克米兰-斯考特先生观赏神韵,他感言:“今晚神韵的所有节目都非常精彩,演出非常完美。我们由此看到,虽然经历了(中共)六十年的镇压与暴虐,真正的中华文化没有被遗忘,中华民族的精神依然屹立。”

欧盟外交官、经济学家赛盖拉先生认为,神韵“展现了一个精美、考究、传统的中国,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审美角度都体现了传统中国永恒的基本价值。艺术家的韵味、轻盈和精神内涵都从舞蹈中流露出来,一切都那么美!”

赛盖拉夫人是日耳曼哲学博士,现任文学教授。曾学过中文、熟悉中国文化与历史的她认为,神韵表现了天与地的关系及现在与过去的关系等人类最深层的东西。“这个国家的历史源远流长,有宝贵的文化财富、社会财富、精神和神秘未知世界的财富。这个神秘未知世界就是肉眼所见之上的精神境界,是超越物质具象的,是永恒无形的。”

四月五日,神韵在英国伦敦的七场演出在著名的伦敦大剧院拉开帷幕。英国王室、政要及各界名流纷纷致电盛迎神韵,并到场一睹神韵风采,一百八十多位王室成员、政要和名流精英出席了首演贵宾酒会。

帕金森勋爵(Lord Parkinson)是著名的英国保守党政治家,曾在撒切尔夫人任首相期间任工商大臣、能源大臣和交通大臣,目前在世贸组织和欧盟担任要职。他认为神韵代表了新的中国,是中华文化的完美展现,“晚会绝美!不仅优雅非凡,还充满了活力,我们从中感受到了非常强烈的能量,度过了一个非常美妙的夜晚。”

瑞典司法大臣比亚缇斯‧阿斯克女士四月二十七日在观看神韵后内心充满喜悦:“这是极为了不起的演出。神韵通过艺术把人们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带给人许多希望,使我眼前一片光明。神韵舞蹈涵盖如此之多,既有幽默有趣的故事,还有深邃睿智的思想,能启迪人深思。”

神韵带给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芭蕾舞俱乐部主席、舞蹈杂志出版商兼主编西路格女士心灵的震撼:“神韵来自另外一个世界,我完全为之陶醉!如果观众是舞蹈行家,就能看出艺术家背后的付出,就会倍加珍惜这场演出。作为舞蹈专家,我非常欣赏神韵的编舞和舞蹈技术,看他们如何演绎五千年的文化,这非常有意思。我绝对会向其他人推荐!”
英国帕金森勋爵与夫人

两宋皇帝测字轶文

拆字又称测字或相字,源于何时,已不可考。据传始于周代,盛于唐、宋,在这方面,明、清也是人才辈出。而唐宋年间有几位代表性人物,如:袁天罡、谢石、李淳风及邵康节(邵雍)等,都是个中翘楚。

宋徽宗酷爱琴棋书画,自创“瘦金体”书法。因为私底下钦慕谢石算卜的大名,有一天,写了一个“朝”字,让太监拿去找谢石试试。

谢石看看字再看看人,说:“这个字不是你写的。”

那太监坚称是他本人所写。谢石说:“你‘今日之贵’就凭此字。”

“他日‘鲸配蛮荒(充军发配到边疆蛮夷之地)’也凭此字。”只是这第二句话吞了下来,不敢说出口罢了。

那太监要他说明白些,又问:“如果你非要说不是我写的,那你猜猜看,到底是什么人写的?”

谢石说:“朝字分开为十月十日,写这个字的人,生于十月十日也。”而宋徽宗果然是这天生日。

太监回去,把这件事一五一十的回报给皇上,宋徽宗立刻把谢石召入宫中,皇后嫔妃们纷纷向他问卜、测字,都说灵验极了。徽宗不但赏赐丰厚,而且还赐官为“承信郎”呢。

后来果然发生“靖康之难”,北宋灭亡。徽钦二帝被俘,金太宗下诏废帝,强脱龙袍,贬为庶人,囚于五国城。

南宋高宗(赵构)有一天心血来潮,微服出游,很巧,在乡间和谢石不期而遇。在古代,平民能见到皇上的,恐怕万里不挑一。当然他绝对认不出他就是皇帝。但宋高宗却听说过谢石之名。

高宗用杖在地上划个“一”字,说:“请先生判断一下敝人的身份。”

谢石说:“土上加一横为‘王’。”(因为“一”那个字,是用杖划在泥“土”上的。)

高宗惊服不已。于是再写一个“問”字。

谢石说:“左看是‘君’字,右看也是‘君’字。”(那君的上半部与门部左、右单独分开看,很类似。倘若都共用个“口”,不就成了两个“君”字了吗?)

