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真

因果循环、善恶有报是客观存在的天理,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古语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意思是说天道不分亲疏,对芸芸众生是一视同仁,但行善向善是符合天道的,所以天道总是与善人同在,常眷顾、帮助善良的人,使其做事有如神助。古人相信因果,重义轻利,在他人需要的时候帮助他人,用慈悲心对待所有事物,其后果然善愿得偿,福德广大。善人天佑,也是因为其盛德所致。以下为北宋时期的几个故事:

祝染,是延平沙县人,勤俭而乐善好施。他遇到饥荒年岁,便煮粥饭,救济四方贫困百姓,使数以万人得到他的救济免于饿死。后来,他生了一个儿子,聪明好学,以举人身份入京应试。春季即将发榜前,很多乡人梦到黄衣使者手持状元榜,竖于祝家门外,上面写着四个大字“施粥之报”。等到发榜,他儿子果然中了状元(《太上感应篇例证》)。

黄兼济,是四川成都人,有节操,讲礼义,只要有益于别人的事,他一定努力去做,周围人都称他善人。有一天夜晚,成都府的知府张咏,梦到紫府真君向他说话,不久,忽然有人报告说:“西门的黄兼济到了!”黄兼济穿戴幅巾道服进入,紫府真君走下层阶接见他,而且列坐在张咏的位子之上。翌日,张咏访问到黄兼济,看到果然和梦中所见之人一样。张咏问:“您平生做些什么善事,以致紫府真君对您那么礼遇?”黄兼济回答:“开始我也没做什么善事,只有在黍麦成熟丰收时,以三百串钱(每串一千文钱)收购,等到明年禾黍尚未成熟,百姓生活艰苦时,才照原价卖出。这对我来说,毫无损失,可是百姓的危急却能得到济助、度过难关,如此而已!”张咏感叹地说:“这应该在我上面!”命令左右官吏扶黄兼济坐在座位上,亲自对他礼拜,以答谢他对百姓的照料。黄兼济一生福寿康宁,子孙个个贤德而显贵(《太上感应篇例证》)。

林积,是南剑州人,少年时进京赶考,途经蔡州住旅店时,在客房拣到一个布囊,里面有珍贵明珠数百颗。林积问店主昨天什么人在此房间住过,店主说是一个大富商。林积便交代店主说:“这是我的朋友。如果他又回来找时,可以叫他到京师上庠贯道斋,寻问林积。千万!千万!不可误事!”即使这样,林积仍恐店主人忘了,又在室内写道:“某年某月某日,有南剑林积假馆上庠,有故人元珠,可相访于贯道斋”。不久,富商张客于市中取珠欲货时,才发现丢了珍珠,想到“我奔波数年,只选得这包珠子。今已失了,一家人如何生计?”急忙沿原道寻找,直到客栈,听了店主转告林积的留言后,立即赶到京师找林积。林积核实情况后,如数送还珍珠。张客感激不已,拿出一半的珍珠酬谢林积,林积坚辞不受。张客感恩不尽,将珠子一半于市货卖,卖得银子就与林积建立了一座生祠,报答还珠之恩。后来,林积参加科考一举登科。林积中进士后被授予循州判官。一次,林积担任一起“海盗案”的审判,上司为了出政绩好向朝廷邀功,要林积对此案从重惩办,并且许诺说办好此案后可以保举林积的升迁。林积不为利益所动,坚持秉公执法,经过多方查证,认为此案证据不足,便宣告五十八名受冤者无罪释放。那个上司不久就被朝廷免职了,林积后来位至三公,二子历任显宦。(《尤溪县志•林积传》)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世上有些人贪财好利,见了别人的东西也昧着心想要得到,何况是失下的?捡到了哪肯轻还本主?不知冥冥之中,阴功极重。比如历史上唐代的裴度早年看相时,相该饿死,只因还了玉带,后来出将入相;宋代的窦禹钧命中无嗣,只为还了遗金,后来五子登科。古人云:“积善有善报,积恶有恶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作恶之家必有余殃”,善人怀慈悲之心,为他人着想,其高尚品质令人神共钦,一切福德会跟随他,一切祸殃会远离他,上天会保佑他。境由心造,境随心转,要招吉或招祸,全在人心如何运用了,因此自古以来人们向人劝善,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今天,法轮大法洪传于世,很多人修炼“真、善、忍”并向人劝善,告诉人们记住“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从而拥有美好的未来,这是对他人的关爱和负责,人们一定要珍惜这善缘和福音啊。