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程颢、程颐兄弟二人,“力学好古,安贫守节”,虽然个人经历不同,却都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追求共同的理想。程颢历任地方官,书“视民如伤”于座右自警,又婉拒宰相吕大防赠他百匹高档精美绢帛,说何只我穷,“天下之贫者亦众矣”,每于公事完毕,即亲自教学传道;程颐曾教皇帝读书,向哲宗提出了君子应重视“涵养气质,薰陶德性”,常接近品行高尚、敢于当面规劝君主之过失之人。这些都反映了他们二人不以自处清寒为意,而以百姓疾苦为念。二人后来因触怒权贵而辞职回乡。
二程在为学、为政与做人等方面都表现出高尚的道德风范,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纲常。他们的生活状况虽然时常“蔬菜不继”,但从不“辍教”,名节广传,故士子从其学者无数,甚至不远千里而来,著名的“程门立雪”和“如沐春风”的典故更被后人传为佳话。
二程著作甚丰,曾自述:“昔受学于周敦颐,每令寻孔颜乐处,所乐何事”,认为心灵得道,天人合一的境界,乃是精神上乐趣之所在。程颐写道:“天道、天理,是创造万事万物的根源,它在事物之中,又在事物之上。事事物物都有其规律,天之所以高,地之所以深,万事万物之所以然,都有其理”、“圣人循天理而欲万物同之”。程颢在诗中写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感悟道的庄严崇高,“乐”在于通于天地精神,乃至通于无量众生之心,通于宇宙万事万物,他还写道:“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秋月》)、“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游月陂》),表现出其心境的宁静、淡泊和从容。
古语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历史上有许多道德高尚之人,都是真理和道义的实践者、传播者和修身的典范。修道人有修道人的乐趣,本身就是乐在其中,看淡贫、穷、富、贵,修去各种物欲及人的执着,保持内心世界的祥和、充实和自得。乐在明理,明了宇宙人生真相,前程一片光明!“安贫乐道”理念彰显出一种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无论身处任何环境都要坚持道义,坚守心灵深处的高贵,义无反顾地追随真理,永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