高宗不但敬佩,而且惊讶极了,心中嘀咕,甚至以为此人早知他就是皇帝呢。于是高宗又写了一“春”字。

谢石望着“春”字静默了半天,喟叹不已,说:“春日虽好,可惜‘秦’头太重,压‘日’无光。”(春字的上半部与秦字的上半部相同。而皇帝应如“旭日”般辉煌才对,如今却被压得黯淡无光……)

高宗听了,为他的明察秋毫而动容,心情激动不安。这当然是暗示奸相秦桧专权误国之事。

然后,谢石纳头要拜,宋高宗阻止了他,说是微服出游,诸多不便。高宗佩服他的“袖里乾坤”,有意要他入朝为官,但谢石婉拒了。

古人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冥冥之中,人都被看不见的宇宙之神安排着。人为何而生?又将何往?千百年来,人们都曾思考过这些问题,都在追寻着答案,希望本报修炼园地的文章会给您一些启示。

李通判和承泽裕亲王

清代初年,有位李通判,是山西汾州人,他不仅记得自己的前世,还记得转生之前在另外空间里的经历。据他自己回忆,他前世为明朝晚期乡间的一个学究,很有学问。在他前世,也就是那位学究年逾五旬之后的一天,正躺在家里休息时,忽然见到有两个另外空间里的卒役拿着帖子上门请他说:我们的上级长官请您前去教书,于是他便灵魂离体,被他们挟上马带走了。

不多时,他们就到了一处阴间的府宅,看起来就如阳间的官府一样,有青衣者引导他进了书房。在书房中,他时常能听到外院传来的阴间官员审判那些生前犯罪的恶人的声音。他每日的工作就是在书房里为两位公子上课,但一直没见到这儿的主人。

一天,他向两位公子表达了他想见主人的想法,两位公子听后说:主人马上就会来见你。不多时主人来了,其穿着打扮如同当时世上的富贵之人。他向主人请求还阳回家,但遭到了拒绝,主人安慰他说未来自有其好去处。

一日,主人请客,让他一同赴宴,他与主人恭候了好久,只见有轿子抬来一位和尚,其随从甚多,显的很尊贵的样子,主人称之为“大和尚”。过了一会儿又有轿子抬来一位和尚,称之为“二和尚”。这样大和尚、二和尚、主人与他便在一起吃饭,吃的东西都不是人间的东西。席间主人与大和尚、二和尚说了很多话,他都听不明白。

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忽见凭空出现了一架梯子,大和尚、二和尚与主人告别后,便登梯冉冉而上。这时主人催促他也赶快登梯。他登梯后往上爬着爬着便忽然掉了下来,等他再睁开眼睛一看,原来自己已经投胎转世了,成了一户李姓人家的新生婴儿。他一出生,就可以说话,但因为在阴间时曾有过出生后不得随意说话的约定。于是他不敢表现的太过超常。四岁时,他便持笔写文章,如同常人中的神童。明崇祯年间考中科举,被委任到扬州当通判。

后来,改朝换代,清兵下扬州,李通判作为归顺清朝的前明官员,恭迎清朝王爷、大官进城。这时清朝方面的一位王爷,承泽裕亲王突然将他搀扶起来,好像旧相识一样,笑着用汉语对他说:当时之事你还有记忆吗?说完就离去了。李通判抬头一看,大吃一惊,这位王爷就是在阴间见过的“二和尚”呀,虽然衣冠变了,但音容笑貌没变。此时李通判才知道:原来二和尚已经转生当了清朝的王爷,而且拥有转生前的记忆,只是不知“大和尚”现在转生作何人。

这儿提到的承泽裕亲王,名叫爱新觉罗•硕塞,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五个儿子。他年纪轻轻就战功显赫,是清朝议政王之一,而且是大清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还是八大铁帽子王中唯一的文武全才。他的绘画作品《奇峰飞瀑图》等曾被著名画家高士奇、宋小濂等人赞不绝口。他能有这么大的功绩,也许真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拥有前世记忆的原因吧!

其实古人说的轮回转世、善恶有报都是真的,对一个人而言绝不是肉身死了就完了。“无神论”是根本错误的邪说。中共邪党强制推行无神论,使人不信神,不信因果报应,从而使很多人变坏,这真是中共邪党的一大罪孽呀!

记载中提到承泽裕亲王的前世是“二和尚”,还有许多历史上的名人前世都是和尚,比如苏东坡,可见佛弟子之尊贵。现在传世的法轮大法是真正的佛家上层修炼功法,是真正的佛法,然而中共邪党却要加以迫害,甚至许多大法弟子被中共活摘器官后,焚尸灭迹。中共邪党已是罪恶滔天,将遭天灭,凡是加入过邪党党、团、队的人都必须声明退出,才能保平安。(资料来源:《觚剩》)

诚实不欺的柳下惠

展禽,周朝时期鲁国人,名获,表字为季,因食采于柳下,人们称其为柳下季,又称柳下惠。有一年,齐国攻打鲁国,向鲁国要宝器岑鼎。鲁国国君便把一个假冒的岑鼎送去了。齐侯把这只假岑鼎退了回来,说:“一定要叫柳下季来告诉这个是真鼎,我才会相信。”

鲁国国君于是就去求请柳下季。柳下季回答道:“国君要以假岑鼎充真岑鼎,是因为要避免国家的灾祸。可要丢弃我诚实不欺的原则,来避免你国家的灾祸,这也是我所为难的啊!”鲁公听了,便把真的岑鼎送去了齐国。

古人曰:“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在柳下季看来,诚实不欺的品质比什么都宝贵,因为这是立身之本,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明慧網版權所有 © 1999-2010 ZHOUBAO.MINGHUI.ORG 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